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是匈牙利孕育了李斯特、裴多菲和茜茜公主。还是茜茜公主、李斯特、裴多菲造就了匈牙利?在这块令人神往的土地上,“匈牙利”更直接的象征是李斯特指尖下跃动旋律的灵魂依附,是裴多菲热烈吟诵并为之献身的“祖国”,也是茜茜公主婀娜多姿的身影和浪漫不羁性格的写照。踏着多瑙河之波,伴随李斯特的狂想曲,“匈牙利化周”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2.
一部《茜茜公主》的彩色故事片,曾引得无数观众折服于茜茜公主那四射的魅力之中;如果步入阿喀琉斯宫,令人领略和感受到的则是与茜茜公主有关的另外的一些故事。阿喀琉斯宫坐落在希腊科孚岛镇以南11.5公里处的加斯托里镇的一个山丘上。曾身为奥地利皇后的茜茜公主在经历了皇权束缚、丧子、疾病折磨等一系列重大打击后,终于选择这里作为行宫并取名为阿喀琉斯宫。据说,阿喀琉斯是茜茜公主最为崇拜的英雄。进入阿喀琉斯宫,沿着长廊来到后院,在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中,坐落着希腊神话英雄阿喀琉斯的巨大铜像。阿喀琉斯头戴战盔,身披铁甲,一…  相似文献   

3.
道奇 《世界文化》2001,(2):21-22
1932年11月8日夜晚,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节日盛宴上,斯大林与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发生了争执。“喂,你喝呀!”“人民之父”斯大林突然对没有喝酒的妻子说。“我不是你的‘喂’!”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不满地反驳一句,并生气地离开了克里姆林宫。第二天早晨,在乌索沃车站旁边的“祖巴洛夫-4”别墅找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手里握着一支像玩具一样的小型“瓦尔德”手枪,枪是她兄弟送给她的。这是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回忆录中叙述关于斯大林妻子自杀悲剧的典型说法,确切地说,这种说法是别人告诉她的…  相似文献   

4.
融晓铮 《世界文化》2006,(1):25-25,27
Jacqueline Du Pre,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个陌生的名字。我对古典音乐所知甚少,若不是那一部“Hilary And Jackie”(“她比烟花寂寞”,又译“狂恋大提琴”),我想我大约永远都不会有机会迷上她的音乐和她的大提琴。那是一种基调悲怆的乐器,即使是欢快的调子也能演绎出令人折服的深沉魅力。  相似文献   

5.
吴锡平 《世界文化》2005,(12):12-14
莎乐美是谁?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冷僻,相信大多数人连她的性别是男是女都说不上来,但当有人告诉你她是“尼采的追求,里尔克的情人,弗洛伊德的密友”;“一位征服天才的女性”;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缪斯,男人们在与这位女性的交往中‘受孕’,与她邂逅几个月后,就能为这个世界产下一个精神的新生儿”(德国作家萨尔勃)时,相信你一定会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秀山,她素有“秀甲南滇”之誉,是我省重点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名胜风景区。山上古坊耸峙、古刹参错、柏木荫翳,积翠凝香、她是一片碧绿的天地,又是一个无暑的清凉世界。山上琳琅满目的匾额楹联,构成匾山联海的独特景观,她不愧是“冠冕南川”的化名山。  相似文献   

7.
谁聋了     
“我认为,我的妻子快聋了。”乔对医生说。 “你先在家里检验一下她的听力,然后你再带她来,我好对症下药。”医生说。 于是当天晚上,乔见妻子在准备晚餐,便站在距她身后4.5米左右的地方说:“晚饭吃什么呀?亲爱的。”没有反应。他走到离她身后约3米的地方问,仍没有答音。接着他站到她身后1.5米的地方再次发问,可还是得不到回答。 最后他直接到她的身后问:“亲爱的,晚饭吃什么?” 她转过身来说:“我已经说过四遍了,吃鸡!”谁聋了@小段  相似文献   

8.
张宝明 《寻根》2008,(1):37-42
“她”,应该说是这个世界的另一半。但“她”与“他”的相提并论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知道,在沿袭几千年的古代汉语里,是没有“她”可言的。“伊”字则是“她”的代言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伊”就是一个例证。直到新文化元典《新青年》诞生并带领新文化运动进至高潮,“她”才逐渐取代“伊”。  相似文献   

9.
一家人刚刚搬到罗得岛。在五月的那个星期天,年轻的女主人感到一丝忧郁。那天毕竟是母亲节———而她和远在俄亥俄州的父母亲相隔了* 英里。那天早晨,她已给母亲打过电话,祝她母亲节快乐。母亲说春天来了,院子里已是色彩缤纷,在她们通话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几乎能嗅到紫丁香那撩人的香气。在她父母家的后门外,有一大片丁香树。后来,当她和她丈夫提起她是多么想念那些紫丁香的时候,她的丈夫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他说,“叫孩子们一起来。”于是他们出发了,沿着北罗得岛的乡间小路,行驶在…  相似文献   

