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末位淘汰制”应淘汰》一文从实施该制度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等五个角度阐述了在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的观点。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所谓“末位淘汰”,对于学校就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进行测评,得分处于同类学校末位的,校长即免职;对于教师就是如果其所任教科目在考试中学生成绩低于同年级其它班级而倒数第一的,则扣发工资、罚款,不予聘用。这种制度评价一个学校时,虽然所列项目不少,如师资培训、勤工俭学、教育科研,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考试成绩,包括期中、期末统测、中考、高考升学率以及主管部门临时抽测等,简言之学生“分数”决定了校长命运。而对于教师,学生分数更是唯一指标,如某学校订了这样的“教育质量评估方法”:每学期举行四次考试学校…  相似文献   

4.
报载,某大学对学生实行学习成绩的“末位淘汰制”,每年淘汰学生2%。其实这不是真正末位意义上的淘汰。末,最后的意思。末位,只应是1人。真正的末位淘汰,淘汰的只能是1人。这里的2%是淘汰率,按2%的淘汰率淘汰,被淘汰的就不是1人,不在末位的人也要被淘汰。那要淘汰多少人呢?这得弄清楚考察单位,是院系,是学科,还是班级。因未见报道,未知学校如何设定。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考查学生学习成绩,对一个群体内的学生要有可比性。不同群体的学生,学习内容与要求不同,不能作简单的类比。这样就产生了难题:①如果可构成比较的群体内的学生人数较少,比…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部分教师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步子不大慢慢走”,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懒散病”的滋生和蔓延,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没有被“淘汰”之虞,一些教师才稳坐“安乐椅”,没有一点危机感。 2001年3月起,我县教育系统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末位淘汰制”。为使幼儿园在当前激烈竞争中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人主张在学生管理中实行“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制”的含义是:在学期或学年考试后,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出名次,对在全班处于末位或倒数1位~5位的学生进行淘汰,或令其留级,或令其退学。据说,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危机感,在学生中形成...  相似文献   

7.
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职工努力工作。这好像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但其实不然。1.考核不科学。比如:甲班有50人参考,其中30人及格,则及格率为60%,其教师可能是末位;乙班学生原有50人,流失了15入,只有35人参考,虽然也是有30人及格,但及格率却高达  相似文献   

8.
周俊 《教书育人》2005,(5):49-51
临天中学是一所远离市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农村初中。近两年来,按照L市教委的统一布置在每年的暑期都要进行教师聘任制工作。去年由于是第一年开始搞实施教师聘任制,市教委的要求不是非常细致,为安定“军心”,校长打了擦边球,学校内部没什么大的波动,教师聘任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  相似文献   

9.
近来,部分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又在酝酿对中小学教职工实行“末位淘汰”管理。一时间,校园里议论纷纷.教职工们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为什么?教职工们认为.在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不具现实性,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0.
11.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0世纪90年代,它被引入我国。“末位淘汰制”在我国的推广过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即厂矿企业推广阶段、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推广阶段和中小学推广阶段。在我国厂矿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获得了成功。在中小学推广过程中,作为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模式,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先制定教师绩效考评标准或教师业绩考评标准。然后,由全体教师或教师代表对评价对象(所有教师)逐一进行民主评价,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或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之间作出选择。最后,经过汇总统计,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如5%或10%),把排名末位的或排名靠后的教师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2.
末位淘汰制是指管理组织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排名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有人认为它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避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有人则认为末位淘汰制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恶化等。  相似文献   

13.
时下,在一些学校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在一个学校里,对所有的教师进行筛选,能上庸下,选上的就教书,没有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说下岗。  相似文献   

14.
[案例]艰难的抉择临天中学是一所远离市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农村初中。近两年来,按照L市教委的统一布置在每年的暑期都要进行教师聘任制工作。去年由于是第一年开始搞实施教师聘任制,市教委的要求不是非常细致,为安定“军心”,校长打了擦边球,学校内部没什么大的波动,教师聘任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转眼第二年的聘任制工作又到来了。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在教师聘任制实施细则中,L市教委明文规定,每校必须有3%~6%的教职工待岗。为了今年的工作更有利、更科学、更规范的开展,临天中学早在上一年聘任制工作结束后学校就…  相似文献   

15.
报道综述: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日前宣布,今年该区将正式试行教师末位待岗培训制度,这也意味着教师的“铁饭碗”在真正意义上被打破。这一举措不仅在教师中引发地震,也让家长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叶涛山 《湖北教育》2004,(12):46-47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17.
“末位淘汰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广大职工创造出更好的业绩。近年来,“末位淘汰制”也引入了教育部门,并被许多学校大张旗鼓地运用着,但依笔者浅见,这种在企业管理中很见成效的办法,在教育行业是不适用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着不同于企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所能显现的,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的行业,它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显现出效果来。像现在许多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制”那样,一年考评一次,淘…  相似文献   

18.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去芜存菁,持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其积极作用是激励教职员工,有效分流、优化师资结构。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如何看待这一制度?实施“末位淘汰制”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是充分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化组合原则,有利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此,它是一种消极的、简单化的、缺乏科学性的管理手段,是学校管理无为、无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