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教育资源相较内地薄弱的新疆需要更多的内地大学生留在或前来新疆就业。然而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内地大学生留疆或来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调查分析内地大学生在新疆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对策建议,以完善新疆的造血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内地大学生在新疆工作,为新疆繁荣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深入实施,众多新疆少数民族学子来到内地高校接受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群体,新疆籍少数民族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研究对象,解读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就业能力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策略来提升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内地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对于新疆班学生来说,要在内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于从文化多元主义的角度,对内地开办新疆班的学校提出了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对策,希望能为新疆班学生在内地实现良好的文化适应提供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状况不但会影响自身成长成才,而且会直接影响对国家和主流文化的认同。因此,研究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群体的文化适应状况,有利于高校采取相应教育疏导措施。本文梳理了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的必要性、意义和研究内容,以期为内地高校相关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内地新疆高中班举办5周年。为加快新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步伐,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切实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自2000年起,国家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大连、青岛、宁波、苏州、无锡等12个城市15所学校开办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开办新疆高中班以来,深受新疆各族群众的欢迎,每年报考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人数都在3到4万之间。5年来,内地新疆高中班总招生人数已达6600余人,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去年首届内地新疆高中班近1000名学生顺利毕业,94%的学生被100多所内地高校…  相似文献   

6.
内地新疆中职班是落实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惠及万千家庭与学子的民生工程,内地新疆中职班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拓展新疆班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提高新疆班学生汉语水平,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感,笔者在教学之余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对内地新疆中职班汉语教学的策略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12,(6):3-3
由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内地西藏中职班、内地新疆中职班管理工作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和田市召开,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内地中职班招生管理办法,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内地中职班学生与当地学生混合编班模式,让来自西藏、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教委近日传出消息:从今年秋季起,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和奉贤工业技术学校率先开办首届内地新疆中职班,共招收386名新疆学生,将在学前教育、汽车应用与维修、房地产营销与管理等专业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3所学校为内地新疆中职班专门聘任了班主任、生活老师、食堂工作人员和办学顾问等,制订符合新疆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内地教学和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9.
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新疆各族人才培养步伐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促进新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内地新疆高中班办学十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源基础相对薄弱、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须进一步加强、内地新疆高中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重道远等。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内地新疆高中班生源质量,坚持不懈地抓好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内地新疆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内地新疆高中班办学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内地新疆高中班高校毕业生和协作计划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到内地发达城市接受高中教育,对内地新疆班学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这种机会对内地新疆班学生也是一种挑战。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内地新疆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问题也更加复杂,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未来建设新疆、报效祖国的重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关系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院校发展的基础;是日常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但是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的开展通常以学生、教师为主,管理人员为辅;通常认为管理人员应该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开展的主体,忽视了他们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客体,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职院管理人员的管理之中,对将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对于解决高职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探查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增强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意识的特殊意义,以期为进一步增强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疫情期间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师生的在线教学现状,以芜湖市某中等职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112名学生为调查样本,采用了自编问卷"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效果调查问卷",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效果总体高于中等水平,可以分为自我发展感知、自我互动感知、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15.
翟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71-272
当前中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边缘化现状令人堪忧,中职学校重专业教育而轻艺术教育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做法。其实,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但不妨碍各专业课的教学,反而有助于单一、枯燥的专业课的学习。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以音乐、美术欣赏课为主,基础绘画技巧、乐理知识、观摩活动等为辅。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完善中职课程结构。学校培育创新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艺术教育,严肃认真地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切实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政策背景,通过对全国10660位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我国中职生升学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中职生具有很高的升学意愿,且以本科为主要期望学历;毕业班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中职生更可能选择升学;学生干部身份和学校生涯教育质量会影响中职生升学意愿;家庭对中职生升学与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但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普高生存在差异;对省域中职升学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促进学生升学,而对就业市场和本科招生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削弱中职生升学意愿。基于此,未来应从职教本科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考机制、央地项目设置、公共财政兜底、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优化中职升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职教育要做好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职适龄学生的锐减,农村中职学校办学的规模效益已经消失,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亦即生存危机,中职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已经暴露出办学思想的偏差、公益性的缺失等弊端,同时农村中职教育以输出劳务为主,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后遗症。另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还是处于传统农业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缺乏大量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谐农村的构建,还没有科技文化的强力支撑。农村中职办学做好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培养农民和专业特色的转型,切实为“三农”服务,不仅是学校的生存之道,更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体验式公关礼仪课程教学要求以社会组织及个人公关需求作为教学设计出发点,将学生道德观和礼仪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职校生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运用体验教学模式组织与实施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礼仪意识、审美情感并能运用于职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政府既是西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主体之一,又是其最大投资主体.政府的经济政策、职教政策、劳动用工政策等会引发西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舆论导向、户籍制度改革、劳动就业政策、职教对口升学政策、职教学生资助政策等又会引发西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个人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最高形式,近年来已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公共英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一堂英语精读课入手,就高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制定了详细、具体的课堂教学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