10.
最近,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女画家刘秀鸣为出席“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开幕式专程来到北京。这是她继1998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世纪·女性”艺术大展之后,新世纪的第一年回到自己的祖国参加艺术展览。刘秀鸣非常看重这一类在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展览,因为参观展览的人中有自己的师长和亲朋好友。她特别愿意听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说三道四;希望他们为自己在艺术上的进步指点迷津。而她因此所获得的则是一个“以画会友”的宝贵机会。“会友”在她来看,也许比展览本身更重要。作为一名海外游子,最渴望的莫过于能够与国人、亲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被霍桑诅咒的女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霍桑诅咒的女人吴汪编译她是个吹牛大王——当然她是个伟大的天才和有道德的现实主义者。否则,她也决不会如此口出狂言。——纳撒尼尔·霍桑“但愿玛格丽特·富勒会成为哑巴!”霍桑曾大声疾呼。这位著名作家所指的正是女权主义者、评论家、讲师、“牛虻”(指爱冲动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狂飓的推动,崛起一位英才女性——冰心。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开山祖。1923年即赴美留学、游历欧洲,1946年又到日本东京大学(原帝国大学)讲学。她广纳新潮,又回归本土,浸润在世界文化的熏陶中。她的美韵之文,“美化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光泽,其精神之魁力,涌动着博爱的暖流,给人们以无尚的慰悦和心智的启发。近期我采访冰老时,聆听了她的文学卓见:每个作家走上创作之路,都有各自的因由和时代条件。我从小爱读文学的书,是我的海天相接、寂寞无伴的环境所致。“五四”那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爱国、文化革新运动,那强烈的时…  相似文献   

13.
“你走来,他走来,我们走到一起来。” 作为汉语教师,通过与各国留学生的一次次接触,心中感慨很多。韩国女生韩国女生金惠真,就像是邻家的乖乖女,第一次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她总喜欢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用一双细长的秀眼看着你,恨不得把课堂上听到的每一个汉字都存储在记忆里。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老师,我做梦都在学习汉语,连梦话都是用汉语说的。”真是学得疯狂。如此认真地学习,惠真汉语进步自然很快。不久,金惠真就可以用汉语很细致地跟我说些心事了:惠真第一次在中国过生日时,男朋友从汉城飞过来,让她惊喜不已。男朋友送她一件特别的礼物,一个可以铺满床的特大号小鸭子绒娃娃,黄绒绒的毛,柔和细软。躺在上面,感觉好似朋友的手指在肌肤上轻柔滑过。那个冬天,惠真的脸上一直洋溢着温暖的微笑。很快,她升入了中级班。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金惠真特意找到我,心事重重地说起她的苦恼:一个中国男孩爱上她了,她也很喜欢他,和他在一起很快乐,他和她男朋友完全不一样。她这个“汉语迷”爱屋及乌地爱上中国男孩,她将怎样向自己的韩国男朋友交代呢?在中国半年,好像都快要忘记男朋友了。她想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究生,可是男朋友怕她飞了坚持要她回国。我对她说:“暑假还是...  相似文献   

14.
红云 《世界文化》2001,(3):38-39
英国前首相马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可谓一代政坛女杰,她曾为英国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不过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期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至少英国公众是这么看的。在她刚下台的日子里,英国广播电台播出了一个讽刺幽默剧,剧中撒切尔夫人坐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泪流满面,一个醉鬼流浪汉试图安慰她。“打起点儿精神,”流浪汉说,“天无绝人之路嘛,至少撒切尔那个老泼妇已经下台了。”她听罢竟嚎啕大哭起来。的确,撒切尔的倒台实在是既突然又残酷,它不是被英国选民用选票赶下台的,而是被她的保守党同僚逼宫不得不让位的。那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15.
D.H.劳伦斯称赞她的作品是“天才之作”;徐志摩评价她的创作为“纯粹的文学,真正的艺术”;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在日记中写道,她的小说是“我唯一感到嫉妒的作品”。她就是被誉为“英语界的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女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相似文献   

16.
丘吉尔身边的女人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克莱门坦是我人生的伴侣,生活的支柱,没有她,我可能不会成功。”他还说:“我最显赫的成就,就是我说服了克莱门坦,使她和我结婚。”克莱门坦是丘吉尔的夫人,是唐宁街11号的女主人。1908年春天,克莱门坦的姑婆家举...  相似文献   

17.
艺术     
艺术雅克-玛丽多年来一直是亨利·马蒂斯的密友、护士和模特儿。她回忆她在第一次给马蒂斯当绘画模特儿后,眼睛瞟了画布一下,不禁大吃一惊,她见画布上画的根本不是自己。她问马蒂斯:“您为什么不画那种与我的照片非常相像的肖像呢?”马蒂斯回答说,“因为画那种画没...  相似文献   

18.
失忆的母亲     
妈妈凶巴巴地瞪着我,“这事没什么好笑的。”她说道,声音干得像一块裂了缝的木头。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想哄她,让她别那么固执,可她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句话:“扶我上床去!”护士早就说过很多次了,一天有几小时要坐起来,才不会得褥疮或什么更厉害的病。  相似文献   

19.
夏晓虹 《寻根》2008,(4):50-59
差不多十年前,我讲授近代文学专题课时,课间,有一作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生前来请教。她从王韬专记近代上海风物人事的《瀛堧杂志》中抄出以下文字:“水龙之制,云自倭人传入中国,遍及各处。”她的问题是:“‘水龙’是什么东西?”现在想起来还觉汗颜,我当时竟不知其物。也正因为有这一次的张皇,从此对晚清上海的“水龙”便格外留意。  相似文献   

20.
隐之鸿     
在中国文人墨客的传统中,隐士多是一种姿态,把国家天下的情怀,化为方寸间的山水,其中多有无奈,亦有不甘。而我认识的严隐鸿,“隐”不是退隐,不是寄情,而是本质天然。她原名严颖鸿。隐与颖,一字之差,正代表了她的自我认同。把喧嚣关在门外,把名利踩在脚底,她只想踏实地生活,积攒起精气神儿,把感受、感觉、感想,放逐于艺术的高天阔地。“隐”于她,既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