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运用最广泛的教育教学原则之一。它最早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是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强调教育和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也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过去,这个原则在幼儿教育中被理解为:既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在反思、摒弃、引进、整合中蹒跚前进,幼儿教育的原则也在不断的反思、借鉴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在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保证此门课圆满完成的基本保证。一、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1.实施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如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区别教育"或"适应个别差异教育"是美国教育的重要特征.介绍了美国高校在学生选择学校、制订课程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贯彻"区别教育"思想和原则的基本情况,并将它与中国的"因材施教"原则作了简要的对比分析,指出"区别教育"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4.
早在两干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可见因材施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必须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在“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班”的英语教学中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别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介绍了英语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教学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学困生对社会而言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对其家庭、对他未来从事的工作来说却举足轻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分层管理转化学困生能取得良好效果。一、分层管理,符合教育规律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前提。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处理好智力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是组织和指导幼儿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拥有极其灵活的教育策略。从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对于这条教育原则的研究与探索从未停止过,相反,不同的历史时代,又赋予"因材施教"不同的涵义。一、因材施教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成人教育对象的年龄内和年龄间差异广州王丽任何形式的教育均需要研究被教育者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这是教育原则之一。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应注重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依据这一原则,教育者要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实施教育和教学工作。在实施...  相似文献   

9.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且还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体现在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因材施教原则在本质上是教育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首先它表达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其次它表达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对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和特点的尊重与承认,依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在自身基础上成为卓越的人,成为具有人的品质的真正的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不仅获得生存能力,而且还获得创造自身幸福生活的能力。实现这种目的的教育,即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的教育,就是正义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正义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但对于究竟如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尤其是智力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并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有效的教育,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主要讨论MI理论及其教育意义,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贯彻因材施教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因材施教"原则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亦称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原则.它是指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组织教学的原则.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分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叫做"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指在教学中,对具体对象做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这一原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仅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普教教育中应广泛贯彻,而且在高校成人教育中更应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使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可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都得到提高,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无限膨胀的"自我"意识覆盖了其整个活动领域,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践踏师生和谐关系、侵犯学习者主体性的"过度教育",它是人类操控自然欲望在教育领域的"移情"式体现。"过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教授行为的过度、理论知识强调的过度、学习动机外化的过度以及成人化观念的过度。"过度教育"容易导致学习者纯粹性认知片面发展,主体完整性丧失;内在主体性抽空,社会工具性畸形;独立品格萎缩,依赖品格形成;本源兴趣销蚀,质疑精神钝化。实现"过度教育"的回归,教育者就要关注学习者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命体存在,关注学习者在实践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以适度的教促成学的自然效果,生成学习者自我的主体感,达成学习者的自然需求、能力与意义,使教育真正成就人的自然性与本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代表了学习理论的发展方向,对学习的主动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强调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对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的独特解读契合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主体性、情境性、活动性、体验性的内在要求,启迪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了"教"和"育"、感知和体验、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情境性和抽象性、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一系列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提惩罚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惩罚教育在正面激励教育背景下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它是一种“厉”而“温”的教育,在严格严厉中可以矫正不良行为,小惩大戒、替代强化,增强耐挫力,培养责任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性、尊重性、关联性、因材施教、艺术性、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应正确理解惩罚教育的内涵,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育的艺术性,杜绝不良惩罚。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的故事,最早见于《论语·为政》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定义看,学生是教育的自变量,一切教育活动、教育结果都因为学生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本""个性发展"都是在"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下展开的。但是,"因材施教"就等于"因生施教"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育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教师、教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每一个因素的变化,我们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对"因材施教"这一概念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7.
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传统教育是一种以学术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同质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学术能力。现代教育提倡异质教育,主张把不同兴趣、不同潜能、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合起来,倡导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合作的学习型社区,重视学生从差异中学习和相互理解与帮助。异质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因材施教的涵义因材施教就是依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因材施教首先要“因材”。“因材”就是承认人有差异性,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去发现人的差异和特点,据以实施不同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了。最先在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一贯倡导的教育原则.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摸清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不同个体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认知风格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独特性.认知风格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2l世纪的今天,要培养真正高素质的人才,学校教育就必须紧紧围绕"因材施教"这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题目大做文章。教育基于行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的基本认识。在做"因材施教"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学校遵循"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因材施教",我们赋予它新时代丰富的内涵。1.因不同天分而教。由于遗传因素的不同,学生在没有进入学校以前,天资禀赋和智力发展的水平都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