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文化和他人文化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师是影响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探讨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课程意识缺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培植教师多元文化专业能力、构建多元文化学校环境等对策,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文昌 《甘肃教育》2020,(2):138-138
所谓个性解读或多元解读,是新的时代背景和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课改提法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课改目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充分放权,包括课堂话语权、文本解读权、自由阅读权……其目的就是充分地尊重学生,尽可能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和需求都能够被听到、被尊重。然而,并非所有的放权都能有好的结果,并非所有的尊重都能换来学生沉甸甸的收获,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张扬个性呢?  相似文献   

3.
俞振国 《中学文科》2009,(18):122-123
农村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现状总体情况是:学生对实施新课程感兴趣;教师对新课改感到困惑;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很多的亮点,但目前农村课改也存在问题和困难,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上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引发了困惑,从而激发我们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这就需要创建新型的优质课堂。  相似文献   

4.
董晨  张程晓 《江苏教育》2023,(36):57-60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为课程构建目标,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式,构建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设计通识、选修、主题、节点及实践等课程,规范课程实施过程,创新课程实施方式,以期实现以文化品格、健康身心、智慧品质、审美雅趣和创新动源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尊重、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能主动探究与合作,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音乐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内在的独特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那么如何实施这种富有共鸣性的个性化教学呢?笔者采取了如下四个策略。一、创设鼓励个性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6.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我们该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呢?首先,要充分认识人文精神的基本价值内涵;其次,要了解美术课程中体现人文精神的方式;第三,要掌握美术教学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术教学乐趣;强化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尊重多元文化,结合人类文化背景;整合学科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艺术。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三级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更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助于充分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文化一直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生态和谐的课堂应追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力求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课程是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贵州省黄平县中心幼儿园,从课程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和实施途径等诸方面考量其课程多元文化因素实施现状,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提出转变多元文化课程理念,改换课程内容,谨防出现功利化倾向以及提高教师多元文化课程实施能力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在传承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同时适应了中国多民族和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群体文化表达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受众三个层面上表达了不同群体的个性文化内涵和文化需要。文章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行使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积极促进教师群体文化建设等若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在传承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同时适应了中国多民族和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群体文化表达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受众三个层面上表达了不同群体的个性文化内涵和文化需要。文章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行使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积极促进教师群体文化建设等若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主义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因而要求对一元文化课程予以改造,发展新型的多元文化课程,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儿童的民族及性别文化传统及其相伴而生的文化体验,体现所有民族和性别群体的现实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发展宜坚持多元视野、多样原则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将相互作用的各种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郝梅 《辽宁教育》2015,(2):49-52
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学实施开放式教育,倡导"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开放式体现在基于综合的课程观、基于探究的教学观、基于人文的管理观、基于多元的评价观、基于个性的学生观、基于发展的教师观等六种教育价值观。个性化就是尊重个体差异,表现在学生的个性需求、兴趣特长、个性潜能、个性品质等诸多方面。因此,学校把"培养有自主意识和个性特长,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祖国情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个性教学,是指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需要,让教师乐教、会教、创造性地教,让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怎样才能上出有个性的课呢?笔者谈谈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陈军 《教学与管理》2008,(1):114-115
新课程的实施有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离不讦文化的建构与引领。多元文化主义从文化相对论和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课程改革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事实,尊重各民族、种族和性别群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平等权,在课程改革中避免出现文化偏见。  相似文献   

16.
帕拉梅·博洛廷·约瑟夫认为课程文化是课堂上和学校里公开或隐蔽的信念、行为和价值观体系.他对课程文化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课程文化的分析框架和课程文化建设的方法.约瑟夫的课程文化思想在尊重多元的课程文化、唤醒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个体课程文化、采用双管齐下的课程建设方式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中的一门具体课程,《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以下简称《解读与实施》)尽量兼顾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需要,那么小学、幼儿园教师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用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思想进行学习与研究小学、幼儿园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确具有不同于中学的特点,有其显著的特殊性。那么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共性是哪些呢?其一,研究性学习的二重含义其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与意义其三,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其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其五,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其六,研…  相似文献   

18.
张彦晖 《考试周刊》2014,(8):133-134
<正>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高效课堂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课堂上,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充满了人文关怀,学生真的动起来了,思维活跃了,迸发出了生命活力,这就是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归结起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缘于历史文化的个性差异、地域文化的个性差异、学校文化的个性差异和情感思维的个性差异。语文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开发应注重三个原则: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教师的创造,并由目标、内容、评价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尊严、权利、体验、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性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实施人性化活动课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