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实施中也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人才遴选程序、放宽人才遴选限制条件;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彰显价值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科技发展第一资源。为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和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自2012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各部委出台了系列科技人才政策。文章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家层面出台的274份主要文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探索构建由环境建设、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管理和服务(人才激励、人才引进、人才流动)等四方面组成的基于科技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为各级政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土科技人才问题是当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对本土人才要"并用并重",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专门针对本土人才的人才计划。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府科技人才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时代我国不能延续这种大规模的政府人才计划模式——除少数人才计划如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需要特别保留并改进外,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应该回归常态化的市场机制,赋予单位用人自主权,从过去重"引"人才转变为重"用"人才,开创健康有序的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西部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着力点,要根据西部基层政法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加强综合辅导,鼓励学生到西部基层单位就业等方式,造就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层次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研究分析,提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通过政府政策激励、学校政策激励、教师正确引导与激励、学生自我激励、企业扶持与激励、家庭和社会激励等方式,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GERT网络模型.并以某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为研究对象设计参数,进行仿真求解,得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周期、实现概率等相关特征。在所构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GERT网络模型基础上,对人才成长的政府扶持政策进行政策实验,对比政府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各阶段给予支持时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到政策的最佳扶持点和程度:即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种子”的萌芽期进行政策扶持,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成功率;政策支持发展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则可以缩短培养周期。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9.
徐正丽  肖尧 《大众科技》2021,23(8):99-101
文章以西部地区某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通过总结政策工具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激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该市发布的人才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从三个层面探索人才政策中人才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策略性措施、政府采购等因素对高新区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并将人才政策文本的分析结果与该市高新区科技人才现状相结合,探索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其成因,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21,(2):102-108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采用文献共被引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现词分析法,绘制人才政策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识别研究热点,分析其演变趋势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我国人才政策研究可分为人才政策效果评价、人才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人才治理体制机制三大类别,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人才环境、科技人才和人才政策创新四类核心知识群,其中人才引进、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激励是该领域的热点;现有的人才政策主题间关联性弱,网络密度较低,研究分支较多,缺少完善的研究体系与有力的理论支撑。据此,未来的人才政策研究应加强学者合作与学科交叉,探索人才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实施路径,促进区域间人才政策的协同共治与人才队伍共建共享,打造高质量的人才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白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0):1482-1490
科技人才称号的管理与使用,事关科技强国建设战略大计。近年来,科技人才称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广为诟病,引发全社会对诸多科技人才称号管理问题的深沉担忧。因此,系统研究科技人才称号的历史渊源、内涵本质、异化问题,进而找到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回归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历史看,科技人才称号因科技人才计划实施而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存在合理性。从内涵本质看,科技人才称号是特定科技人才计划的入选身份标识、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赋予杰出科技人才的学术荣誉,更是科技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但现实中因科技人才称号使用标签化、终身化、商品化、权力化问题异化了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需进一步优化人才计划顶层设计、实施人才项目精细化管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强化人才责任使命担当、重塑社会人才价值观念,以回归科技人才称号的本质,发挥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型国有企业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利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144-146
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受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束缚,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方面存在不足。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功尝试为人才激励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由此提出人才特区的构想,即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在特区内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激励和开发,从而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常丽芳 《内江科技》2004,25(1):30-30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主要靠一批高科技人才。对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吸引尽可能多的高素质人才,并激励其发挥最可能大的创造力。因此,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其他人才的管理。如何避免对科技人员类同于对其他人员的管理呢?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科技人才的界定 界定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信息采集的前提和最基础的工作。它的准确和可靠与否,将对制定科技人才政策起导向作用。如果这项工作缺乏科学性,就会出现一些地道的科技骗子、伪科技专家,一些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4.
郑代良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法,从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学科分类、来源国家和学校、流动特点、流入地区、现职情况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人才的回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回流的科技人才大多具有较长的学术生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回流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理学和工学;科技人才来源国家广泛;科技人才回国前在海外大都经历过多次工作流动;科技人才回国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回国的科技人才在多个高校身兼数职。针对科技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才引进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萍 《内江科技》2014,(3):35-36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中原油田采油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激励引导、务求工作实效,组织开展青年科技人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本文结合中原油田采油院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实践,总结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7-17
正当前,各国不断修改移民政策、开放人才市场,提供高薪、设立人才专项计划等,面向世界吸引顶尖人才,一场以争夺人才为目标的世界"人才战争"已经打响。在此背景下,对人才的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的战略管理是国家战略需求、目标、布局和导向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战略管理,是包含了主动发现和挖掘,以及通过宏观政策环境优化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一系列措施。近1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2002~2012年,全国RD人员从100万人已增至超过320万人,增长速度非常快,总量世界第一。但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大玲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48-151
加快人才发展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目标实现提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要求。本文从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十二个重大人才工程的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需求的现状、搜索引擎技术的等角度分析了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改变各个系统各自为政的科技人才信息建设现状,建立宏观统筹协调机制;统一科技人才信息标准;针对科技人才信息建设的现状,采取区别对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整合政策;搭建科技人才整合合作平台;构建以人才保障为核心的科技人才信息整合安全政策的信息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在人才评价机制、人才培养、产业推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文章结合云南省组织推荐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加强部门机构统筹协调、加强日常管理服务调研、加强央地支持政策配套、加强选拔推荐要求研究等建议,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20.
程聪慧  钟燕 《科研管理》2023,(3):95-101
城市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人才政策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科技人才政策解构为科技人才政策可操作性、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流动和引进、科技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投入、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科技人才保障、科技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科技人才创业、科技人才评价等十个维度,通过收集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政策文本并予以量化,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研究科技人才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促进城市创新的路径可分为三类:一是双创导向型,注重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改善人才发展社会环境;二是循环驱动型,关注科技人才本身且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技人才投入;三是规范保障型,强调规范市场秩序和保障人才生活。本文能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科技人才政策,进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