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步伐,西进序曲开始奏响之际,我重读了郭超人1998年再版本《喉舌论》。小有收获。这部书中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开发西部地区新闻宝藏的重要性,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做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新闻报道,办好西部各省、区报刊,具有现实意义。 (一) 西部地区,或者说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新闻资源是不是就相对贫乏,可报道的东西就更少一些?作者指出“我历来认为,在新闻报道工作上,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记者。落后的地区同样充满着新闻。我作为一个记者就是在一个落后的民族地区──西藏成长起…  相似文献   

2.
在党中央、国务院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我重读了郭超人的《喉舌论》 (1998年再版 ),颇有收获。这部书中有几篇文章论述了开发西部地区新闻宝藏的重要性,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做好西部大开发新闻报道具有现实意义。一  西部地区,或者说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新闻资源是不是就相对贫乏,可报道的东西就更少一些?郭超人指出:“我历来认为,在新闻报道工作上,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记者。落后的地区同样充满着新闻。我作为一个记者就是在一个落后的民族地区--西藏成长起来的。西藏经济虽然落后,但新闻资源异常丰富,是一…  相似文献   

3.
谁选择谁     
一宪 《传媒》2003,(4):23-23
凭敏感寻找新闻素材,选择报道对象,是记者的职责,天经地义。但在本次两会报道中,代表找记者采访的事却屡见不鲜。记者前来看采访题目,不是向记者介绍“我市通信发展战略”,就是要记者写一写“我省电力事业”。弄得一些记者哭笑不得,把这些题目称作地方行业领导的“家务事”。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各家媒体也不惜人力物力报道西部这片热土。我们齐鲁晚报决定由我和刘有才两人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不间断地走完西部10个省市区,边走边向报社发稿。经过较充分的准备和策划后,3月10日,我们飞赴第一站云南省,开始了这次极富挑战性的西部采访。“大开发”的文章怎么做行前,作为报社的青年记者,我们对如何操作这样的报道,心里没有数。西部开发毕竟涉及的面太广、点太多,整个西部对关注它的读者来说新鲜的有价值的信息实在太多,我们不可能也难以逐一采写。经过调研,我们决定围绕读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开设一主题性栏目,名字定为“为西进者探路”。我们认为,作为东部一家区域性晚报,开设这一栏目,可以说是站在了读者角度,可以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增加跟读者的亲近感。这样,读者关心渴望了解的西部经济、社会、文化等状况,我们都可以以一个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重大的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地方党报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结合铜川的实际和地市报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吃准地方市情精心组织策划 新闻宣传,要从实际出发才有好效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地市党报在宣传中央西部开发决策的精神、宣传西部开发的意义内涵及重要性和时代背景的同时,在地方营造一个适当的舆论环境,更需要从实际出发。这就需要新闻单位既要吃透“市情”,又要在这基础上有一个整体的宣传计划,使之有的放矢,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  相似文献   

6.
陈力丹 《新闻界》2001,(5):24-25
任何报道不可能要求永远热闹,但像西部大开发这类报道,由于它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的经济政策,同时带来持续的社会变迁,因此需要与此相对应的可持续报道。我国的传媒也有责任为西部大开发持续提供理性和精神力量。根据现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以下诸话题至少在最近几年都可供传媒持续报道。一,在市场经济手段与政府行为关系方面做足文章西部大开发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便发生在这个领域。面对许多经济行为,一些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有一种赶不走、挥不去的“包办情结”。没有人怀疑政府的作用,但是“政绩”不在于政府直接办了…  相似文献   

7.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8.
苏辉 《新闻知识》2006,(8):76-76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省份,作为党报,经济新闻的生命力更是与时俱进,每个经济动向和一个个系统化变动的数字和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指标构成反映全省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使我们记者有了因数字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新闻和许多新的话题。经常看党报读者会有一种感觉,报纸上的统数字从客观上使读者感到枯燥和沉重,特别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预测,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为此,要求记者在报道统计新闻时,要不断提高统计新闻的可读性,使统计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成为从…  相似文献   

