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情"与"理"乃思想政治工作的"血"与"肉",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围绕这一思想着重论述了在高校教师中如何贯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针,对正确处理"情"与"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治国理政是执政党治理国家和管理政务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能力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具体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贯彻和落实治国理政"三新"的主阵地,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南,坚持"四个服务"宗旨,深刻理解治国理政"三新"内涵,科学认识治国理政当前面临的新态势,努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中央治国理政"三新"思想化为青年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3.
许锋 《教育艺术》2011,(2):27-28
高校公寓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广、沟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是学生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一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公寓辅导员如何更加科学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我认为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八种关系。一、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情"与"理"。"情"是引导手段,靠人格影响力;"理"是说服手段,属权力影响力。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的工作,是要讲道理的:另一方面,思想教育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思想教育的基础,是开启心扉的钥匙。通过情感交流,使人感到亲切、温暖,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所以,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情中有理,以理服人;要理中含情,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的。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有感情的激发、鞭策和熏陶,这又基于师生感情的交融与共鸣。总之,离不了一个“情”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动之以情”。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伪,懂得事情的道理,并使这些道理转化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习惯。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又应坚持说理,即‘晓之以理”。“情”与“理”是相互联系,但又各属不同的范畴。“情”是人们的主观,O理特征,“理”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要使…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情"与"理"乃思想政治工作的"血"与"肉",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围绕这一思想着重论述了在高校教师中如何贯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针,对正确处理"情"与"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走求实、创新之路,必须把握好"高定位与低着陆"、"虚功与实做"、"情寓于理与理融于情"、"全员德育与专职主导"等关系,建立起符合高校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走求实、创新之路,必须把握好“高定位与低着陆”、“虚功与实做”、“情寓于理与理融于情”、“全员德育与专职主导”等关系,建立起符合高校特点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8.
<正>是非观念,要耐心引导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做到动之以情。二者的结合是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理"与"情"相结合是教育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在的才智,能及时地去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能有效地探索通往学生思想深处的小径,从而,得到开启一把"锈锁"的钥匙。关心学生是教育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在关心热爱的基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互动,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情境创设贯穿政治课教学过程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涵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感受而动情,因体验而晓理。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情感教育的统一,应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知识教育功能也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理趣交融的完美境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情”,还要八”理”,更要让学生品出“味”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活、上实、上新,把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学是思想政治知识教育、感情教育的统一,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感情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是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以情激情”,努力探索“以情激情”的方法和途径,以教师引导作用的感情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做到德育、智育、情育相统一,创造寓情于理、以理生情、情理交融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浅析班主任工作的“情”与“理”廖锦兴学校班主任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情”“理”结合,“情”“理”相济,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情通理达,提高思想教育。作的功效,体现出学校德育的功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实现"课堂革命",需要全方位升级,其中提升共情意识以增强课堂温度就是一个重要维度。"共情"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意指从情绪和认知上理解他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均与共情意识的缺失有关。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共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共情,另一个层面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历史人物的共情,简称历史共情。剖析共情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可以看到,通过教师的关怀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教学境界的多层次革新,以共情促共鸣,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针对人们思想中的种种疑惑、矛盾,通过适当的方式,宣传科学、正确的道理,帮助人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生活、投入工作。为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发挥“情”与“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萍 《教书育人》2013,(9):58-59
"90后"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随着他们步入高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始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才能针对"90后"这一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因材施教,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研究的课题。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而每个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根据新形势、新问题,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主旋律,注重采用"情"与"理"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则,努力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油田企业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共同奏响科学发展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由"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师生关系阻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由"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通过促进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实现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信仰践行等途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对“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理、情、行三要素,对学生一定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身作则、以行正人,并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20,(2):121-123
通过对"枫桥经验"模式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研究,建议教育者学会运用"枫桥经验"思维指导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坚定"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综合育人系统,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从而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中“情”与“理”的关系问题 ,是思想工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 ,思想工作就难以奏效。然而 ,时至今日 ,有些地方和单位在思想工作中仍有缺情少理的偏激现象 ,影响着思想工作整体效益。究其根本原因 ,就是对此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 ,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探求提高思想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