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担心、伤心,然而到头来却成功地造就了一个懒虫和坏蛋。这是为什么呢?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都是我的。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  相似文献   

2.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到头来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以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事皆备于我。2当他口出狂言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词汇就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会把人气死。3避免批评孩子,免得孩子觉得内疚。这样,将来他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就会感到全世界都与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4把他随手乱丢的东西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长大后…  相似文献   

3.
《365则寓言》中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他说:“一会儿我给你杀猪吃。”小儿子就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就责怪说:“我是和儿子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子,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能教育好他呢?”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做父亲的曾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过亲身体会。那时我正上幼儿园,星期天,妈妈和爸爸正在家里剥玉米,让我做数学题。事先说好了,做完题就让我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4.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相似文献   

5.
你见过田野的荒芜吗?你可以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败落?你见过荒芜人烟的戈壁大沙漠吗?到处是耀眼白茫茫一片,没有一片绿色,你有勇气敢再继续朝前迈一步吗?那么当你面对一个心灵荒芜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孩子本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对未来也充满着憧憬。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不是吗?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们不再是这样,心灵一天天变得荒芜起来,变得我们认不出来,我们会怎么想?一、心灵荒芜的表现在家里不会尊重理解他们父母、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不听他们的劝告,甚至会顶撞他们、整天无精打采、也不  相似文献   

6.
华美 《老年教育》2006,(11):29-29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相似文献   

7.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相似文献   

8.
孟迁 《师道》2007,(1):53-54
在一些细小的生活事件中父母所持的态度,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深刻的印象,如果孩子从这些印象中提升出了一种规则或者价值取向,那么那些本来很小的事情就会长期地影响孩子的生活。你用刀割他,他能不痛吗?你用火烧他,他能不焦吗?你把他放在冰天雪地里,他能不冻僵吗?你用恶劣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10.
合适的鞋     
当你的宝宝开始学走路时,你知道什么时候给他穿 鞋最合适吗?你知道什么样的鞋子最适合他吗? 几年以前,一旦孩子会站立了,父母通常就急急忙 忙给孩子穿上硬牛筋底的鞋子。这种鞋子对孩子的脚步 发育十分不利。虽然现在这种束缚小脚发育的鞋子已经 逐渐减少了,但是许多父母由于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 合适的鞋,往往还是会妨碍宝宝学习走路,甚至阻碍宝 宝脚部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在生活中,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了吗?或许,你的父母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你做,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但你却为此失去了自理能力;或许,你的父母很严厉,学习成绩稍有下降,便对你百般  相似文献   

12.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3.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26):52-53
<正>“孩子太小,做什么家务?”“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说起做家务,很多父母往往认为离孩子很远,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会做家务,将来他如何独立生活?为什么要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就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6岁了,他小时候,我去抱人家的小宝宝或者逗其他小朋友玩,他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但是最近半年来,我下班回到家和他的小表弟(1岁)打声招呼,他就马上扑过来不让我靠近他表弟,更别说抱抱或者哄他的小表弟玩了。请问这种现象正常吗?我也问过儿子,是不是怕我抱了弟弟就不喜欢他了,他又说不是,只是一口咬定不喜欢我接近小弟弟,我该怎么办?新疆张芳答:从你叙述的情况来看,你孩子是近期才有这样的变化的,这些表现其实是他内心变化的反映,首先应该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应该区别这样一些情况:是不让你接近所有的其他小孩,还是只针对小表弟?是因为不喜欢小表弟吗?是嫉妒小表弟惹人爱吗?对其他小孩是否小气?对其他的事是否表现出小气?近半年有没有情绪异常情况?分析这些情况是为了确定孩子的变化属什么问题。若是较普遍的小气,就是性格问题,变得狭隘,不开朗了。若是只对表弟这样,就是有意见,反感,或者是情绪不好,借题发挥。无论是什么情况,都不应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从这件事情入手,培养孩子的大度与开朗。可以这样做:一、和孩子谈心,让孩子说出心里话,了解问题的症结。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孩子不小了,可以进行明理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遇到紧急情况或面临危险时,你的孩子知道怎样处理吗?许多孩子虽然能说出应该怎样做,但是,真的去做时,又不知如何是好。你不妨用做游戏的方式,和你的孩子搞一搞“实战演习”。你可以用下面的7个问题考一考孩子,当他答不上来时,可教孩子实际做一做。 1.你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怎么办?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尽管他说是一个警察,说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说是你父母让他来取东西,你也不要给他开门。你应从紧闭的门缝中告诉他,你的爸爸妈妈不在家,请他另找时间再来,或让他留下电话,待父母回来再约他前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记者:船长,如果你的儿子不跳水,你会真的开枪吗?船长:会的。记者:那不是把你的儿子打死吗?(全班同学大笑)船长:不会。如果他真的不跳水,我就会马上往天上开枪。他听到枪声,一定很害怕,就自然会跳水。记者:当你听到你爸爸(船长)用枪命令你跳水时,你想过什么?孩子:什么  相似文献   

17.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18.
<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却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  相似文献   

19.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讨论"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生怕孩子有"好多事情瞒着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什么"隐私",所以,动辑私拆他(她)的信件,偷阅他(她)的日记,查看他(她)的上网记录,硬闯入孩子的"私秘" 王国之中。把孩子的一切暴露在父母的视线之内。须知,这是一种何等错误的教养方式! 千万不娶以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孩子就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他(她)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她)自己;千万不要以为"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其实未必。有理智的爱,才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爱应该与相互信任为前提。我们并非主张家长放弃教育的责任,但是,教育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当孩子向你敞开胸襟、无话不谈的时候,你还需要窥探孩子的"隐私"吗?  相似文献   

20.
“童年是什么?”“幼儿教育应怎样有效实施?”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应尽自己所能,让孩子现在多学点知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为孩子设计好了成长的“宏图”。然而,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关注的是什么?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也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从小培养出所谓“神童”的报道。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的幼儿教育是为了迎合谁?是迎合儿童吗?难道幼儿教育仅仅是“将来时”吗?只能以牺牲属于幼儿的童年去换取将来在社会上的“一席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