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力  刘宁 《新闻窗》2012,(4):76-77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而主持人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它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可以说,主持人语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优劣,甚至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岩 《视听纵横》2007,(2):92-95
去年以来,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普遍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使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这对于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改善农村群众的视听文化生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3.
增强电视新闻的“贴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岭 《新闻爱好者》2011,(13):118-119
电视新闻是电视节目的骨干和支柱,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同时,电视新闻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对传播信息,发布政令,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呼声、愿望,起到沟通情况、上  相似文献   

4.
时下。伴随着新媒体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时效呈几何层级增长。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等等传播方式既突破了传统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模式,也改变了其生产传播的速度。在这些几乎是时时的信息交流面前,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优势荡然无存。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一些传统电视媒体表现出了不应有的焦虑和浮躁,主动放弃自我优势,过度依赖网络,这主要体现在不加甄别地大量采用网络信源。  相似文献   

5.
面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及民族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改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生态,挖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建立一套积极、理性和长远的发展目标,强化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传媒隐私热,标示着大众传媒中对个人深层情感、生活的曝光日渐增多。一般舆论都从两个方面对这种热潮持否定态度:一是批评传者打性擦边球,以庸俗趣味吸引受众,二是认为这是国人劣根性的表现。但大众传播中的隐私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得以流行?在隐私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参与心理是怎样的?其社会学、心理学根源何在?笔者试图从传播价值取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思考和分析。 一、大众传播中的“隐私”界定 对隐私概念上的界定,一般遵循法律原则,包括隐密性、真实性、体现精神价值、人的尊严等,总之,法律上的隐私着眼于…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重大部署表明构建新型的现代传播体系已正式列入国家战略议题。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信息时代有所作为?本文结合中国红河网(http://www.hh.cn/)与《红河日报》、红河人民广播电台、红河电视台四位一体的融合运行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和手段,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主流媒体的社会地位。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舆论引导水平,增强广播电视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一直是广播电视人不懈追求的目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重工作实践而轻理论研究,这是广播电视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作者从主体研究失衡、重分析轻研究、专业培养及城乡差异等方面探讨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问题,并指出了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将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13.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为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基于音频的业务应用,如远程教育,会议电视、网上电视、网上电台、视频点播、网络游戏、以及大量商务电视、如新闻发布、上市路演、公司培训、产品展示、网上广告、公关活动、管理层访问、研讨会等,将广播电视的内容和传播方式“移植”到网上,成为新的广播电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媒介不仅已经渗透到人类日常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的意识和认知。如今人们身处媒介化社会,人与媒介之间的主客关系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借助对媒介崇拜现象的描述,分析媒介的本质及其与资本的关系,并对媒介的延伸进行理性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播音,要取得传播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意传播内容的发生和传播地的用语习惯。尊重和学习当地的民风民俗,才能真实而又贴近地反映传播内容。这是做好大众传播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然而,我们日常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播音员、主持人或是  相似文献   

16.
翁泽仁 《新闻窗》2012,(3):59-6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6%。如果算上外出到沿海地区及内地的打工人群,其分布面积占到了95%。很显然,这些比重大且分布广的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乎其的信息报道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族信息报道的成功与否不仅涉及到国家信息、新闻传播机构的舆论引导任务,而且还触及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问题、社会稳定、民族关系的和谐问题,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等问题。尤其是,我国处于多种文化出现、各种思潮泛滥、各类群体滋生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期的现今阶段,民族信息、新闻的报道更赋予了时代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如何进行民族信息报道,并使得民族信息报道具备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及真实性,促使其发挥普适性、普世性和普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法国的广播电视制度经历了两次转型:由公私并存向高度国家垄断的转型以及由国家和政府控制向私有化和商业化的转型.本文将这两次媒介制度变革放在法国宏观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分析,以探求和分析媒介制度变迁的各种外生因素.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08,(10):66-66
公共服务的最终衡量标准是是否得到了满意的服务,当前广播电视生产内容存在着下列问题:第一,混淆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之间的区别。多数广播电视生产,传播机构都存在一个误区,广播电视本身就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石月平 《视听纵横》2006,(1):106-107
2004年2月,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海宁市,发生了一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村公共危机事件。2月15日,该市黄湾镇五丰村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造成40人死亡,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专程下到海宁市调查,并由此引发了时任海宁市市长的引咎辞职,开了浙江省官员引咎辞职的先例。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剖析农村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传播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危机是指危及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以此延伸,公共危机事件是指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①。我国目前正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全国整体通用汉语和规范汉字的同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种类极其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使少数民族群众共享信息化时代的成果,国家采取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