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为一个高产作者”,写出更多高质量的稿件,这是每一个作者和通讯员企求的。然而,并不是不停地去思考去写作便可成为一个高产作者,因为不被认可的稿件就无所谓产。咋样才能达到“高产”呢?关键的就是需要我们很好地掌握“采写高效”的基本方法。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写什么的问题。这是采写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1、什么都能写。作为一个没有成名的作者要具有采写多种文体的本领。记者、通讯员本该就是一个杂家。我们不仅应该学会写消息、言论、通讯、调查报告,还要学会写小说,论文以至散文等。这样,不仅可使采访所掌握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2.
《盐阜大众报》记者杨树立撰写的《好稿采写例话》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好稿采写例话》收录了作者的省以上好新闻获奖作品,以及在省级以上新闻业务刊物发表的论文、采写心得共76篇。全书以专题研究方式,针对新闻采写中不同题材、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处理,深入 浅出地进行现身说法,如“把新闻写成花边消息”、“一个题材多种处理”,“把现场新闻写深刻”、“多视角审视社会问题”、“采写人物通讯的得失”、“用投稿者眼光编辑”、“记者经历的故事”等等。《例话》中收录的作品大多是作者从采访一线捕捉的“活鱼”,以…  相似文献   

3.
2012年,《火箭兵报》刊发一组“记者亲历某部驻训演练见闻”系列报道.6篇被评为当月优质稿,3篇被评为年度好新闻,2篇被《解放军报》转载。总结这次深入某部驻训演练一线的采写实践.记者深切地感到,要写好亲历式军事新闻.必须深扎“亲历”这个根.多采写带有“现场温度”的新闻。善于运用细节将新闻故事化。深刻提炼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7月5日,工人日报七版刊发我们采写的《生产一线需不需要宣传员》一文,引起了有关领导机关的关注,对中铁十一局四公司和电务公司重视生产一线业余宣传骨干队伍建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还对报纸配发的评论,倡导在生产一线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给予了好评。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6,(5):72-72
有个函授学员给我们写信倾诉心曲:“我初学新闻采写时胆量十足,信心百倍,可当经历了几番挫折和失败之后,胆子变得越来越小了,这是为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这种“越写胆子越小”的现象,由于学员具体情况的千差万别,我们不便对它的实质和背后掩藏的东西贸然下一个笼统的结论,但根据多数学员的采写实际和心理反应,我们不妨对这种现象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学员们作为自我调整采写心理的参考。首先应当看到,“越写胆子越小”或许是一种成熟和进步的表现。初学写作时,许多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种“勇敢”,既可能是一种难得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当新闻记者20余年,一个重要体会就是记者要在采写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练就“慧眼”,识别独家新闻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一篇稿件好不好,首先要看题材的新闻价值,其次才看作者写得如何。如果所选题材重大,称得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难写,研究经济报道的论文也难写。此文却不同一般,文章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讲了写好写活经济报道的4条经验:①扑下身子找“故事”;②既见经济又见人;③“无新闻”处挖新闻;④引人入胜方出手。没有较为丰富的采写经验,没有对新闻实践的思考和概括,是难以写出这样读来津津有味的论文的。我们向作者表示感谢。《经济报道纵横谈》专栏尤其欢迎像这样来自一线、内容生动鲜活的稿件。  相似文献   

8.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9.
本报讯刘桥良报道:鼠标轻点,所属各单位的工作动态、新闻信息尽收眼底;号码一拨,千里之外的新闻采访自如。这是北京军区某师为使新闻报道骨干及时了解、掌握、采写基层动态新闻,而在部队局域网上设立“基层新闻信息网”页带来的可喜局面。  这个师所属基层单位分布在2省(市)11个地区,点多线长给报道骨干采写新闻稿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因采写不及时而变成了“旧闻”。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师在为新闻报道中心开通“新闻热线”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部队局域网络,设立了“基层新闻信息网”页,并下发通知要求所属…  相似文献   

10.
贵刊约写采写体会,内心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笔者曾有十多篇作品在全省和全国广播优秀稿件以及中国新闻奖等评选中获奖,却从未写过一篇采写体会文章。对我来说,确实需要“回头看再前进”,总结自己采写体会也许比写好稿更需要、更重要、更迫切。其实,在我采写《“亚星”“奔驰”何以平起平坐》一稿之前,全国和本省各大媒体都报道了“亚星”“奔驰”合资合营的消息。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我并没有参加。不过,我对这一新闻事件比较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对“亚星”的背景有所了解,国内曾有许多报刊称“国产大客车处临…  相似文献   

