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真寺是回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开展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回族政治、精神、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清真寺除了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西海固地区的清真寺建筑装饰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海固地域民居建筑等的影响,在形式、内容、布局和色彩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伊斯兰教特色。  相似文献   

2.
朱学智 《新疆教育》2012,(4):118-118
走进临夏,绿色悠悠的清真寺,直耸云霄的唤醒阁,独特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使你悦然走进“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世界,老王寺、大拱北等清真寺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身,独具特色的回族砖雕、汉族木刻、阿拉伯建筑艺术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巧妙运用,使临夏成为领略名族建筑艺术,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胜地。  相似文献   

3.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及价值,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清真寺建筑特有的风格,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独特的审美意识及其美学思想。通过分析中国清真寺建筑从其创设之初至今其建筑风格的变化,运用艺术人类学及建筑人类学的理论知识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与色彩选择方面剖析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文化内涵,认为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河干道南徙,开封城曾前后七次被黄水灌城,城内建筑的选址分布、居民的生活方式及职业选择都和黄河水患密切相关。西皮渠清真寺为明代开封城内四大清真寺之一,寺址扑朔迷离。根据民国初年开封地图和《如梦录》的记载,明初西皮渠清真寺的位置可能正是《如梦录》中所记"原西华门外清真寺"。频繁的黄河水患导致开封城内水域环境改变,进而影响了清真寺的寺址变动,并导致西皮渠清真寺的最终没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着许多少数民族社区,以清真寺为中心而居住的回族“教坊”就是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社区。近年来,在回族“教坊”中出现了由清真寺创办的穆斯林幼儿园。这类幼儿园既处于主流文化的大环境中,又沉浸在本民族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使这类幼儿园拥有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穆斯林幼儿园以本民族文化资源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开发利用适宜本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满足广大穆斯林在中国使用清真寺的文化需求,研究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清真寺庭院设计.清真寺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形式,成为"中国-伊斯兰"多元文化融合中的重要代表,庭院作为清真寺中的一个基本构成元素,在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形式亦各不相同.为了提升设计质量,且用户参与设计过程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研究旨在总结传统和现代中国清真寺庭院设计在阿拉伯穆斯林使用者中现状评价状况,以评估其是否符合阿拉伯穆斯林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对居住在南京的阿拉伯穆斯林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传统与现代清真寺庭院的设计要点,并对其设计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清真寺庭院设计中的7个自然和人工元素,分析了清真寺庭院的功能及其结构特征.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对未来清真寺庭院设计的改进提升,使其满足中国和伊斯兰穆斯林用户在使用以及审美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砖雕艺术博大精深,区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明显.宁夏同心清真寺砖雕在吸收中国汉族传统的砖雕艺术的基础上,将阿拉伯文字图案与中国山水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宁夏同心清真寺砖雕一般多用于影壁、照壁、门楼、卷门及兽脊、山花等装饰,经工匠的妙手,用不同的技法,表现出不同的神情意态,与建筑物巧妙地结合成完美和谐的整体.其图案装饰性强,主要为吉祥纹样、吉祥主题和社会生活三大类题材.  相似文献   

8.
一、总述呼和浩特召庙清真寺的历史,是和整个中国历史分不开的。要了解召庙和清真寺的历史,必须结合元代以来的中国史作一总的回顾,现即本着上述精神,总述呼和浩特召庙和清真寺兴建的历史背景及其沿革如下: 1、黄教传入呼和浩特的经过黄教传入呼和浩特地区,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为了明确黄教传入呼和浩特的经过,必须回溯到元代。元代忽必烈汗统一中国以前,就曾召西藏喇嘛八思巴到蒙古,尊为“国帅”。1260年  相似文献   

9.
<正> 考古学家在斯里兰卡中部发现了一个建于十七世纪的清真寺,令人惊奇的是,清真寺的墙壁完全是用沙与蜂蜜混合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蜂蜜与沙的混合物在当时曾被用作建筑材  相似文献   

10.
西北回族地区宗教对学校教育有着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清真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生源之争、经费之争上.正面影响主要在于清真寺教育还保留着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和道德教育符合民族地区的需要.影响儿童入寺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清真寺的条件因素、儿童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为减少宗教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在清真寺管理和学校教育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伊斯兰建筑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在建筑文化艺术上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国化的结果,其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回族建筑。中国以清真寺为主的回族建筑是有着强烈东方色彩的伊斯兰建筑,其中国化的色彩主要体现在:1.强调中轴对称,规整布置,强调主体;2.多体组合的大殿建筑,其特色又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割上;3.清真寺装饰具有中国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梁柱的彩绘雕刻及圣龛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12.
有近百年历史的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座落于西北最大的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西侧,始建于1922年,是青海省唯一的回族女童学校。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清真寺寺院商品货币经济形态,是指在清真寺经济中,除了土地、山林、房屋等不动产的租借、租种外,进行的商品物资、货币和资本等动产的流通和经营;在整个伊斯兰教经济体系中。仍属于清真寺经济类型。近、现代青海地区伊斯兰教经济是以清真寺经济为主,这种经济活动。不仅对伊斯兰教自身的发展、延续,对近、现代青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特点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在扎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充满着民族歧视与压迫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这种教育成为增强回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抵御民族同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也反过来加深了回族教育的保守性。历史上随着回族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分布地区的日益广阔,清真寺数量大增,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大批的宗教职业者主持教务。唐宋元时期东西交通大开,清真寺的阿訇主要由外来的穆斯林学者及其子弟们担任。明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封建王朝采取锁国政策,东西  相似文献   

15.
承德东清真寺建于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兴建过程是回族融入满、汉族聚居地的过程。东清真寺成为回民间互相帮助及发展教育的机构。武列河全长110公里,有七家温泉、头沟汤泉、热河泉三股温泉注入其中,所以武列河亦称热河。  相似文献   

16.
一、松江清真寺伊斯兰教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宋元时才有所发展。上海市松江县城区缸甏行,有一所元代创建的清真寺。元朝驻在江南的蒙古族、回族的士兵,多信奉伊斯兰教。至正年间,蒙古人纳速剌丁造了这座清真寺,至今尚保存“天房”(即克尔白,俗称案殿,是做礼拜仪式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全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相似文献   

18.
兰州是西北经堂教育的重要地区。调查显示,在经堂学习的人数相当可观。近20年来兰州市清真寺经堂教育经历了传统继承期、改革尝试期、改革认同期三个阶段,现在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瓶颈”状态。改革是发展经堂教育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关键就是调整教育价值取向,树立正规的教育观和教育职业观。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教育、经堂教育和阿拉伯语中职教育是L地回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学习的三种主要途径。研究以L地一所普通高中、一所清真寺和一所阿语学校为个案,采用田野考察的方法研究了这三种教育的课堂教学,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为理解不同文化对回族教育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自己漫长的生活历程中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文化,有的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停滞不前,有的文化则继续前进。本文论证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的活动场所清真寺、道堂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死后安葬的墓地穹窿之上安放兽角的文化现象产生于古代萨满教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