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曾做了一项实验:她把两小束一样的常春藤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给两束常春藤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不同的注意力。她把一束常春藤放在厨房里的柜台上,让它远离师生的注意,而另一束放在大教室的壁炉架上,然后对她的学生说:“在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将对着放在壁炉架上的这束常春藤唱歌,我们将告诉它我们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将用我们的善意和关怀来滋润这束常春藤。”  相似文献   

2.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我们都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坚持做到多表扬、多赞美,少批评、少看他们的缺点。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规模不大的私立学校,一天,女校长拿来两个花盆,花盆里栽着两束一样的常春藤她把一束放在厨房的柜台上,而另一束放在教室的柜子上,后来的一个月,她让学生每天对着教室的那束常春藤唱歌,告诉它  相似文献   

3.
因爱而成长     
杜福君 《成才之路》2011,(11):28-28
一位女校长进行了一项关于孩子们的意向实验。她把两盆常春藤一盆放在空屋里,另一盆放在孩子们的教室里,给它们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不同的注意力。放在教室里的常春藤每天都有孩子们对着它唱歌,告诉它多么美丽,而在空屋子里的常春藤却远离人们的注意。一个月过去了,结果令人吃惊。空屋里的常春藤又长又细,病蔫蔫的,一点都不精神。教室里的常春藤却在孩子们歌声和语言的滋润下,叶子黑油油的,长得很旺盛,由此得出结论:所有的事物都会因爱而生长。  相似文献   

4.
因爱而生长     
早些时候看过一篇文章:美国有位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一块栽种了两束常春藤,然后做了个意向实验,给两束常春藤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给它们不同的注意力,然后每天都和孩子们对着其中一束唱歌,告诉它大家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美丽,用大家的善意和关怀滋  相似文献   

5.
有一篇文章《因爱而生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的女校长,她跟学生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她把两小束一模一样的常春藤,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给两束常春藤  相似文献   

6.
引子:一样的常春藤曾经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有一天,一位老师拿来两盆一模一样的常春藤,对她的学生们宣布,要在这两盆植物的身上做一项试验:每天给这两盆植物同样的光照与等量的水,但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老师和学生将其中一盆常春藤放在教室窗台上,每天对着它唱歌,并对它说:"我们爱你,  相似文献   

7.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是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这样一来.这四个瓶口就可以构成一个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它们两两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  相似文献   

8.
正王安忆把读书的日子当做一个节日,她把喜欢的书放满一个塑料筐,放在床头,过一段时间再换上一筐,她沉浸在书中,她说这是休息,是游戏,也是在享受。现在我们有了六十天的读书时间,整整两个月,这该是一个多么让人欣喜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人为万物之灵长、世间之主宰,倘若在惊涛骇浪中还能驾驭生活之舟,那将多么美好!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写到:"琼珊在肺炎折磨下,已奄奄一息。医生说她活下去的可能性取决于她活下去的决心。她把自己生命延续的希望寄托于窗外几片残留的常春藤叶上,她要坚持到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之时再死去。"就是这片"叶子"支撑着琼珊活下去的信心,使她走出了黑暗  相似文献   

10.
因爱而生长     
我曾经在一所规模很小的私人学校里教书,校舍是一幢迷人的三层楼的石头房子。每天早上九点钟,所有的学生都聚集在大教室里上思想教育课。学校里共有53个孩子,年龄从3岁到7岁不等。他们或是坐在彩色的儿童椅子上,或是坐在阳光照射下的厚地毯的图案上。当他们渴望唱早歌、沉思和探测另一种超自然的思想时,每一张明亮的小脸都被那些积极的思想和感觉挥发得光彩迷人。一天早上,女校长对聚集在大教室里的孩子们宣布:“今天,我们要开始一项伟大的意向实验,是有关你们的意向实验。”她举起两小束常春藤,它们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  相似文献   

11.
点亮心灯     
美国的姜·米歇尔是一个10岁的小孩。一天,她到图书馆去借书。当白发苍苍的老图书管理员正为她所借的图书加盖印戳时,小女孩看着柜台上的新书,惊叹着写书这件事是多么伟大,于是,她看着老图书管理员说:“等我长大,我要当作家,我要写书。”图书管理员并没有像其他大人一样叫女孩谦虚点,而是鼓励她:“如果你真的写了书,把它带到我的图书馆里来,我会展示它,把它放在柜台上。” 38年过去,姜·米歇尔的书终于出版了。但是那位老图书管理员已经去世。姜给图书馆长写了一封信,告诉她10岁那年发生的事对她的人生意义有多么重大,希望能允许她带两本书…  相似文献   

12.
我从教以来深切地体会到,要随时送给学生两件礼物:让他们有快乐的时候,让他们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校园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在一次自习课上,我随手拿起一位女生的课本:“哟,你的字写得好漂亮!”其实她课本扉页上的姓名是她父亲的手迹,就因为我这不经意的一声夸赞,从此她下苦功练字。半年后,她给我讲了这件事,并拿出前后两次字迹给我比较。这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它坚定了我向学生赠送礼物的决心。10多年来,无论我的心情多么苦恼,身体多么疲惫,一站在讲台上,我就会精神抖擞,面带笑容,让学生们感到:在王老师…  相似文献   

13.
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   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她说:“坐好。”   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承认了“她”。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   但这种承认多少有些虚伪和应付,因为每个成人实际上都已经不能把一个布娃娃真的当做一条生命。我们是在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在下意…  相似文献   

14.
上数学课了,陶老师让两个男同学把放在教室一角的一桶纯净水放到讲台上,然后她指着这桶纯净水对我们说:“同学们,这个水桶的容积是20升,你们看,它的桶身的下面部分,也就是  相似文献   

15.
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把其中的一个外面涂上黑色,另一个外面涂上白色,然后装进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冷水。并各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在太阳下面晒。过一会儿,发现温度计的读数不再相同了.放在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较高。这说明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强。  相似文献   

16.
祈祷     
素素把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小纸盒摆在教学楼门口.这样可以让每一个进出教学楼的人看见。黑板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初二(3)班的姚芯同学患了白血病。她家庭贫困,希望大家能为她献出一份爱心。而小纸盒上,素素用红粉笔写了三个字:捐款箱。她瞧了瞧这两件东西.把半根红粉笔放在小纸盒旁边,转身准备离开——马上要上体育课了.她得赶去操场。  相似文献   

17.
一点运气     
她把一束鲜花放在火车站的书摊上,选好一本杂志,然后打开钱包。那束花开始向边上滑去,我伸出手去将花挡住。她当即对我嫣然一笑,接着拿起杂志和花转身走了。当我上了火车时,又在车厢里见到了她,她旁边还有一个空座位。“这里有人坐吗?”我问她。她抬起头说:“没有,你请坐吧。”这样我就坐了下来。我想与她交谈,但又找不到话题,真是可笑。可是我就抬头看行李架。她的那束花放在上面,还有她的蓝色小提箱。我看见小提箱上印着她姓名的缩写字母Z·Y。这个名字不多见,我心里想。火车开动了,驶出站台时,她站起身来推窗子。“等等…  相似文献   

18.
分不开的书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开始上课了.老师带来了两本书。“同学们!”老师面带笑容地说,“这是两本大小、厚薄相同的书,老师随意将这两本书口对口插在一起,看看谁能把这两本书分开。”我们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相似文献   

19.
《青苹果(高中版)》2013,(10):55-56,F0003
一、命题作文1.梦的色彩2.是梦想还是想梦3.有梦·追梦·圆梦4.我想飞得更高请从以上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二、话题作文5.一位妻子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孩子手中。一位职员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理化》2014,(5):51-51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