11.
记者除采写公开报道外,还要采写不便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供领导参考。许多责任心强的记者都很重视写“内部参考”。有些“内参”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作用;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新闻单位的“内参”。但是,有些记者对写“内参”的认识尚待端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内参”  相似文献   

12.
采写通讯,很重要的一环在于对材料的深度开掘。选好材料后如果停留于材料的表象反映,而不重视开掘其深层意义,通讯是很难写好的。采写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要报道的典型“好得怎么样”,接着就须进一步深思:这一典型“为什么好”?一些通讯之所以缺乏深度,其通病往往是“概念加例子”,或“姓名加事迹”,就是由于作者只了解这个典型“好得怎样”,而忽视了对  相似文献   

13.
采写新闻报道,越快越好,怎么“慢写”呢?其实,我这里所要讲的“慢写”,是求快的“慢”,是为“快”而奠定基础的“慢”,即意在笔先,先想后写。首先在大脑里将所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然后仔细考虑,确定主题和结构,选取能最佳反映新闻本质的角度去写。而动笔后,又不能拖拖拉拉。 初稿写成后,便是修改了。这就需要通读细读,仔细推敲,从中发现差错,进行修改。这就叫“慎写?吧。  相似文献   

14.
新闻好写,写好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抓活鱼”,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好新闻。笔者将其归结为“五官”采写法。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区在通讯报道工作上成绩显著,其中一条主要经验,是加强骨干培训,不断提高报道业务素质。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办班培训。华阴、渭南、富平、韩城、澄城等县市针对大家在写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县市委和人武部新闻干事给通讯员传授“怎样采写新闻”的经验体会。并针对新通讯员看见报上登啥就写啥的“马后炮”现象,讲了“要想多见报,就得写别人挤不掉的稿子”,引导大宋写主题鲜、立意新、指导性强和别人没有写过的稿子。全区先后举办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学习班76期,有324名人武干部  相似文献   

16.
我在平时采写新闻稿件中,写长新闻,也写短消息,但更喜欢写短消息。总结经验,写好短消息成如容易却艰辛。短消息写的必须是活蹦乱跳的“活鱼”,或者是含苞待放的“嫩绿”。现代社会的新闻竞争,首先是时效性的竞争,如果不“抢”,转眼间,“活鱼”变成“死鱼”,“嫩绿”变成“枯黄”,新闻成了毫无价值的旧闻。“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只有立足于“抢”,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才能成为读者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7.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王前喜、邹俊报道:3月,新疆军区某部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使该部42名新闻报道骨干的新闻采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培训期间,该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法和思路把培训班办得有声有色。培训班邀请军内外媒体的编辑记者为新闻报道骨干们讲授了相关的新闻业务知识,同时组织新闻报道骨干们到驻地报社进行参观见学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了一篇稿件从寄出到见报的程序。培训中,他们还组织新闻报道骨干深入到基层连队的班排和训练场进行实地采访。这次培训,富有成果。新闻报道骨干在培训期间采写的10篇(幅)稿件先…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采写新闻人物有两个明确的目标,引用鲁迅谈小说创作的话来说,就是“勾灵魂”和“画眼睛”。 (1)“勾灵魂”是关于采写内容的目标,要求记者充分展现出新闻人物所拥有的新闻特性,挖掘出新闻人物能给读者以教育和启示的精神内涵。 “勾灵魂”首先要把新闻人物同一般人物区分开来,把握好新闻人物的新闻特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找到人物的“新闻点”。 新闻人物往往与一个新闻事件或者一个社会焦点联系在一起,新闻人物都是某个新闻事件的载体,勾画出他们与新闻事件最重要的联系,揭示出人物背后的新闻信息,是采写这类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20.
刘唐军  萧云 《军事记者》2008,(11):70-70
近日,某团首届“网上新闻骨干培训班”正式开课,30名营连报道骨干参加了培训。为了帮助基层业余报道骨干尽快掌握新闻写作要领,推动部队业余报道活动的开展,该团充分利用新建成的政治工作信息网覆盖面广的优势,由新闻干事对全团业余报道骨干进行网上授课。他们开设了以新闻理论、采访与写作技巧、佳作欣赏等为主的9门课程。此外,还定期举行“记者在线问答”与“学员习作讲评”等活动,及时为业余报道骨干解难释疑,帮助他们尽快提高采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