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逢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我二人衔中央电视台领导之命西游甘肃定西,取节水之经。虽未经九九八十一难,却也颇多感叹。听我一一道来。 夫甘肃定西,水均益之祖籍也(未考证,请水老师指教),去京城两千余里。虽出水姓望族,可此地却因缺水,世代赤贫。西去之前,仅凭小僧翻阅小乘佛经三十六卷加之临时抱佛脚而得知:定西,中国最贫困的县之一;因为极度干旱,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那里的大姑娘从生下来到结婚只在婚前洗过一次澡;那里的老乡靠雨水维持生命。于是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方丈们策而划之,遣…  相似文献   

2.
轮椅上的梦──杨慧莉和她书的事业本刊记者韩柳(一)春天,是个美丽的充满无边无际梦幻的季节。1994年仲春,我听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丽的故事,这是一个残疾姑娘和她书的事业的故事,这个故事使我感动,这个故事使我对陷于困顿的书又生发出许多新的希望,这个故...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市报人》2009,(4):F0002-F0002
《定西日报》是中共定西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58年7月,现为对开四版,彩版印刷,周日增出四开八版《西部周末》,同时不定期编辑内参《定西日报·送阅件》。目前。报纸期发行量3万多份。近两年,先后创办开通了《定西日报·手机版》、《定西日报·电子网络版》及数字报纸,顺利实现了“一报多版(印刷版、手机版、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初的一天,我在江苏盱眙采访,当地的朋友向我说起了盱眙县河桥镇尖山小学一位教师和5位学生的故事。听完故事,凭直觉我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题材。回来向部领导汇报获准后,我于2003年4月9日第一次登上了大尖山。  相似文献   

5.
十月中下旬,中宣部和中国记协等部门举办了新闻界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我担任评委。刚接到通知的时候没太当回事,以为这又不是政府奖的评选,最多也就是个集体活动。但每半天八九位选手出场,每人八分钟的演讲,静下心来从容地聆听和回味好记者们的好故事时,我明白原先的想法错了。好听的故事不见得让你感动,但让你感动的故事一定好听,我把这次经历视为自己的年度记忆。  相似文献   

6.
彭严 《新闻爱好者》2006,(4S):29-29
新闻专题是一个电视台不可或缺的节目。我在电视台专题部工作了将近4年的时间,通过对广大观众的收视调查以及采编体会,我发现故事化的新闻专题节目最受观众欢迎。我想,这应该是因为单纯讲故事的方式符合观众轻松欣赏的要求,而且观众对故事的喜爱是永恒的。所以许多专题节目我都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的,效果非常好。我认为,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新闻专题节目制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谈谈西文科技核心期刊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确定西文科技期刊中核心期刊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如何确定核心期刊以进一步加强西文科技期刊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照片故事背后的故事王岩《海湾归来难入世,战争阴影缠终身》(见本期插一四)是我在美国密苏里新闻摄影学院进修结束时交的诸业作品。就我看来,这个故事背后的故事比其本身似乎更堪回味。“专题照片和照片故事”是美国密苏里新闻摄影学院的“当家特色”课程,在全美享有...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编辑先生: 您好!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央视10套看到“讲述”节目后,就被“讲述”的故事牵动了心。“讲述”的故事好看、好听,那些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像是身边发生的事,而且故事的结构摆布、思想的提炼、内在的张力等等方面,既给人新闻写作思路的启迪,又让人从中感悟到人生中某些道理。遗憾的是:我对整个“讲述”栏目几乎一无所知,我很想了解“讲述”栏目从开播到今天的整个历程,我想“讲述”的历程一定充满故事。您能帮忙把他们的故事展示给我们及与我有着同样心理的读者吗?谨候!东楚晚报 孔晓红 2002年7月20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6月,中国第一例人禽流感患者半年间的经历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波传遍了整个世界,我们采制的特别节目《他的童年因禽流感而改变》不仅收获了外国听众的感动,也为我们带来了业界的认可,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是每当人们问及我的“获奖”感言,我总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故事本身的力量才是成败的关键,而我和我的同事只是幸运地成为了故事的发现者、讲述者。  相似文献   

11.
李方 《青年记者》2005,(12):51-51
李大同在很多场合讲过“冰点”的故事,作为大同的前同事,我也听过很多次。因此,虽然我尚未读过这本《冰点的故事》,自认为还有资格评论几句。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与学校     
李牧 《新闻传播》2006,(10):I0001-I0001
又到了高校学生毕业、就业的季节了.看到那些苦恼奔波的学子。我想到了一个自谋职业的学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叫做于希杰。  相似文献   

13.
王文 《记者摇篮》2005,(7):55-56
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故事就在民间流传,生生不息。有人诗意地形容:“我们的岁月有多长,故事就有多长。”虽然人们一直在讲故事,听故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讲故事的方式在变,听故事的心理在变。这个“讲”和“听”已不仅仅是你说我听了,而是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位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我幼年的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育很宽松.并不仅仅是要求我努力读书。 我记得.他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关上电视.给我讲一些古书上的故事,故事结束后,问我,都讲了什么样的道理。我还似懂非懂的时候,是他总结故事的意思。有些故事是告诉我做人要善良;有些故事告诉我不学无术最终会抱憾终身;也有时,  相似文献   

15.
刘蕾 《中国出版》2012,(13):51-53
2006年年初,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商晓娜的几篇青春文学的稿子。说实话,今天我已经记不起她写了些什么故事,但是从那些故事里散发出的灵动的文学感觉和透明的青春气息却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记得在那些青春文学的稿子里夹杂着几篇描写低年级小学生的故事,粗粗一读,我立刻被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小孩吸引了。感觉他们与我以往的阅读经验里的故事都不太一样,我说不清楚有哪些不一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06,(16):I0008-I0009
每一饼老茶部有一个灵魂:当你走近一饼茶,如果你真的用心,就可以听到他们灵魂里的那一个个从遥远的年代飘过来的故事…… 当我走进普洱茶博物馆时,我被莫名的情绪感动了,或许是为了她们的故事,也或许是为她们曾有过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17.
在我打开电脑试图写一点关于网游的心情故事时,却发觉脑子里面空空如也。这种尴尬的情形保持了很久。我悲伤欲绝地对猫说,饶了我吧,我很久没玩过网络游戏了。猫在网线的那一端沉吟良久,告诉我说,你起码玩过RO。  相似文献   

18.
那是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楼上的咖啡馆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明晓溪。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小小的咖啡馆,明晓溪给我讲了她即将创作的两个故事的大纲,而我被这两个那时尚未成为小说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来,这两个故事成为了两部超级畅销书,她们就是明晓溪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一一《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和《泡沫之夏》。  相似文献   

19.
我叫吕福海,家住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兰家村,已年近八旬,是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中幸存者之一。现在,我身体健康,生活愉快。抗美援朝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赴朝作战的情景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我经常给我的后代、我的邻居、我的亲朋讲述我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的故事。我平常总以我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而自豪;我终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而流过血而欣慰;我始终难忘我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两次负伤、两次立功授奖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昨晚,表哥来家做客。彼时,我正坐在电脑前敲打一篇有关“漫画分级”的文章。刚看过文章的开头,只见表哥眼睛一亮,不由分说把我拉到客厅,说要讲故事给我听。我把疑惑的双眼瞪得滚圆。表哥的故事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