9.
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新闻事业所要报道的历史性主题,有“时代眼睛”美称的新闻摄影,理所当然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关注西部,聚焦西部,为西部大开发这一宏伟事业的发展历程留下真实动人的形象篇章,这里,我想就如何加强西部大开发摄影报道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亢平 《当代传播》2001,(1):11-1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立足当代、着眼未来的宏伟战略,也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定和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与方法,实现相对落后的西部与比较发达的东部在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其中,经济的发展最为根本,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为此,作为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新闻宣传报道队伍应始终站在为西部大开发鼓与呼的最前沿,切实肩负起让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人心、把西部大开发变成西部大发展动力的舆论引导的神圣使命,尤其是要加大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真正突出西部大开发重在发展经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储符琳 《声屏世界》2006,(10):25-26
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有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等等,其中,访问之所以被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访问是采集所有新闻素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访问的环节中,新闻记者最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问。甚至有资深的新闻人认为,一位记者的功力如何,往往就是从他提问的水平中反映出来。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来自于记者现场采访时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1.现场采访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观众的焦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提问要“一针见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因此,新闻记者平时要多…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是抓拍还是摆拍,这是涉及报道思想、采访作风和记者素质的大问题。新闻摄影要坚持抓拍,反对摆拍。抓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四难”:一、发现有价值、出画面的新闻难。抓拍新闻图片,首先要发现新闻,捕捉到新闻,到新闻发生现场,置身于新闻发生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抓拍到新闻图片。但我们的一些作者,背着相机上高山、下海岛、登舰船,转游了十天半月,拍了十来个胶卷,拿出来的片子让人一看,很少有称得上是硬碰硬的新闻。有的作者还是靠采访到的一两件铁闻旧事,找个相似的环境,找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相似文献   

13.
海岛部队高度分散,交通不便,在海岛当兵难,在海岛连队写新闻更是难。在海岛上写新闻,最大的困难是采访难,发稿难,交流学习经验难。然而翻开万山群岛某部的新闻见报统计簿,每年都有五六十篇以上的新闻稿件在省级、中央级报刊发表,该部基层报道员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靠电话线采写出一批具有浓厚“海味、兵味、岛味”的“绿色新闻”,九年来,从没发生过一起新闻失实事件,已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4.
李尚志 《新闻记者》2001,(12):49-50
老的新闻记者都会有一个体会 :一些重大活动的新闻之所以使人感到读来干巴、乏味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消息中缺乏生动、感人的细节。缺乏可读性的毛病也就在这里。而要克服这种消息乏味毛病的关键是记者要千方百计地抓“活鱼” ,把抓来的“活鱼”写到新闻消息里去 ,就会大大增加生动性和可读性。所谓“活鱼” ,这是老记们的新闻述语 ,即抓现场的故事、细节、感人的人和事。回想十七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次采访 ,这种感受就更深了。想尽办法摆脱限制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 ,我同邹爱国同志作为国家通讯社负责采写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的记者 ,提…  相似文献   

15.
记者要想得心应手地完成这样一个新闻生产流程,需要多年的采访写作专业训练。然而,获得这样的娴熟本领,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仅仅靠实践还不够。优秀的记者通常对什么是新闻、为什么要这样报道新闻有着深刻的理解。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个大问题:一、什么是新闻?二、什么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6.
赵俊 《青年记者》2000,(2):31-31
著名记者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发现新闻要靠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要靠对受众的关切和勤奋。新闻是写给人看和听的,一则报道能否引起较多受众的兴趣,是衡量一则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一件大事,也成了今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来自祖国西陲前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团,自然成为采访这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各路记者十分想了解新疆的现状、发展规划与举措.会内会外新闻战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8.
王佩兰 《视听界》2001,(2):59-59
作为舆论先导,西部大开发的报道,目前已陆续见诸各大新闻传媒,然而,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前一阶段铺天盖地的,大多是介绍西部风情,这些介绍和报道,对内地人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特有的大自然风光,了解西部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历史和现状,是极有帮助的,但这样的介绍还只是初级阶段的,仅是面上的,还没有深入触及到西部的“经济开发”这个焦点上,倘要说有“经济”成分,最多只是提醒人们那里的旅游资源值得开发而已,然而如何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还未未涉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闻工作中有所谓“批评难”的问题,不少记者感到写批评性的报道是一大“苦恼”。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这种稿子不好写,不易登,登出来麻烦多。这是实情。然而,如果全面地看问题,“批评难”也不光是难在外界的阻力大,也有难在新闻工作者这一方的。古语说:“事有不成,反求诸己。”解决“批评难”的问题,我们也不妨“反求诸己”。  相似文献   

20.
解维汉 《新闻知识》2001,(6):35-35,34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西安晚报 2000年开辟了《西部大开发》专栏,每周一刊出,每期用稿 5000字左右。作为主要供稿部门,我们要闻部考虑到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要闻都会在一版及时刊出,在这块专版刊登动态新闻将很难保证新闻时效,且流于零碎,于是突出了做专题的报道思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选专题 延伸新闻   几乎在我国周围,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各种新闻事件随时发生着。有些事件以新闻快讯形式报道后,题材本身仍有文章可做,于是我们以这些发生不久的事件和在西安召开的大型会议为由头,围绕“怎么样”和“为什么”,及时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