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第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按试题的主客观性划分,填空题的名词解释均为“客观性试题”,也就是说,判卷者在阅卷时不得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评分标准和给分点都必须以“试题答案”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第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第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 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 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按试题的主客观性划分,填空题的名词解释均为“客观性试题”,也就是说,判卷者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 填空题、名词编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按试题的主客观性划分,填空题的名词解释均为“客观性试题”,也就是说,判卷者在阅卷时不得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评分标准和给分点都必须以“试题答案”为依据。简答题中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 分析题仅仅限于“教学大纲”中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按试题的主客观性划分,填空题的名词解释均为“客观性试题”,也就是说,判卷者在阅卷时不得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评分标准和给分点都必须以“试题答案”为依据。简答题中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  相似文献   

7.
李平 《当代电大》2001,(4):35-37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1题,20分)。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按试题的主客观性划分,填空题和名词解释均为“客观性试题”,也就是说,判卷者在阅卷时不得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评分标准和给分点都必须以“试题答案”为依据。简答题中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分析题仅仅限于“教学大纲”中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为主观性的试题。1填空题 1)填空题的特点和要求 填空题常常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题。因为它的 内容中最基本的常识,某些题目即使是没有专门学习过本课 的人也能够回答;而它涉及的范围却很广,几乎可以包容这门 课的全部内容,如果不作充分准备,即使是专家也不敢保证不 出一点差错。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考试题型分为四类: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题(仅一题,20分)。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包括本课“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既包括要求“了解”的一般内容,也包括要求“分析”的重点内容。按试题的主客观性划分,填空题的名词解释均为“客观性试题”,也就是说,判卷者在  相似文献   

9.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15-18
1 填空题 1)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_>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原名<_>. 3)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_>,2月又发表了陈独秀的<_>,宣告了文学革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李平 《当代电大》2003,(4):23-25
1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周氏兄弟”是指(1)___和周作人。 2)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是胡适的(2)《 》。 3)《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3)《 》、《湘累》和《棠棣之花》。 4)(4)___的小说(5)《 》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七斤经历的一场“辫子风波”,表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当代电大》2002,(4):34-37
1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 ;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 :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 :192 8— 1937年 7月。发展第三期 :1937年 7月— 194 9年。2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  相似文献   

12.
1 思想革命的产生 “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当代电大》2003,(4):20-22
1 绪论 1)思想革命的产生 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 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 2)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 外来形式的民族化。 传统形式的现代化。 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发生期:1917—1920年。 发展第一期:1921—1927年。 发展第二期:1928—1937年7月。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当代电大》2002,(4):38-40
1 填空题 (每空 1分 ,共 30分 )要求 :书写规范 ,不得有错别字。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在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周氏兄弟”是指 (1)和周作人。2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是胡适的 (2 )《》。3)《女神》第一辑中的三部诗剧是 (3)《》、《湘累》和《棠棣之花》。4 ) (4)的小说 (5 )《》以张勋复辟为背景 ,通过主人公七斤经历的一场“辫子风波” ,表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面貌。5 )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有 (6 )《》、《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等。6 ) 192 2年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们出版了诗合集(7)《》。7)…  相似文献   

15.
1 思想革命的产生“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这是新文学的基本形式;传统形式的现代化和中西合璧,它们形成于四十年代后的解放区。  相似文献   

16.
1 思想革命的产生 “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7.
1 思想革命的产生“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思想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必然会导致一场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18.
论文是对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结。注重对历史的“整体感受”、在研究框架设置中实现微观层面的文学史感受向宏观视野中的文学史话语的转换、“内向”思维方式和“剥离”的研究方法,是我的研究的突出特点,由此又反映出我的研究局限。分析这种局限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提出研究应具有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明确意识,在研究格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相应地调整,以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自身性质和特征之上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一、《女神》的思想成就 《女神》集中地、强烈地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1.表现了强烈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破坏、扫荡一切旧事物、旧思想的精神,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诗人在诗剧《女神之再生》里,通过“黑暗中女性之声”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破了的天体”“我们尽他破坏不用再补他了!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于是,诗人笔下的“我”高喊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破!破!破!”赞美着一切政治、  相似文献   

20.
一、试以《林家铺子》为例,分析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作家在创作时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社会生活,但同时又是从生活出发,通过所描写的生活本身引出历史的结论。也就是说,作家在描写社会生活时,已经把所要描写的社会生活用马列主义理论透视过了,而不是用形象来图解理论。其主要特点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阶级特征比较鲜明,情节冲突、发展往往由各种社会矛盾所决定,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着。因而,所写虽是一时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