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詹晓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摄影部主任.他不善言谈,习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用镜头展现老百姓的苦与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了新华社对詹晓东的报道,除了钦佩他那种心系百姓,喜欢与基层群众在一起的职业精神外,他的"摄影观"更是发人深思.詹晓东的"摄影观",用他的话来概括,一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二是"灾难新闻并不是灾情展览、感官刺激,而应该具有一种人文品格";三是"救人比拍照更要紧".  相似文献   

2.
詹晓东不善言谈,而是习惯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用镜头展现老百姓的苦与乐,"表达自己的观点"。读了新华社对詹晓东的报道,除了钦佩他的这种职业精神外,他的"摄影观"更是发人深思。詹晓东的"摄影观",用他的话来概括,一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二是"灾难新闻并不是灾情展览、感官刺激,而应该具有一种人文品格";三是"救人比拍照更要紧"。 记者本是社会新思想、新风尚的倡导者、引领者,但近年来,由于报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  相似文献   

3.
方奇 《新闻实践》2004,(12):20-21
人物档案: 詹晓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早报》摄影记者。2000年创办并主持了个人摄影专栏"詹晓东的眼睛";2001年担任摄影部主任后,将专栏改为摄影记者的集体栏目"早报的眼睛",并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理念,成为早报吸引读者的特色版面。其中,他拍摄的《艰辛打工路》、《望子进名校,彻夜排长队》分获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22日和2月2日今日早报“詹晓东的眼睛”专栏,刊登了记者詹晓东拍摄的系列照片《亲历回家》和《艰辛打工路》,看后觉得很好。尤其是《艰辛打工路》头条上那幅大照片,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它的好不在于拍摄技巧运用得如何到位,而是好在作者的魄力、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今年我随家人去河北过年,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了一位新闻记者因为一篇批评报道而被迫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他是江西《乐平报》摄影记者詹晓东。1999年1月,他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上用笔名“农笋”发表新闻照片,以《公开聚赌,学童上阵》为题,对乐平市高家镇成万人聚赌、还有学龄儿童参与的情况进行曝光,招致了本地领导的不满。有关领导把他叫去,拍着桌子责问他:“詹晓东,你为什么曝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11,(8):20-21
这组珍贵的彩色照片来自《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所有照片是艾伦·拉森、威廉·迪柏两人用柯达相机拍摄的,两个美国人,用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了1944--1945年中国几个城市的老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乐平市《乐平报》社记者詹晓东,因为拍摄一组当地群众聚众赌博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领导查出之后,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决定把他调到乐平市供销社的一个下属单位。同样,浙江富阳的《富阳日报》记者王军缸因为写了好几篇“出富阳洋相”的报道。特别是1999年11月举报了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假报事件”,有关领导也曾打  相似文献   

8.
我平常总是随身携带相机,随时准备抢拍突发新闻。 1999年 8月 26日,我去单位办事,听办公室副主任说副局长冯丙建带头义务献血,在他的带动下,滑县全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踊跃报名献血。抓住这条信息,我迅速骑自行车赶到现场抢拍了献血镜头,被《中国交通报》 9月 4日 3版采用。 2000年县政府号码三年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各乡镇迅速掀起了修路高潮,我在工地上拍下了一个修路镜头,被《安阳日报》 4月 25日 1版《社会特刊》采用。去年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乘公共汽车回农村老家,当客车行至老 (店 )——焦 (虎 )乡的公路上时,我老远看见…  相似文献   

9.
环球网 《军事记者》2013,(10):73-73
据美国海军网报道:前不外,搭载着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1远征部队的舰队驶过珊瑚海海域。随军的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舰队在星海下航行的镜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4,(41):36-36
记:为什么在今年的欧洲足球锦标赛上.大多数专业体育摄影记都选择了佳能的白色镜头,并且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些场合也同样备受推崇呢?山本:的确如此,不仅是在这次欧洲杯上,在其它重大国际赛事上,大多数专业体育摄影记选用的都是佳能的镜头与相机。  相似文献   

