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体育精神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极为关键的育人元素。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中华体育精神教育顺应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客观要求。开展中华体育精神教育要坚持实践导向与体验教育、多元素质与全面发展、价值引领与思想塑造、以体育人与全面培养的基本原则。深入推进中华体育精神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育人作用形成基本共识,不断拓展育人途径,并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它有助于家庭的健康发展、家庭成员的进步及其道德提升,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探索家风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素质修养,提升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点,新形势及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充实新内容,探索新方法,进入新层次,以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根据教育部2004年度公开招投标课题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就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对象以及基本形式与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课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向社会化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精准化思政教育不仅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适应社会发展、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还是有效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既有供需错配与矛盾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本文以精准化作为出发点,分析高校精准化思政教育的现状、重要性及相关对策,以期为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高校学生频发法律纠纷,且呈现类型多样化的特征。高校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一方面应响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优秀且全面的大学生,实现教育基本要求。探索高校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路径,对于高校应对新时代新思政教育方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应当是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一体化中进行。本文主要探讨在高校中如何利用现实的大学社区环境 ,依靠第二课堂等的实践活动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实现学生素质培养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互动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完成大学教育任务之目的。一、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互动关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他所具备的思想品德修养是多方面的 ,诸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行为规范、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等。目前 ,我国高校多以两课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尽管许多思政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及社会发展模式的升级,社会及国家发展对高校的培养模式及素质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本文将从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模式发展的由来入手,分析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发展取向,进而提出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模式的革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加开阔的教育思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积极督促高校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将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可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并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从思政教育重视程度、思政教育融合力度、二者融合形式、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师德建设等方面思考思政教育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现实问题。最后从构建个性化理论教学体系、丰富育人主体、基于学生兴趣开展思政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全过程等角度,研究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管理,是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新趋势。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在已制定的管理"硬措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管理"软着陆"。本文阐述人文管理内涵,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其课程思政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思政的成效。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培养课程思政情怀是对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展多种途径、完善各项制度、采用不同方法是提高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面对网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导致教育效率的增强,教育效果的提高、教育空间的拓展,受教育者主体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西方国家的网上思想渗透与文化侵蚀,网上垃圾信息的毒害,以及网络社会的无序对思政工作的影响等。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关注、研究、管理好网络,借助网络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内涵不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自觉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好公民。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  相似文献   

14.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需要。思政课开展“四史”教育,必须把握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有鉴于此,应从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四位一体,实现“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时代发展,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逐渐提高,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强化价值引导和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全面推进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坚决贯彻新时代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新时期网络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和探索在网络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对抢占网络文化阵地 ,夺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有重大意义。一、尽快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素质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掌握更多的信息 ,具有更多的知识 ,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网络素质包括对互联网的知识水平及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只有既懂思政教育又熟悉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思政教育工作者才能将互联网技术灵活并有效地运用于教育中。而现在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由于知识结构和技术上的缺陷 ,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能得心应手地开…  相似文献   

17.
当前博雅教育已被广泛地认同为理想的大学本科生教育模式,它更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推进高校教育改革,提升思政工作品质。推行博雅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只有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才能使博雅教育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实行和贯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高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思政教育对学生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高校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有素质、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青年。目前的教育环境正在快速改变,必须及时调整教育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推动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管理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人文关怀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人文关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潮流。本文主要探讨高校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提出了人文关怀融合到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要求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业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打造思政理论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协同的思政课堂,实施高校毕业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实践教育融合的就业教育方略,建社会、政府、用人单位、家庭、高校“五位一体”的就业引导格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