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忽视的又一种“追星”现象本栏编辑辛振镒编辑同志:时下对港台歌星的校园“追星热”渐至降温,但另一种“追星”现象又始露端倪。某电视台每周星期日晚都会有一个“星星人类”的节目,在中小学学生中收视率颇高。伴随而来的是《你的1993年》《你的1994年》之...  相似文献   

2.
目前,“追星”现象在中小学仍屡见不鲜。有些学生文具盒里摆的、床头挂的全是明星照,桌上摆满明星们的磁带,甚至服饰、发式也学明星的打扮,谈起“星”来津津乐道,欲罢不能。更有甚者,为了买到四大天王之一的演出票,不惜割脉相挟,血流如注……无疑,这种“追星”热是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分析研究,正确进行引导。“追星”现象不是偶然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来自境外文化的影响。当前,世界上有一股明星热,主要是一些年轻人掀起对文体明星崇拜的热潮。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外以及港台歌星、影星…  相似文献   

3.
追星这种现象 ,对于我们初中同学 ,是再熟悉不过了。近年来 ,追星已成青少年的一种时尚 ,一种潮流。在我们的校园中 ,也刮起了一股追星“流行风”。“追星族”正是这流行风的代表。“追星族”的一举一动 ,不会引起人们的赞叹 ,只会被人们当做笑  相似文献   

4.
所谓中学生的“追星热”,是指少数青少年对港台的电影明星、歌星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如痴如醉、五体投地的狂热程度,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中学生追星现象。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从50、60年代的“英雄崇拜”发展到今天的“追星热”,这是受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青少年自身原因的影响。“追星热”对青少年既具有积极的影响又具有消极的影响,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应加以正确引导,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世界真是个万花筒,热潮一阵又一阵。前不久,有一位17岁的辽宁少年张某因见不到赵薇而服毒自杀,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好端端的青少年为什么会因为这么一件小事情而轻生呢?难道能否见到赵薇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吗?难道他的生命中再没有别的更有意义的事了吗?”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使得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个社会现象———“追星热”。“追星热”似乎就是在不经意间兴起的,它的出现自有其产生的原因。首先,“追星热”的出现是与物质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的。现实中、舞台上,人们所见到的群“…  相似文献   

7.
渴望追星     
说到追星,我总有一种惧怕,因为我并不追星。“星”是什么?说简单点,“星”就是自己崇拜、敬仰的人,可以是歌星、影星、球  相似文献   

8.
让身边的“星”亮起来安徽庐江县委倪邦瑞时下,当追星族追得发烧、追星热持续升温之际,山东省冠县第二棉厂却评出60名“星级技术拔尖人才”,让他们每天戴着星徽上岗,成为广大职工仰慕的榜样,一个人人学技术、个个争“星级”的“追星”活动在全厂展开,既使职工身边...  相似文献   

9.
社会舆论由批评“追星热”到“追星族”,说明这个“热”和“族”,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个“关注”,应该是对碱子们——其实是对全民族身心健康的关注;应该是对高雅音乐艺术事业发展的关注。这个“关注”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在批评这个“热”和“族”时,在关注音乐事业的发展时,有人仅看到一点点表面现象.有人认为,那一些把港台歌星作为心中的偶像去崇拜、鼎敬的中、小学生是真正的“追星族”,“追星”的热浪也是由他们掀起来的。一些报、刊还例举了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26日,甘肃有一个叫杨勤冀的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试图用自己的死帮女儿杨丽娟完成“再见一次刘德华”的心愿。连日来,追星青年杨丽娟以及她父亲的遭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杨丽娟追星13年,不仅赔上了她本人的青春年华,赔上了家庭的全部财产,也赔上了父亲的性命。然而时至今日,杨丽娟的追星梦仍然未醒,  相似文献   

