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所讲的“红色政权”,实际上是“苏维埃政权”。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红军为支柱,以山区为军事大本营,以县城为政治中心,面向广大农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苏维埃运动。毛泽东的“红色政权”模式,是立足本国实际,吸取别国成功经验而创造出的具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色的政权模式。毛泽东在后来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红色政权”模式,从而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展,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量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话语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阶段性历史特征条件下形成的,遵循的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矛盾和发展的认识方法为两翼的基本思路,产生了阐释革命道路、激发革命斗志、壮大革命力量的积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全面探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话语,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下我国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表,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重要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确指出革命力量在城市被强大的敌人击败、短期内无法在城市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地;依托这样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在讨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时,都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讲起,而忽视了它的萌芽阶段。毛泽东的《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标志着他在探讨中国革命道路时,已有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在新民主义义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经历了"城市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飞跃,准确把握这三次飞跃是科学理解这一革命道路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在城市发动的起义相继失败,被迫转入农村,在农村斗争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出了胜利的道路。准确理解这一理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并指出近代中国城乡对立的结局是“乡村”战胜“城市”。从而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0.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九月来信”加速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古田会议及决议保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实现,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中央苏区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1.
解读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党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调查研究是实现这个结合的关键环节。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进一步深化 ,是我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中共执政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此,毛泽东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今天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把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应用哲学本体论,把社会发展作为物质运动形式来考察,注重社会发展之基础,显现着社会发展之基础积累论;运用哲学意识论,把社会发展作为精神组合现象来分析,注重社会发展之精神,显现着社会发展之精神整合论;应用哲学认识论、方法论,把社会发展当成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过程来对待,注重社会发展之结构控制,显现着社会发展之结构控制方法论。这“三论”便构成了他的社会发展系统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人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确立毛泽东人学思想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毛泽东人学思想研究的新途径,对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人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又立足于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阶段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毛泽东起着开创和奠基的重要作用。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解读毛泽东经典文献,从理论上研究总结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对象以及方法的规定,在实践上分析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来指导当今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的作用,他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的理论和方法原则,奠定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重要理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党新埋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社会和谐观,是他对要实现怎样的社会和谐和怎样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认识。毛泽东构想与追求的社会主义理想模式集中体现了他晚年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与看法。毛泽东对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模式、实现途径的基本认识构成了他理想模式中的社会和谐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道德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毛泽东同志对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精辟概括,也是毛泽东同志道德哲学的核心和灵魂。这一哲学思想在“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还是阻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就这个问题做出过古典式结论,认为农民兵有阶级二重性或固有缺陷,从而更多地关注其消极面即农民的反动性和落后性。毛泽东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辩证地看待农民,将农民视为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动力。认为农民不仅是革命时期的主力军,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动力。毛泽东的农民动力论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了在人民战争中,若要取得革命的胜利,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