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笔浅说     
写字首先要学会执笔。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执笔方法,也就很难谈得上把字写好。东晋著名书法家卫夫人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这话是有道理的。我国历代许多书法大师,他们对毛笔的执笔方法做过很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比较为人们称道并通常采用的,要算唐代陆希声所传的“压、钩、格、抵”五字诀。现在,人们通常称为“五指执笔法”。这也是教学生执笔的一种较好方法。(见附图)“五指执笔法”是:  相似文献   

2.
梁巘是清代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评书帖》是其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历来研究把梁巘的书学思想归结为“重执笔”和“尚劲健”,本文着重分析了梁氏书学观的成因,认为“重执笔”是与他学书经历、教学经历有关的,而“尚劲健”则是与他的书法师承和工具的选择有关,从而纠正了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3.
相传晋朝王羲之学书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卫钰)所著的《笔阵图》中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可见执笔是开始学习书法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书之用笔,犹解牛之用刀,剖木之用锯。执刀无法,不能批却导(?);执锯无法,不能准绳中规;执笔无法,不能指毫运墨,应心得手。”(康有为语)有了正确的执笔方法(包括写字姿势),笔才能竖得直,提得起,按得下,铺得开,收得拢,挥洒自如。所以,我们说正确地执笔是正确地用笔的保证。由此不难看出,执笔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小记者:景老师,你的学生有7名进入“国际少儿艺术大展(赛)决赛”,4名获“十佳小书法家”殊荣,占获奖总数的40%。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有何感想? 景老师:这4名获奖的同学,都是我们书法班的小学员,获奖是他们勤奋学习、赛场拼搏的结果。这些小学员无论是在书法学习、文化学习,还是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诸方面,都表现的十分刻苦、十分努力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比赛是一次同学们展示综合素质与书法水平的机会。书法学习促进与带动了大家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史料证明,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及其书法艺术。郭沫若同志说:“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殷代的甲骨和殷周的金文,有好些作品都异常美观。留下这些字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的书法家,虽然他们的姓名没有流传下来。”我国古代对书法教学非常重视,儿童“破蒙”入学便开始学习书法。因此,古代文人的书法技艺都较高,历代都涌现了大批的书法家。使书法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并使之日益繁荣发展,在世界  相似文献   

6.
苏轼作为书法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思想深受儒、道、释三家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道家思想出发,阐述其对苏轼的书法创作心态及具体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对创作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和“无意,”而在具体创作上则表现为苏轼独特的执笔方式和“无法”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晋著名书法家卫夫人(铄)曾说:“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这话是有道理的。要想把毛笔字写好,选择一种正确、合理、易于掌握的执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开始学写字时,接触的是硬笔(铅笔、钢笔),到了二年级第二学期才开始学习使用软笔(毛笔)写字(根据教育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九日通知内规定),他们对使用软笔会感到不习惯。的确,软笔比硬笔难以驾驭得多了。要想解决这一困难,指导他们很好掌握执笔方法,是学习用毛笔写字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各学习阶段还就硬笔、毛笔、书体、书写速度、书写规范等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说:“书法在培养一个人的人格方面太重要了,它是我们的素质课!”他更是期待书法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9.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何频 《河南教育》2014,(11):98-99
<正>日前,河南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先生,就省美术馆特意收藏开封青年女书法家杨国桢临摹古人对联的响搨作品,谈及其学术意义时指出:响搨又曰向搨(注:此搨字不可以简化),即所谓的"双钩临摹",是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一项发明。系由当世书法家亲自执笔,用心传摹前辈书法大家的经典作品,如唐代的名家褚遂良摹写"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很长时间里,这是我国古代书法复制的独门绝技。响搨艺术助推了经典书法墨迹的普及和传承,方便更多的人参与欣赏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向来为世人所公认和喜爱。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历代称他为“书圣”。然而羲之青年时代的书法并不特出,到暮年才美妙绝伦。前人说“右军书法晚乃善”,这是很有道理的。王羲之青年时代曾向卫夫人(字茂漪)学习书法。王羲之发愤学习,成绩显著。卫夫人称赞道:“逸少甚能学卫,笔势洞精,真书咄咄逼人。”但羲之并不是恪守师传,而志在改革,志在创新。因为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美女,低昂舞容”,直取姿媚,缺乏刚健笃实的风格,所以不能令羲之满意。为了继承和超越前人,开辟新  相似文献   