11.
时文选萃     
学术之星值得追当前,一系列明星选秀节目异军突起,追星似乎成为了一种“群众”运动。不可否认,追星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崇拜和榜样学习,反映了时代的开放多元。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思考,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  相似文献   

12.
请让我来帮助你──“青少年热线电话”的调查与思考张秀兰昔日宁静、温馨的校园,今日与社会一样,热潮此起彼伏:琼瑶热、三毛热、汪国真热、追星热、暑假打工热,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时下,又一股热潮在大中城市少男少女们心头荡漾,这就是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的“青少年热...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追星热”的问题,同学们莫衷一是。我以为,我们首先应当承认明星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彩。他们的个性特征、事业成就、生活情趣及人生理想,让人心悦诚服,向他们表示敬慕与爱戴,作为自我人生的榜样,又有什么不可取? 纵观“追星”者,只是将明星作为理想的化身,根本没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其等同起来。所以“追星”者也往往并不是幻想自己成为某明星第何况,明星可作为我们奋斗的动力,他们的成功能使平凡的我们不甘人后。明星们从渺小变伟大的辉煌历程,使“追星”者们热血沸腾,自觉不自觉地去攀登生活之路;同时,明星也可作为我们生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21,(6):117-125
在青年中存在规模庞大的“养老式追星”一族,这是分析当代青年亚文化特征、需求和困境的重要窗口。“养老式追星”现象是社会个体化进程在青年群体中的展现,“养老式追星族”具有结构松散化、群体的流动性和个体的离散性的特征。对非理性生活的理性回归、在虚拟空间中追求对真实的信仰、在个体化社会中追寻想象的共同体和对积极进取的中庸性表达是“养老式追星”青年现实需求个体化的表征。“养老式追星”是青年在个体化进程中个体的适应性策略、互构性互动的工具和抵抗性的社会嵌入行动。在理解“养老式追星”青年隐喻基础上,提出治理“饭圈”乱象,引领“养老式追星”青年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读了广州白云师范学校《我看“追星热”》中几位同学的发言,颇有感慨,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觉得,对于一名中师生来说:“追崇明星偶象,实在是不可取。因为,我以为,“追星者”其实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现实,去虚幻某种“真实”。比如你拜倒在刘德华脚下,一心履其成功之路,难说不是幻想为了放弃神圣的讲坛。过多地崇拜明星而成为“追星族”一员,让明星的光芒遮没自己的生活,把所有的爱与精力全献给某明星,从言行举止上模仿,思想感情上追逐,  相似文献   

16.
“追星”是追求人生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从自己所景仰的人身上,找到或者去建立一个理想化的人生形象,并予寄托。我想这就是“追星族”和“明星偶像”的由来。追“星”看起来是在追求偶像,但这偶像却不过是理想化并放大了的自己。正因为如此,追星者才追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17.
正当大众传媒为青少年“追星热”争论得热火朝天之时,“发烧友”也诉说了自己的委屈:“校园里没有适合我们的歌唱,音乐课上教的歌又缺乏时代气息,所以就自然而然将兴趣转向港台流行歌曲。”一位初二女生如是说。在某报社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当主持人询问在座的二十几名中学生有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话:选编这个栏目决不是鼓励大家去盲目“追星”,而是希望从这两篇“追星”的文章中去领略一下如何追星。扬中中学严华银老师为《巴乔——风采依旧》写的简评可谓精辟,完全可作为“追星宝典”。希望对“追星族”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又见濮存昕     
大学生对濮存昕表现出“追星”的热情。既然“追星”是当下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追”濮存昕这样的“星”能够让年轻人得到更多有益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孩子追星,家长既不要一概反对、横加指责,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父母对孩子追星表现出宽容和理解。追星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崇拜偶像,是个体成长中的必然现象,要求青少年拒绝崇拜偶像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仅限于收藏几张他喜欢的“星”照贴在床头,听该“星”的磁带、碟片,或偶尔花钱买票听该“星”的演唱会,搜集该“星”的一些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