11.
PC home集团董事长詹宏志、资深编辑人郑林钟、一群出身于《天下杂志》的媒体工作者碰到一起的时候,一本新的月刊《数位时代》诞生了。 詹宏志指出,这是一本为了因应新的科技时代来临,而产生的管理杂志。《数位时代》由詹宏志担任发行人,郑林钟担任编辑总监,社长与总编辑则是曾在《天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声像档案》2005,7(6):56-57
热感相机通常能辨别出镜头中人是否在撒谎——被恐怖事件吓怕了的美国人正考虑将这一新技术用于机场安检。在一次小范围测试中,高清晰度热感相机测谎的效果几乎能与传统测谎仪媲美。但也有部分专家对这一实验结果表示怀疑。美国霍尼威尔实验室和Mayo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项目,希望通过它证实,人在撒谎时眼睛周围温度将快速上升,在热感相机或夜视仪镜头中体温升高部分将变成明亮的红色或橙色。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之一,它所记录的事件,声像合一、图文并茂,具有了与其他媒体不同的特性。电视中记录事件的最小元素是一个个镜头。这些镜头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泛,蕴含了拍摄者的汗水和心血。它们的价值在不同的电视编辑组合方式———蒙太奇效应中,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因而使它们具有了更加重要的价值。法国电视七台制作的专题片《二十世纪备忘录》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排国民党士兵开枪射杀被绑着双手、跪在地上的共产党员、工人领袖。这样一个疯狂的场面被当时在中国的一名法国记者现场拍摄…  相似文献   

14.
光学取景器 通过与相机镜头联系在一起的透镜观察要拍摄的景物。当镜头改变焦距时,它观察到的范围也相应变更。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艰苦的抗战岁月催生了众多优秀摄影家。他们以相机为武器,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用生命和热血拍摄了一幅幅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经典图片。其中,作为我军军事摄影开拓者的沙飞同志功不可没,他用镜头为记录中华民族这段雄浑悲壮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工人日报》原摄影部主任吴洛夫同志既是一位忠诚事业、严于律己,堪称道德楷模的老新闻摄影工作者,又是在新闻业务上刻苦探索、虚心求进,生命不息、钻研不止的学习典范。50年代,他使用一台双镜头老式相机。这种相机体积大,操作麻烦,易产生相差。他在鞍钢蹲点时,正是用这台相机,在无脚架支撑情况下,以长达1秒钟的慢门曝光,拍成了《无缝钢管厂一角》,这幅作品在第一届全国摄影作品展览会亮相时,专家和同行们无不称赞他有一手苦练成的过硬基本功夫。洛夫同志已经作古了,现选登几幅他在建国初期拍摄的照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报道:为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济南军区某装甲师注重培训一批学《讲话》、宣传《讲话》的优秀新闻报道骨干,收到了良好效果。某师培训一批《讲话》优秀宣传员@詹文星  相似文献   

18.
黄兰 《新闻天地》2007,(11):13-14
他们是湖南卫视晚间栏目《洞穴之光》活动的历史见证者,他们担负着挽救他人的沉重使命。即使采访对象不理解他们,甚至辱骂、怀疑,可他们依然坚持,坚持通过体验将他们改造。 《洞穴之光》系列从2006年11月播出至今已经推出了8期节目,观众通过电视屏幕看到了太多感动的画面。其实,还有很多感动无法用镜头表现,因为这些感动在这群记录者——制作《洞穴之光》系列节目的《晚间》记者和编导的心里……  相似文献   

19.
江西乐平报记者詹晓东,因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发表了一幅批评性图片,受到当地不公正待遇。对此,华东新闻的编辑不仅给江西省委领导写信,还亲赴乐平市了解情况,后又编发了两期《回音壁》;以后他又发了〈从一位记者的遭遇说起》一文。这种为‘不在编的本报人员”撑腰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的办报方针,办好报纸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基层通讯员的大力支持。1989年2月16日,当时的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曾在通讯员座谈会上,赞誉通讯员为“不在编的本报人员”。那么,支持通讯员的工作,维护通讯员的权益,则是报社义…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本刊讯由河南省新闻摄影协会和《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镜头中的河南高速”摄影大赛已评出结果:一等奖三幅,分别是《铺就发展之路》(作者:李建峰)、《高速冲浪信阳领航》(作者:王满顺)、《用镜头记录河南高速的瞬间》(作者:惠广茂);二等奖三幅:《高速公路镜鉴中原》(作者:崔申义)、《迅猛发展的河南高速》(作者:李俊生)、《中原第一跨》(作者:阎亚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