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本文从理论成果,体系构建和中国特色三个层面仔细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回答了一脉相承的内容,理论体系是如何与时俱进,以及理论怎样丰富发展等问题,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开放并充满生机活力,并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进且永续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主义,从内容上看是关于"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的发展规律的理论科学,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内容内在的逻辑统一;从过程性视域看,是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价值旨归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这些基本观点无论是对于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还是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中国共产党新的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管党治党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沿着"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逻辑进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拓展和完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总体布局,具有鲜明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体系;实现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检验社会主义的标准体系;实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主义科学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革命论→社会主义建设论→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革命论→社会建设论→社会发展论→社会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体系.这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实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体系;实现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检验社会主义的标准体系;实现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检验社会主义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主义科学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革命论→社会主义建设论→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从社会革命论→社会建设论→社会发展论→社会检验论的突破与跨越,丰富和完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体系。这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观点.在这方面,邓小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基础理论,又依据新的社会实践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在实际情况的条件下,人们依据它的基本原理进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它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源头活水,与时俱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永具活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马克思主义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和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再认识能够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者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意识.从而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说",历经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古典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本体论的架构实现了从"经济人"本体论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本体论的转变.伴随着这一历史性转变,经济学理论界的学者们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思,人们逐步达成了共识:经济学理论也应当有自己的本体论.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以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提出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肯定,又为东方国家(俄国、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是这一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模式"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二者的相互作用也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目标.从理论本体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彻底的理论体系,具有大众化的理论特质;从实施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大众化的推行能力;从现实环境来看,当前中国社会具备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强大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三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就是理论内容具有实践性,即理论植根于中国的实践之中,对实践具有依赖性和指导性,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迫切需要和对实际问题的成功解决。它的形成和完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它的作用和品质是善于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和推进理论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它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它具有科学真理性、继承创新性、开放发展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一理论体系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超越首先表现出一种哲学的特征,而不是实践的特征。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贡献,社会主义学说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飞跃。也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形态又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运动。因此,我们只有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诉诸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才有可能在实践的社会主义意蕴中真正把握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梳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我们可以从中清晰概括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角度,阐述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及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初步学习体会。提出了新时期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三进"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关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研究方法,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要求,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需要。本文从"把握内涵、真诚信仰、强化教育、指导实践"等方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作了论述,力求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从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生产力的构成、发展途径、生产力发展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关系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