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陕西档案》2012,(3):20-20
上海音像资料馆于5月21日发布了一批拍摄于抗战时期延安的新闻影片与珍贵影像素材,其中不少影像资料是首次公布。 此次发布的延安珍贵历史影像资料拍摄于1936年至1945年问,是从60多分钟的素材中精选而成的,拍摄者包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青年摄影师哈利·邓汉姆、瑞士记者博斯哈、前苏联摄影师罗曼·卡尔曼及延安电影团、香港“青年摄影团”、“美国军事观察组”等个人与团体。  相似文献   

2.
杨林 《北京档案》2003,(1):41-43
编者按:由于半个世纪前拍摄的早期航片保存了未受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破坏的原始地表状态及遗迹景观,为考古学家从事考古挖掘、勘探与文物保护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飞越海西>项目启动,福建历史上首次大型航拍工程拉开序幕.这是福建人第一次从陌生的角度俯瞰自己这片熟悉的土地. 在跨度长达三年的拍摄过程中,<飞越海西>共计飞行60多个架次、地面行程7万公里、拍摄素材总长16000分钟,摄制组不仅记录了变化中的福建最美的一面,也为海西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历史见证,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在影像媒体自然衰变的调查中,发现和收到3起20多张气泡网皱底片。有硝酸片,也有醋酸片;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访问前苏联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性底片,也有50年代初上海市领导人陪同前苏联贵宾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琴师姜凤山先生收徒的合影。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底片,保存时间都不长,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是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访苏时的,库房管理人员是1969年8月发现气泡网皱致毁,前后不到20年。1991年再看到该底片时,几乎没有新的变化。其余的底片也都是50年代拍摄的,只保存了30-40年,气泡网皱十分严重,没有受潮的迹象,无法用来制作照片而损毁。  相似文献   

5.
刘守华 《中国档案》2005,(12):28-31
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用一台木壳手摇摄影机,记录下了京剧大师谭鑫培表演《定军山》的几个精彩片段,中国电影诞生。而起点就这样首先定位在“纪录”的功能上。100年,一个世纪的路程,中国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纪录影片承担了故事片无法取代的作用。那些用镜头拍摄下来的留在胶片上的一个个画面,记载了各个年代的发展轨迹,成为存留历史真实的珍贵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卤化银感光材料形成的影像档案,在保存中出现了严重的褪色和变质,因此,影像保存中的稳定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50年代以前的影像档案中多数属于硝酸片。由于硝酸片易燃、化学性能不稳定,逐渐被醋酸片取代,因而形成了50~60年代两种胶片同时使用的时期。人们期望醋酸片能长久的保存下去。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认为醋酸片可以保存数百年,  相似文献   

7.
近日,88岁的摄影爱好者丁仲元,向常州市档案局捐赠了近500幅常州地区珍贵老照片,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老常州影像。丁仲元20岁时就开始利用工作之余拍摄和收集,  相似文献   

8.
卡尔马克思给友人的亲笔手稿,英国外交部关于1896年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事件的文件,尼姆.威尔斯和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等美国记者对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的采访记录,第一个抵达延安的欧洲记者拍摄的那段激情燃烧岁月视频……这些原收藏在世界各处的文献和影像资料而今汇聚在上海市档案馆里。上海开展境外档案收集工作已经有一些年头了,收集者的足迹遍及欧美各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那么,这些珍贵文献经历的又是怎样一条路线图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90年代。由来已久的收集视野最初,收集境外档案纯属偶然。1998年,上海市档案馆在美国举办了一场展览,展示  相似文献   

9.
刘佳 《声屏世界》2005,(4):25-26
DV与电视:DV与电视的结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03年4月11日.由凤凰卫视中台主办的《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全年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该栏目对中国大陆新一代民间影像的促生、扶植、培养功不可没,影响深远.使新兴的DV融入电视这一主流媒体,为DV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电视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方面.电视上出现非专业人士拍摄的影像,  相似文献   

