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证据推理”素养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证据推理”素养目标,将四大模块对碳和碳的氧化物课程进行复习来作为教学的主线流程。通过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含碳物质的分类、含碳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分类和气体的制备分类,提高学生数据分析与“证据推理”能力,让学生具备学科学习的基础能力,从而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随着中考命题改革不断深人,以此知识点进行创新命题成为中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本章创新题型、学会解题方法和策略,现以考题为例归纳探究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观摩的一节“碳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课为例,从课堂开展的4个学生任务以及每个任务下两三个学生活动等教学过程谈学科素养导向下的中考复习课的基本思路.从情境服务知识构建,实现高效课堂;学习活动相融交错,促进深度学习;发挥知识素养导向,开展“素养为本”教学,谈观摩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盛颖 《化学教与学》2023,(2):64-67+63
针对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以元素和物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能力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通性和转化关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稳定的认识方式。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金属工艺学》是职业中专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而“铁碳合金状态图”是本课程的重点,其地位不言而喻.怎样来学习这一部分,突破这一瓶颈,使多数同学都能较好的掌握呢?本文就阐述了这部分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背景和网络时代知识学习的巨大挑战,阐述了“双碳”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依据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框架,通过分享、协作、探究、零存整取等教学环节,搭建了课内系统化知识与课外碎片化知识的互联桥梁,最终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观念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开展“双碳”教育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双碳”视角,设计了“三探‘碳’”地理、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学科内容、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内容4个方面探讨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以期为初中地理开展以“双碳”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基于时事热点主导学习环节、围绕时事热点建构知识体系、组织有效活动促进深度学习、分析时事热点培养审辩思维等视角谈了基于时事热点的主题式复习教学设计的思考。分享了以时事热点“碳中和”为主题的“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课例及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9.
“碳政治”的内涵包括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远景碳政治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表达人类对世界的终极关怀;中景碳政治是气候协议意义上的“碳政治”;近景碳政治是发达国家在气候分配方面的直接利益诉求.中国在积极寻找破解能源资本原则下的发展困境,“给能源注入文明”成为中国碳政治战略的可能选择,并从这里开始了中国社会新的转型,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提供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理是渗透“双碳”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地理课程中渗透“双碳”教育是发挥地理课程综合育人价值,丰富“双碳”教育实践经验的有效探索。文章解读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双碳”教育内容的内涵,并以“何以为家”主题为例,以理解我国的“双碳”目标和参与“双碳”行动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双碳”教育的尝试和探索,最后提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渗透“双碳”教育的建议:拓展渗透“双碳”教育的空间,使课程活动落到实处;丰富渗透“双碳”教育的“影响源”,使课程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提升渗透“双碳”教育的视野,使课程情境完整连续。  相似文献   

11.
袁靖艳 《科幻画报》2023,(3):197-198
目前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环境变化的决心。[1]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双碳”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立足本职,将“双碳”概念融入科学课堂,将“低碳”理念在学生中普及开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在科学课堂、科技活动中不断渗透“碳”相关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双碳”的内在原理,并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积极探寻绿色低碳的有效方法,真正践行绿色低碳路线,为“双碳”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与美国“清洁竞争法案”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欧美碳关税的实施将对我国的贸易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应对:主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坚决抵制单边贸易保护,发展低碳技术、大力降低碳含量,增加碳排放成本、提升碳减排效率,加强碳足迹管理、构建产品碳排放核算体系,锚定“双碳”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践行“双碳理念”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生物学是渗透“双碳理念”的优势学科。文章首先对“双碳理念”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可通过契合教材知识点、利用生物学实验、加强碳中和习题训练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双碳理念”的渗透,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能源转型、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从国内层面看,“双碳”目标对我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层面看,“双碳”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形势。如何统筹两个大局并把握“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理念上时代化、目标上合理化、体系上科学化以及方法上智能化。基于此,应从内涵把握、制度建构、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等角度出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路径,并在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能源安全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提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战略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结合相关试题分析,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技进展和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实现“双碳”目标是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所达成的高度共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创新探索绿色发展、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高中地理渗透“双碳”目标的独特视域。文章梳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双碳”目标与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并通过实际案例从两个角度具体探析高中地理教学融入“双碳”目标的路径:在课堂依托单元主题渗透、在课外借力生态研学深化,以期提高学生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力和行动力,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是践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文章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人-物质-环境”系统观为框架,从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三个角度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统整,分类设置探究问题链,引导学生系统地开展“双碳”主题学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21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碳中和”项目式学习的观摩与分析,归纳出高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三个亮点:真实的生活情境、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就共性问题提出了三点策略:提升“讨论味”“对话味”“展示味”,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项目式学习真正地“眼中有人”“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的良性参与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碳金融监管体制则是有效开展碳金融活动的必要条件。碳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活动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监管活动需以此为逻辑前提开展。我国当前监管体制存在主体混乱、内容模糊、手段不力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金融监管规范和碳市场规范未能在充分把握碳金融本质的基础上实现规则互认。未来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可对域外的经验加以借鉴,重塑监管理念。同时还需从立法上对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加以明确,形成合理的碳金融监管体制和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改变学生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培养时代新人。在“双碳”目标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双碳”教育理念渗透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双碳”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了“双碳”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双碳”教育现状,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