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赋以铺陈之法来体物,就汉大赋主要类型与代表性的篇目来看,它的铺陈是一种地理铺陈,亦即刘勰所说的“体国经野”。《西都赋》《上林赋》诸篇皆可为证。汉赋的地理铺陈渊源久远,它源于贡赋制度。贡赋各有等差,故须罗列分明,此乃铺陈之源;贡赋附着于土地,故与地理密切关联,此系地理表现之源。贡赋之地理铺陈于《禹贡》已见端倪,但对《诗经》赋法的片面理解导致未能追溯到汉赋地理铺陈的贡赋之源。  相似文献   

2.
汉赋是《文心雕龙》的重要评论对象,通过窥探《文心雕龙》的汉赋观,可以深入了解刘勰文论思想的根本原则与现实意义。刘勰对汉赋的评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既赞赏又批判,最终又设计出一套理论上的方法来调和他矛盾的汉赋观。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云:"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是乎在。"刘勰这一段话,很明显地点出在楚辞中,特别是离骚对汉赋的艺术特征具有重大影响。后世的研究人员在探讨楚辞对汉赋的影响时,以举《离骚》这一例子为多,而《天问》一篇则较少,但事实上,《天问》中的某些因素亦明晰地展示了由楚辞到汉赋过渡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汉赋虽为“一代之文学”,但是由于当时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把赋说成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也认为是:“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毂者也。”写扬雄嘲笑作赋象织薄纱那样,对女工是有害的。据此,后代一些人认为汉赋是“大赋乃歌功颂德”“小赋乃咏物以虞说(娱悦)耳目”(《汉书·扬雄列传》)之作,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辞赋发展史上,汉赋号称极盛。王国维视之为两汉四百年文坛的总代表,并把它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刘勰以“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来概括汉赋的特点;以“极声貌以穷文”、“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同上)指出其描绘客观事物的声貌,就如雕刻绘画那样维妙维肖。这里,刘勰主要是就汉  相似文献   

6.
汉赋是两汉文学的主要体式,同时也是中国诸种文学类型中重要的文学形式。关于汉赋的渊源与发展,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曾作过如下论述:“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汉初辞人,循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骋其势,皋、朔以下,品物毕图。繁积于...  相似文献   

7.
枚乘《七发》是汉赋发展史上的一篇极为重要的作品。但是,关于《七发》的主旨却是一个自古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篇》指出:“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选·六臣注》李善说:“乘事梁孝王,恐孝王反,故作《七发》以谏之。”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是谏吴王濞之谋反。清梁章钜《文选旁证》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通变》一篇所提出的“夸张声貌”之例,各家见解颇为不同。从刘勰作《文心》论“通变”的动机、前人与刘氏对汉赋的评价、《通变》全文逻辑关系等方面来看,应是“沿袭和变革交相为用,才是继承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辞赋”即赋.《楚辞》之“辞”非文体名;“骚”为赋之一类,而论与赋平列;用赋的手法所写之论,通于赋而非赋。故《全汉赋》当收汉人之“骚”,而不应录《非有先生论》。汉人为赋少有序者,所谓“序”,多为后人缀史辞为之。《全汉赋》仍其旧而不加说明,略欠辨正之功。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可以说概括了赋的内容的两个方面。纵观两汉的赋作,体物赋数量最多,所托之物,大而至于京都、苑囿、宫殿,小而至于洞箫、长笛等等。这类赋一般都是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多角度地去“写物图貌”,却很少表现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类赋构成了汉赋的主流,所以提起汉赋人们便有“雕虫雾穀”之诮。但是,汉赋中还有一些言志抒情的作品,自贾谊以至赵壹,其间作者不少,也足以形成一个有统有绪的支流。我以为要想把握汉赋发展的全貌,对于汉代写志赋是不  相似文献   

11.
刘勰撰写《文心雕龙》时的年龄不是三十多岁 ,而是四十多岁 ;刘勰在刘宋时未出仕的原因是他年未二十 ;梁武帝在天监元年即位之初所颁布的广求贤才的诏旨是刘勰产生撰写《文心雕龙》的动机的诱因 ;由此推出刘勰的生年为宋大明七年 ,其开始撰写《文心雕龙》的时间为天监二年春 ,书成于天监三年夏末至冬初之间  相似文献   

12.
司马相如作为汉代辞赋大家,是刘勰《文心雕龙》讨论较多的作家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对于司马相如的批评与前人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截然不同,前人以"依经立论"为原则,而刘勰《文心雕龙》却是以"衔华佩实"为准则,对司马相如的作品从"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个方面进行批评。其一,对"有韵之文"辞赋作品因其过于华丽,而提出批评和指责;其二,对"无韵之笔"诏策文、檄移文和封禅文等作品给予了肯定。刘勰《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显示了刘勰对汉魏以来文学过于追求形式华丽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13.
“通变”论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勰不但在《通变》篇集中阐发这一理论,而且将有关观点贯串于全书。要确切全面了解《文心》理论体系,不可不对“通变”论作认真的探讨。但是过去和现在的不少有关论著把“通变”解释成“继承与革新”;又有人把刘勰的“通变”论指为复古论。窃以为这两种说法有欠切当,值得再行斟酌,故特作此文,稍加辨析,请教方家。一欲辨“通变”之义,先探“通变”之源,即刘勰所谓“观氵兰以索原”。刘勰把《周易》尊为五经之首,在《文心》中频繁采其哲理以论文学。他的“通变”论也不例外,不少重要观点,本于《周易》。兹举证于下:  相似文献   

14.
祝尧《古赋辨体》对于汉赋的认识,包括赋之体及渊源论、汉赋价值论、汉赋艺术结构论、汉赋作家作品论凡四个方面。这些观点都贯穿于该书的汉赋序论和赋作解题之中,论述时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呼应,观点鲜明而又论证细密,纵横开阔,声情并茂,极富思辩色彩与逻辑力量。《古赋辨体》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汉赋研究已从长期的低落萎靡走向了复兴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全汉赋》讨论赋之范围,论证了“辞赋”即赋,“骚”为赋之一类,而论乃赋之平文体,用赋之手法所写的论,通于论而非论,故该书当录汉人之“骚”,而不当录《非有先生论》。汉赋之序,多为后人缀史氏等语为之,而《全汉赋》仍其旧,今辨而正之,另外,本文对该书之文字,标点及录(引)文出处,做了不少的订正,并对该书做了一些实遗。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费振刚先生和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教授仇仲谦先生编写的《汉赋词典》 ,于2 0 0 2年 1 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对人们阅读、研究汉赋作品乃至其他古籍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我院副教授唐建老师为该书的编写作了大量辅助性的工作。作为一部断代体辞书 ,该词典收单字词条61 70余个 ,词目共 2 0 0 0 0余条。所收词目 ,以《史记》、《汉书》、《后汉书》、《昭明文选》中的汉赋词汇为主 ,亦择《艺文类聚》、《古文苑》、《西京杂记》、《初学记》、《太平御览》、《北堂书钞》等所载以及散见他处汉赋之词汇。全书 1 1 7万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刘勰传》是一部忠于史实、以记叙方式生动再现历史上的刘勰及其时代的传记。它不但镕传记、评论与考辨于一炉,既博采众长,又勇于探索;而且深入考辨《刘子》为刘勰所作,把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为费振刚、仇仲谦、刘南平三位先生编著的《全汉赋校注》“历代赋论”所录历代对汉赋的评论存在不足之处。笔者不揣浅陋,对该书所录对《长门赋》评论的不足之处试说之,以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9.
汉赋概说     
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汉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方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20.
汉赋概说     
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年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言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