12.
柳溥庆福辑的欧体九成宫. 颜体多宝塔、柳体玄秘塔三种标准习字帖,已在北京出版。这三种习字帖各包括五部分:头一部分是“习字镇知”:豁明笔、墨、概、砚的选裸和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执笔和坛笔规范“:歌朋习字的指法、手法、身法和眼法。关于指法,附“执笔正面图”“执笔左面图”“执笔右面图”。关千手法,附“枕腕运笔图,,’‘悬腕运笔图”“悬肘坛笔图”,第三部分是“正楷书法和  相似文献   

13.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同样离不开想象。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说:“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为妙也。”东汉书法家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  相似文献   

14.
学书法的时候,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大书法家,每天教学生练习书法。有一天,一位学生对大书法家说:我每天都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但不管怎么练,字总是没有长进。书法家听后对他的学生说:从明天开始,你不要再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了,改用新的白纸试试。学生于是听从大书法家的教诲,改用新的白纸练习书法。一段时间过去了,这位学生的书法竟然大有长进,字越写越漂亮。学生不知其故,又来选自《教育参考》2003年第3期责任编辑/阳 跑问大书法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大书法家说:你以前每天用旧报纸练习书法,是没有从心理上认真对待它,只是抱着打草稿的…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元月5日《湖北日报》报道:因为书法界假冒伪劣成风,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决定退出书法界活动。吴丈蜀以“辞去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书法家协会一切职务”、“凡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不参加”的行动表达自己这一态度。  相似文献   

16.
倪文东 《江苏教育》2022,(61):19-20
书法创作的“意在笔先”,其中的“意”既包括书法家的意愿、意向、想象和联想,亦包含书法作品的形质和法度;既有内在的“意”,也有外在的“意”,是书法家秉性、学养、功力、法度以及临书时之情绪、感悟诸因素的总和。意在笔先需要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前有所准备、心中有数,有厚实的书法创作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学习书法的楷模,还被人们尊称为“书圣”。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他七岁就跟父亲学书法,并受教于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十二岁在父亲的枕头中发现书法秘著《笔论》,他如获至宝,偷偷阅读。王羲  相似文献   

18.
传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向父亲请教学习书法的秘诀时,王羲之指着排列在院子内八口大水缸的对儿子说:“你把这些缸内的水写完,就会知道了”。后来,王羲之的儿子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终于练好了基本功,掌握了艺术精髓,成了书法家。 艺术是这样,教学是这样,教导工作也是这样。教导主任必须是一个优秀教师,但并不是每一个优秀教师都能作好教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国粹艺术。它与音乐、绘画、乃至体育之美有着不解之缘。这正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所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本文仅就书法与音体美的关系进行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20.
笔法。康有为在《广艺舟方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古往今来,书家执笔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拨镫、握管、撮管、单钩、凤眼等多种执笔法。常用的有两种,三指执笔法和五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就是在写字时只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执笔。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先生就是三指执笔法,曹先生是以写行书闻名于世。五指执笔法,相传为唐代陆希声提出的即“”、“押”、“钩”、“格”、“抵”。张怀《六体书论》云:“执笔亦有法,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涂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其何故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苏东坡《论书》中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学书第一执笔,执笔欲高,低则拘挛。执笔高则臂悬,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虽小字,亦不令臂肘着案,方成书法也。”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古之所谓指实掌虚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实贴无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坚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用笔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卫恒新著的《四体书势》。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元代的赵孟《兰亭十三跋》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之法,包括中、侧、藏、露、提、按、转折、平移、翻绞等多种方法。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变换一下墨趣,丰富充实了笔画的线条。古人讲究用墨,贵用浓墨,乌黑发亮,目的是为了增加书法作品的神采。在书法作品中,一般称之为“浓、淡、枯、渴、涨”,即浓墨、淡墨、枯笔、渴笔、涨墨,利用墨色的转换,使作品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方面,王铎、傅山大胆突破,涨墨、渴笔交替使用,任意挥洒。还有林散之先生,也是用墨高手,他把绘画的用色用墨巧妙的运用到书法中。他常说:“笔笔涩,笔笔留”。“墨要熟,熟中生”“,用笔须毛,毛则气古神清”。萧退庵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有笔无墨不能成书,笔墨俱到乃中段功夫。如达最上层,不妨有笔而无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