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校对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差错率超过规定标准,原因是多样的,有编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的原因,有编校人员水平的原因、有校对人员工作量与编辑发稿量之间关系的原因……大家公认的原因之一是:编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是图书编校质量低的主要因素.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平凡、 枯燥、乏味,实质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目的在于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与缺点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校对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较高的文化水平,在语言与印刷工作方面必须具有相当修养,才能适应校对工  相似文献   

3.
现在报刊差错率在上升,要出精品报刊,必须加强终校工作。校对工作是期刊质量的保证,而终末校对更是出精品的一道重要关口。在办刊方针、目标取向确定以后,终校者的综合素质高低、责任心的强弱、校对技巧的掌握等决定了一本期刊能否成为精品的关键。因此,大力提高编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责任心,掌握校对技巧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分类(块)校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霞  刘荷芬 《编辑学报》2005,17(4):252-252
科技期刊中的专业术语很多,引用文献多,图表、公式复杂,所以,较之社科类期刊,校对工作费时费力[1].如何提高科技期刊校对时的纠错水平,把错误降到最少,除了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外,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新的校对方法和校对技巧.  相似文献   

5.
我从事校对工作20年,校对工作给我带来苦与乐。总结其中苦乐有之,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这20年也是我对校对工作的认识过程。刚从事校对工作时,很粗浅  相似文献   

6.
谈校对的质量保障体系及交互式校对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校对工作在校对对象、校对方法、校对体制、校对管理以及校对人员队伍等方面都有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令人鼓舞的,有些方面甚至向人们预示了技术进步将带来出版业的变革.当然,也有的变化不能被认为是积极的,甚至干脆就是挑战.例如,部分出版物的质量出现滑坡,文字错误、知识错误和导向性错误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7.
付友华 《出版广角》2013,(22):72-73
校对是出版编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程序,其主要是根据原稿审查文稿的错误,包括字词拼写、语法的错误、政治错误等。校对工作要求编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也使得编校人员的耐性、责任心、上进心更强,这是对校对人员性格的磨炼,从而也使其更加适合校对这份工作,使其能更好地提高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的报纸文字校对工作中,广大校对人员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他们凭着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成千上万篇报道、文章进行文字校对,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对文字差错进行改正,不懂时求教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从中找到答案。但在长期的校对工作中,笔者也发现一些校对人员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导致了校对质量的停滞不前。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对《现代汉语词典》等文字方面的工具书编辑体系,尤其是对工具书"凡例"规定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异体字、繁体字在字典、词典中的应用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陈庆之 《出版科学》2011,19(6):33-35
校对是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校对人员素质、校对方法、校对内容和校对制度的深入探讨,提出提高校对质量的切实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读、校并行是校对工作的要点。校对工作的实践证明:读得懂才能校得好是校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校对书稿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指导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分层次校对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校对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少年来一直沿用的思路和方法,已不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分层次校对法,对校对工作注入了一个新的思路,以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对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论述。这一方法将有助于校对工作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人员配备、硬件配置、校对程序的组织和管理、质量监督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抓好校对工作。   一、合理配备校对人才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做好校对工作,就要有一定数量和达到一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选拔一个懂管理、认真负责、工作细致、业务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强的校对负责人。校对负责人负责着全社书稿校对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社内出版部、编辑室等部门协调,对社外校对、工厂的校对质量进行管理。校对负责人日常工作琐碎、具体,除完成自己的校对任务外,还要负责收稿登记、退稿登记、整理稿件、分配校对任…  相似文献   

15.
雷莉 《新闻导刊》2001,(2):25-26
有人认为校对工作是纺加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我认为校对工作还应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忠实于原稿校改发现和纠正录入排版中的字差错,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要求较高、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包含关思维能力、识别能力、字操作能力等综合要求,可以说,校对是保证报刊优质高效出版的最后把关口,校对的每一环,都应承担起编辑的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出版校对过程中,发现原稿有问题或有错误应予以纠正是校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应对基本知识、技术、常识、翻译书、公共行为准则或道德底线等五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新闻校对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分支——网络校对,它是以采编局域网为操作平台的校对工作方式。这种校对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校对,它没有以往的参照物——原稿,所以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校对人员有权修改吗?修改权限有多大?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校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拟结合工作实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强调坚持质量第一,校对是出版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出版高质量发展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推进校对高质量管理。本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出版特别是图书校对工作实际,就实施高质量校对管理提出建议,包括优化校对责任管理,切实提升校对工作质量;优化校对队伍管理,不断增加优质校对力量供给;优化校对信息化管理,努力提高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优化校对激励管理,积极增强校对人员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校对统筹管理,大力推进校对工作可持续发展,着力服务和促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8年秋,由于教学需要,我开始对校对学理论进行探索。与此同时,我又以业余校对的方式.从事书刊校对的操作实践,并且开始撰写校对概论的教学讲义和校对论,尽可能做到教学、生产与科研三结合。1992年,在《中国出版》上发表了题为《我国汉字校对传统的初探》的论。从那时到今天,在九年的时间里,我陆续写了一些有关校对理论研究的章,大都发表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和《出版科学》等刊物上。在这一过程中,我从我国历代校雠学家和当代专职校对人员的有关论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终于看到现代校对学体系的轮廓,并对其中的若干板块有比较具体的认识。这些板块虽然大小不同、层次不同,并且有所交叉,但都是现代校对学体系所应包括进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