10.
《档案与建设》2007,(4):7-7
日前,金坛市档案馆首次向一名外国友人颁发档案收藏证书。这名法国摄像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了他的第二故乡金坛近20年的变化,如今,他将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捐献给金坛市档案馆,进一步丰富了金坛人民的历史记忆。这位法国老人中文名叫王保本,现年82岁。50多年前他娶了中国金坛的一名女子为妻,从此便与金坛结下了缘份。据了解,老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常居金坛,足迹踏遍金坛的大部分地区,每次外出都带着DV摄像机,因而他记录了金坛老城的许多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不管你是否在意,现在有一种名叫DV的影像作品,已在中国的民间忽然蔓延开来。先是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以家用的数码摄像机捣腾出些个名字怪怪的所谓“独立影像”,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频频获奖。而于2001年年底举行的“中国首届独立影像节”,则完全把专业影视机构撇在一边,DV爱好们云集北京,通过观摩本土创作的50多部剧情片、实验片和纪录片,实实在在地过了把眼瘾,也“闹了回自己的电视节”。当今世界最大的独立电影盛会圣丹电影节已经落下帷幕,40%的参展影片都不约而同地采用DV拍摄。仿佛一眨眼间,DV正异常突兀地横亘在所有专业影视人眼前,最具颠覆性的一个说法则是“DV给每一个人提供了拍摄影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精心保存下来的早期纪录电影与国民革命影像档案,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它们不仅真切生动地记录了当年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战争之实况,而且也记载了一些革命先驱者的活动和贡献。同时,它们也体现了以黎民伟为代表的一些早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创作成绩不仅为纪录电影的拍摄制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而且也初步形成和奠定了中国纪录电影创作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后来一方面在国统区纪录电影的创作拍摄中延续演变,另一方面也在解放区纪录电影的创作拍摄中延续拓展。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的记录。摄影家徐肖冰战争年代为毛泽东拍下不少照片,有的作为图片新闻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但若干年后,这些照片又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被媒体、书刊和电视片广泛使用。若干年以后书写历史的,肯定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文字,更多的要由影像来完成,因为这才是“活”的历史。而我们今天拍摄的新闻镜头,说不定将来就是学者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拍摄的时候应尽职一些、真实一些、艺术一些,什么时候看上去都是精品,以免辜负了后人。二、真实的代价。轻轻松松拍出来的新闻,常常不是最出色的电视新闻,拍好新闻需要付出代价。某省的一位电…  相似文献   

14.
积压涉密档案解密是档案解密的难点问题。通过研究美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管理经验,能够为国内涉密档案解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通过文本解读、文献研究方法,对美国国家解密中心的最新政策、报告、博客、会议等资料进行分析,全面梳理美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管理的过程、解密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系统总结了美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管理的有益经验,包括规范化解密流程、“三重解密审查”机制、特殊媒体解密方法等,对我国积压涉密档案解密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时隔七十余载,一部片长21分49秒、由16毫米摄影机拍摄、名为《延安之旅》的黑白无声纪录片,经过国内档案工作者多方努力,从欧洲远涉重洋回到诞生地,向人们展示抗战红色根据地的风采。而片中的延安风貌、毛泽东影像,则是目前所知最早期的视频资料之一,极为珍贵,在国内展出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冰雪消融的崎岖山路上,满载货物的军用卡车在泥泞中颠簸,一不小心,汽轮陷入泥泞动弹不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解密档案的公开和资料的挖掘,国内学者在美国西藏政策研究的档案资料运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为:重视应用新的解密档案,特别是对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析出资料、口述史料及回忆录的运用;在资料来源上善于利用网络电子资源。这对于我们了解美国西藏政策的起源、流变和实质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贞 《北京档案》2015,(11):42-4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悍然袭击并占领沈阳,之后又陆续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我国军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记录非常稀少,因此也极为珍贵.在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有这样一份档案,它以文字形式记录了一部电影短片的字幕,这部影片就是《东北事变始末记》,是一位名叫兰甫臣的美国记者拍摄的.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最近解密的文件披露,40年代末纳粹战犯因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情报机构合作而得以逃脱法网。300万份文件根据1998年的一项法案已被解密,并于昨天公之于众。其中涉及纳粹战犯与美国合作的文件中没有透露更多的情况,但记载了纳粹德国垮台后美苏争夺欧洲霸权的那些阴云密布的岁月的许多新的细节。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家蒂莫西·纳夫塔利说:“这些文件使我们了解到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情报机构是如何招募前德国军官的。”他说,过去关于这个问题的政府记录止于1946年,而新材料的记录大多持续到50年代。纳夫塔利在华盛顿大…  相似文献   

19.
自80年代起,美国国防部陆续解密了一些冷战期间的绝密文件.根据这些被公开的文件,仅在50年代,美国最高军事决策层就曾数次认真地筹划过用原子弹攻击中国的作战方案和计划,包括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史方面的文章、著作、资料中,往往称1923年1月23日开播的那座广播电台,即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为我国的广播电台,属于中国的广播事业,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座广播电台的负责人是美国人奥斯邦,所以俗称该台为奥斯邦台。《大陆报》是在上海的美国报纸,那“中国无线电公司”是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在上海的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