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江津楹联学会、中山古镇、江津中学、中山镇初中等在江津楹联的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江津楹联教育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地传承江津楹联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应重点作好拓展楹联发展空间、倡行楹联习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论楹联的典型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性是楹联的根本特征.楹联的典型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特殊的手段和方式表现对象(包括人物、事件、风景名胜等等)的典型品格.二重性观照是楹联表现对象的典型性特征的重要方法,其中分为对照式、递进式和流水式.对照式是对立的统一,递进式和流水式是有差别的同一.就楹联的整体而言,差别性是楹联的生命.楹联具有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同样的功能.一副优秀的楹联所起的作用,并不比一部好的小说、戏剧逊色.楹联应当理直气壮地与小说、戏剧等文艺形式平起平坐.  相似文献   

3.
今年暑期到华南、西南等地转了一圈,收集了一些名胜之地的楹联,读后有些感触。何谓楹联?一般来说,楹联是指刻写在人文景点或建筑物(包括庙宇)门牌两边的对联。它和其他对联一样,小巧玲珑,蕴含情韵和道理,古今之人都喜爱,因而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名胜楹联的旨意和写作技巧有些独特之处,本文试以华南、华中、西南地区部分楹联为例,说说自己粗浅意见。一、名胜楹联的旨意名胜楹联的旨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寓理,寓教诲之理,容天文气象、历史人物典经,述抒心理观点;二是抒情,通过描写山水、园林等自然人文景观以致情;三是近似于宣传广告,称…  相似文献   

4.
杭州素有“楹联之都”的美誉,而西湖楹联是西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楹联不仅细致描绘了杭州西湖自然景观之美.还折射出了杭州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5.
卢晓 《学语文》2007,(5):17-17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学的复兴之路有加快之势。作为国粹之一的中国楹联,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的青睐。近几年,不论是高考全国卷,还是部分省市卷都时有楹联试题的出现。一时间,让传统楹联走进语文课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将楹联与语文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楹联的发展,训练创作的基本读物的内在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这众多的对类书籍中,创作中最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对”。杨慎《谢华启秀》体现了对类书籍与楹联的相互借鉴。《谢华启秀》从楹联的题材上来讲,影响了集字联题材的选择。《谢华启秀》是对类书籍与楹联相互借鉴的早期作品,在平仄、属对、注解上都显露出不成熟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民居楹联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徽州楹联的翻译必须要再现传递徽州楹联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徽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徽文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文章通过梳理以前学者对建筑楹联翻译的研究,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对徽州古民居楹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古徽州楹联翻译的三个主要策略:保留形式和形象直译;保留形式和形象加注;改换/舍弃形式和形象释译.  相似文献   

8.
今年暑期到华南、西南等地转了一圈,收集了一些名胜之地的楹联,读后有些感触。何谓楹联?一般来说,楹联是指刻写在人文景点或建筑物(包括庙宇)门牌两边的对联。它和其他对联一样,小巧玲珑,蕴含情韵和道理,古今之人都喜爱,因而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9.
楹联对我和学生们来说是神秘的,认识楹联、走近楹联、解开楹联的神秘面纱,孕育创作楹联的自信心,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以传统文化楹联为载体,让楹联濡染学生,让生命走向厚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它融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诗文、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品。从天子皇帝的殿堂,到平民百姓的寒舍,都能见到它的踪迹。将它题于名胜,则名胜增辉;将它题于古迹,则古迹生色;置它于文艺作品之中,则使作品别具情趣。它是思想的升华,哲理的结晶,文学知识的浓缩。楹联内容博大而恢宏,文采绚丽多姿,种类繁多。楹联佳作,灿如繁星,浩如烟海。在文苑中独放异彩,永世不衰。 笔者从十余年来收集到的楹联中,发现中国甚至外国的伟人、名人与楹联多有不解之缘,他们才思敏捷,擅作楹联,佳作迭出,魅力无穷。现择其典型者,分述于后,并略作说明,与大家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11.
张洪兴 《天中学刊》2011,26(4):116-120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体。楹联产生的时间,有晋代说、南朝梁代说、初唐说、盛唐说、中唐说、晚唐说、五代说等多种说法。楹联的产生,首先要有汉字的基础,因为只有汉字(方块字)才能产生楹联这门艺术;其次,是民俗的需要,这是楹联产生、发展的诱因;再次,是骈文的繁盛,诗歌领域摘句风气的影响,尤其是格律诗的成熟才最终导致了楹联的产生。楹联产生的时代可宽泛地定为唐朝。楹联的发展与繁荣,是受民俗、政权、文人的喜好与创作、书法与建筑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楹联的鼎盛期在清代。  相似文献   

12.
楹联是汉字及其书法艺术同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白雉山的楹联创作有的境界阔大,有的情感细腻,但都格调高雅,用典贴切,富于文采。“气”、“才”、“情”三者兼具是其成功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姚崇实 《承德师专学报》2003,23(1):33-35,42
布尼阿林的诗词和楹联并茂齐芳.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气势恢宏,善于化用前人章法、句法和句子、词语,格律精严,富有时代气息.他是一位有成就的当代诗词楹联作家.  相似文献   

14.
即将问世的万震球《应酬楹联心法》体现了作者德性的再升华及楹联探索的新视点。该书有以下特色:一、创新了楹联天地,进入应酬楹联领域。二、丰富了楹联理论,作者从多年应酬的切身体会中概括出若干理论,基础扎实。三、增广了楹联视野,对楹联的分类更为深细。四、贡献了楹联读本,作者总结出众多撰联法则传授,等于向初学者"面授机宜",全书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4,(1):33-33
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4,(2):33
正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先提出古典诗词创作现状,应对初中生诗词、楹联教学进行尝试,再谈应从初中生开始尝试写作诗词、楹联,语文教师要掌握古典诗词、楹联创作知识,并进一步具体介绍写作知识,初中生尝试古典诗词、楹联创作的作用,古典诗词、楹联创作重在修改,最后强调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有清一代是楹联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一批楹联大家。本文从郑板桥的题竹联、题茶联及其楹联的美学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郑板桥楹联的成就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黎琳 《语文知识》2000,(7):30-31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像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语》、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谈》等都曾提到。《楹联丛话》说:“尝闻纪文达(即清代乾隆时学者纪昀)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等都有记载。如《蜀梼杌》说:“蜀末旧宋  相似文献   

20.
古诗已老? 走访各中学,文学社常见,独立的诗社却不常见,专注古诗词楹联文化的学生群体更少见.身处21世纪,科技尖端,潮流迅猛,但古典韵味十足的诗词楹联,除了出现在书本、试卷上,大部分同学平时接触并不多.看身边朋友的流行阅读书单,《楚辞》《唐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楹联大全》等书,似乎已踪影难觅.不得不问一句,古诗是否已脱离当今中学生的兴趣范围?难道,对联远去古诗已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