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莺 《东南传播》2012,(12):91-92
近年来,网络语言暴力越演越烈,网络语言暴力的使用者、表现方式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面对这些现象,笔者对网络语言暴力现状进行分类分析,并从法律、权威信息的树立、及网络媒体自律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杜绝网络语言暴力,打造和谐网络环境作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至今,走过20年历程的中国互联网,带给中国公众不仅是应接不暇的网络奇观世界的同时,其多样性的语言生态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受网络社会技术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出与现实社会语言暴力诸多的差异。图符化、群体极化等显在特征和一件件现实事件在网络社会里形成"暴力狂欢"。网民面在新闻网站、虚拟社区、BBS、微博等诸多网络区隔内留下海量的暴力痕迹。"虐猫事件"、"铜须门"、"死亡博客"等众多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已经成为网络治理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频繁使用,不仅给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当事人带来了较大的身心伤害,冲击了社会的道德准则,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调查分析,剖析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现状、危害,并为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防治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解迎春 《今传媒》2013,(11):35-36
网络语言腐败是一种在网络社会中滥用话语权、玩弄文字游戏、不当图谋个人或集团利益的腐败现象。传统话语权的消解、网络围观以及网民素养的提升,对网络语言腐败产生巨大冲击和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借助了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席卷了人们的生活,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成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只有多角度地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才能对网络语言暴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建新  李莉 《今传媒》2012,(12):50-51
网络新闻媒体日益显示出设置公众议题的动员、影响力,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的语言暴力成为显著的、值得警视的负面传播镜像。本文通过举证和分析网络语言暴力对构建公众理性议事平台的危害,进而表明我们关于全媒体时代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以网络文字为媒介,通过暴力语言对他人或群体进行身心伤害,虽然它存在于虚拟空间中,但它所造成的伤害并不小于现实世界中的语言暴力.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为网络语言暴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批评话语分析通常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通过话语、事件发生过程、社会原因、现实困难进行分析.”①即话语理解者对于话语生成过程的解读,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分析过程.“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是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社会结构和话语权二者对话语所起的作用,同时揭示话语又是如何服务于二者的.”②因此,批评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工具,进而了解网络语言暴力背后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互动关系和社会操纵过程,以便更好地认识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语言运用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及趣味性,赋予传统词汇以崭新的意义,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随着新的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在丰富人们交际的同时,也给当下社会带来一系列语言障碍,并不断冲击着现代社会既有的语言体系.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聚焦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寻推动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2006年以来出现网络话语暴力现象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网络话语暴力产生的原因,即从内因(网络环境本身的特性)去具体分析如何导致网络话语暴力现象的产生;而外因--一是历时性因素,"五四"以来话语暴力路线的延续;二是共时性因素,网络话语暴力是由当前社会语境所造成,诸如话语体系的低俗化,与中国处在转型期的焦虑心态,以及后现代主义某些特征在网络上的反应等.文章最后从积极意义上讨论如何看待网络话语暴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江根源 《新闻大学》2012,(1):116-124
我国对“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的研究集中在“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游戏”,而对其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本研究借鉴西方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旨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特征与社会成因的问卷,通过e-mail、论坛链接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136份.研究发现83.8%(114人)的受访者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还有14.7%的人(20人)承认是施暴者;研究还显示性别、年龄与网络暴力的参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男性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而在受害者中,高二和大学低年级是遭受网络暴力的高峰期,到了大学高年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伤害,甚至可致受害者逃学或者有轻生的念头.经过分析,我认为网络暴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有关,更与青少年个体所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微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微博直播也逐渐成为人们发布信息的方式之一,但微博"直播自杀"却引起舆论的旋风,随之掀起网络语言暴力、网络戾气的愈演愈烈,对网络与现实两个空间都造成极大冲击,对社会和某些个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多考虑一下"微博直播自杀"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措施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唐金秀 《出版广角》2015,(8):106-107
网络社交是当代人最主要的网络活动形式之一.在网络社交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例如网络暴力等.时至今日,网络暴力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申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人的独立意识及判断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提倡经典阅读,有利于从根本上抵制网络社交中的负面因素,净化网络社会中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4.
一、网络语言运用中的"网络文体"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实现了无纸办公和换笔革命等工具性的变化,由电脑催生出来的:写作实践,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以及语用规范.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上,尚没有哪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像网络语言这样引起社会各界如此高度的重视.网络文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运用方式,在网络媒体的交流与传播实践中同样被赋予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新型的社会交往方式在促进社会公共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些年来不断升级的网络暴力便是例证之一。本文试以"人肉搜索"为例浅析其与网络暴力的关系、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并从社会、网络媒体、网民自身以及法律层面探讨理性应对网络暴力的途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相似文献   

16.
李瑛 《新闻知识》2012,(9):107-108
网络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与网络有关的新现象,网络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就是其中之一。对待网络语言中的新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需要社会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费尔克拉夫提出的实用话语分析框架,独创性地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文本生产特征、消费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语传播对汉语体系发展的影响:网络流行语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同时也对国内和国际网络用户造成困扰,不利于汉语言对内和对外的传播;展望网络语言今后的前景,新的网络语言依然会接着出现,同时无生命力的网络语言会被社会淘汰,网络语言的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波  冯晓娜 《东南传播》2021,(4):106-109
网络暴力主体低龄化趋势逐年上升,已然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当前对青少年网络暴力的研究局限于成因与对策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模式及不同行为模式下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成因、应对措施的深入探究相对不足.通过大量案例推衍出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发展模式,对网络暴力主体低龄化现象的内外诱因进行分析,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媒体、政府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昶洁  陈力峰 《视听》2016,(12):101-102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言行,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它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等对他人进行伤害攻击。本文对网络暴力的形式、危害、产生根源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话语产生的暴力效果普遍称作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引发的各种后果的关注,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禁止和制裁。关于网络暴力研究结果颇多,已有的研究,或以效果为依据探讨如何有效制止网络暴力,或针对青少年群体发生的网络暴力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或探讨网络暴力的文化成因。文章将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从话语层面解读网络暴力生成过程,包括考察网络话语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语境被配置的方式,揭示网络话语暴力的运作方式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