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刚(中共大渡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之一,让老百姓“学有所教”,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千方百计打造优质教育,让老百姓“学有优教”。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一、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三次出现为线索,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一、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并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每次出现“我”的感受有...  相似文献   

3.
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最近指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属于不正确的用语。这句话是毛主席为悼念苏区一位党校教员所写的一句话,后来一直沿用下来。这句话有两方面说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民占世界五分之一,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数千万方里的土地,现在受人侵略,无法抵抗,人家的飞机大炮,如人无人之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华北紧急,全国动摇了。你们是有血气有思想的青年,试想一想,中国为什么到如此田地?我以为根本的原因是“误教”与“无教”。何谓“误教”与“无教”呢?中国现在受教育的人很少,而所受的教育,又多是不切实用的。所以有“教育误人”、“教育杀人”的这种说法,这就是“误教”的意思。四万万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没有受过教育,这就叫做“无教”。  相似文献   

5.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由于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并在生活中导之以行,便成了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是最早提出“马太效应”之说的。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教...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话,叫“教学生要教心”。我想这句话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也就是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心还是要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要有心灵的交流,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小学的“校本管理”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80年代中期美国兴起的教育重构运动的不断深入,“学校为本的管理”(shoolbasedmanagement简称“校本管理”)这一学校管理改革举措在美国中小学广为推行,并积累了颇有价值的经验。“校本管理”的核心在于致力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将教...  相似文献   

8.
一九六三年,我父亲(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后来他作了补充,先改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最后改成“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里,“不需要教”是目的,问题在于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应该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你要尽一切力量启发他,引导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练好自学  相似文献   

9.
信息专递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一次大讨论,本期摘要编发,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能帮助我们对这句名言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建义 《现代语文》2008,(12):94-95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在《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进入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状况就可知道。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是诗教的结果。当然诗教本指《诗经》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孔子是诗教的首倡者,《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许多谈论诗歌的话。一次,  相似文献   

11.
从2008年第1期开始,本刊将“教苑耕耘录”作为一个常设栏目,每期宣传1名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执着追求、成绩显著的教师(或教研员)的典型事迹。目的是利用《科学课》杂志这一平台,一方面为一批优秀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期望他们在若干年后能成为中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引领广大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更快地成长。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小学自然教学》杂志(《科学课》杂志的前身)曾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先锋做了许多宣传工作。作为全国惟一一份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性期刊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刊,《科学课》杂志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事业“添砖加瓦”——这便是我们强化“教苑耕耘录”栏目的初衷。 在我国,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既是薄弱环节,又是重点,全国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2007年年会上发出了“加强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倡议。为此,本期特刊登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邓从新的感人事迹。邓老师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努力改变农村小学科学课缺乏教具的现状;成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并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经常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了科学火种。  相似文献   

12.
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指出“作为人民教师除了必须有比较宽广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外,还需要学习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方法”。教育学是高师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认真教好这门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育理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怎样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这是我多年来努力探索的问题。经初步总结我有如下三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研究运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少数教师在教育改革推动和教育行政部门倡导下,开始教育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等。后来由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活动”成为评价学校发展和教师评职评优聘用的硬性指标,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加入“科研”行列。到21世纪初,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甚至出现无校不科研”,人人有课题的局面。被教育实践领域俗称为科研”的中小学教育研究活动,应该是面向教育实践,为解决教…  相似文献   

14.
裴伟 《江苏教育》2007,(5):36-36
由于职业习惯,笔者比较关注教育领域口号、名词的产生与流播,有时读书无意看到出处、源头,往往会心一笑。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要求,用的是北师大校训,是书写者启功先生对“师范”的解释,这句话脱胎于《世说新语》“文为世范,行为士则”,是东汉蔡邕为陈是写的碑文句子。又如“德育为先”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正确取向.而100年前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早已指出:“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教之道,德为先”是中国人的一贯主张,“德”有新旧,“先”无真假,德育与教育的关联度永恒。可见中央制定教育方针十分审慎、酌古斟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英国政府提出了“为成功的未来而开发技能”的口号 ,在全国开展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这一改革为英国发展教育 ,促进就业 ,振兴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陈洪 《教育文汇》2003,(2):16-16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这是教育中的经典箴言。后来又有人不断对其补充和发展,认为教师的一桶水应该是“活水”,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管什么说法,它们都是强调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拥有大量的、丰富的、鲜活的知识。如果单纯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度看,这句话无可厚非。可是今天,当我们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对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再去审视这句箴言时,却  相似文献   

17.
密山市位于兴凯湖畔中俄边界,多年来,这个市的教育工作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殊荣。1993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自1996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市(县)以来,扎扎实实地狠抓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这棵常青树又开了新花。摆上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密山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换了几届,但在这广惠的黑土地上,尊师重教、优先发展教育仍蔚然成风,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民以重教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现任市委书记李久君常说,“靠钱、靠物,不如靠人才,靠人才必须靠教育”。他逢会讲教育,事事渗透教育,老百姓说…  相似文献   

18.
一、科学化。科学化是自第二次教育改革以来就久盛不衰的趋势,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非常往重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与安排。第二,非常往重教章科学的研究,强化教育改革的科学背景。第三,往重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活动。二、人文化。科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科学对人类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同忽视,因而“可持续发展”成为第三次教面改革过程中的一面重要旗帜。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继80年代初强调“学会生存”、80年代中期强调“学会学习”之后,非常强调“学会…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改革氛围与上世纪80年代不同。那时经过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问题,包产到户后全国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好形势;后来又有整党,确实在全党形成了思想大解放的局面。许多干部是,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就敢想敢干。而现在不少干部的精神状态,遇事是首先看上级的态度,不看对老百姓有没有利;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就面授教育与自学这两种认知形态的关系而言,中国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教”是为了“木教”,这句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的一层意思向人们揭示了由“教”到“不教”之间存在着一个跨幅很大的认知区间。远程教育作为一个后起的认知形态,便正置身于这个区间,可以在“教”与“不教”之间选择。而这种便利的选择,就体现着其技术运用的广泛性和认知性的特征,是我们进行远程教学设计时必须依从的原则。一、在“教”与“不教”之间选择为远程教育的三代同堂提供了发展空间对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韦任同志在题为《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