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谐社会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和谐,企业发展的同时又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关系及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所呈现的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时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引导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海金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5):73-74,83
企业的经营发展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文章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和谐社会下物流企业的内容,阐述了物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就如何推进物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出建议,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需要包括政府、物流企业、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指出现阶段我国企业应从投资、营销、消费模式等方面做出转变;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讨论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对我国企业和固外企业的差距、应采取的改革措施进行论述,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威 《学会》2005,(6):6-10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进一步确立,独立于市场体系和政府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迅速成长,朝着政府部门社会化载体的方向发展,社会组织无疑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确定了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我党还把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文化窗口,肩负着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重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着加强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怎样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本人做了以下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和谐视角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体缺失已经带来了和谐社会语境下严重后果,需要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机制,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承担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归为三个因子,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优势利益相关者、制约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相关者,对三类利益相关者进行方差分析,根据这三个因子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等级模型和决策模型,提出和谐社会语境下履行全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银花 《科技广场》2012,(6):183-185
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最基本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反映出部分企业严重缺失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实施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傅一鸣 《科协论坛》2005,20(8):22-2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发展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需要社会各项各业共同发展。文章指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从四方面着手加强自身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使“和谐”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而构建和谐社会要从构建和谐家庭开始,提升家庭的法律文化,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并维系和谐家庭以及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第一,要让法律文化深植于每一个家庭细胞。第二,要让家庭成员自觉遵守法律,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以和谐个人促进“和谐家庭”,从而实现全面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