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卷”的生成机制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向内部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的发展,出现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具有量与质两个层面的判断标准,表现为在有限空间内对物质资源的激烈零和竞争。破解内卷的路径是消解对物质资源的过度追求,改变竞争方式。当前教育活动被量化为“分数或成绩”“金钱”“优秀”等与教育本质相偏离的“物”,造成了教育领域的零和竞争。破解教育“内卷化”需要纠正竞争观念,重构教育评价方式、落实科学的学生生涯规划和倡导合理的赏识教育来逐渐消解教育“内卷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学术内卷是群体内部出现的一种“论文数量虚假繁荣而无实际创新”的怪象。以“内卷化理论”审视研究生学术内卷具体化表征发现,论文发表成为毕业答辩、授位衡量“门槛”;科研成果作为读博深造、就业考核“筹码”;学术成果视为学科评估的“附加值”;学术资本积累变成评优、获奖的“硬通货”。研究生学术内卷产生机理主要归结于“破唯”评价标准的模糊认知;高校内评价主体“权力转让”;社会外部“僧多粥少”遴选机制;学位点“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问题。为了抑制研究生陷入学术内卷怪圈,需要重构内部多元评价机制,挥舞好高校科研评价“指挥棒”;正视“第三方”评价人,强化导师培养的主体责任与意识;倡导人才培养多元分流,疏通研究生职业规划“分岔口”;淡化“数字化”发表倾向,塑造研究生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3.
内卷化是指单位投入的高密度而边际效用的减少,其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是效率的低下、高等教育领域是学科的无效分化、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复研究等等.教育的内卷化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内卷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 《教育探索》2012,(3):11-12
农村教育“内卷化”是社会发展失范的一种表现,它将造成社会合理流动割裂、读书无用观点抬头和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等社会危害.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和农民教育观念改变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转变农民教育观念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内卷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卷化是学科发展中出现的一种表面"繁荣"与实质"停滞"混为一体的焦灼状态。教师教育学科正位于学科内卷化发展的临界点上,其直接表现是"虚假繁荣""表面强势""一味体量扩张"。学科范式突变是破解教师教育学科"发展路径依赖"的基本原理,其切入点是:选好学科生长的突点,激活学科增长的动能,治理学科发展的内外关系。当代我国教师教育学科质变正迎来新机遇,其中社会需求高涨、研究队伍膨胀、学问积累激增等最为明显。面向未来,教师教育学科走出内卷化困境的行动策略包括:学科热点驱动策略、学科基础夯实策略、学科内能释放策略与学科基质提炼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访现象的勃发,在制度上源于信访者利益表达困境,在观念上源于对最高权力的迷信,以及个案有效性支持下的路径依赖。信访问责考核机制构成了地方政府接访、压访的动因,加之信访机构职能的虚化导致的信访积压,更激发了上访者的动力,强化了上访群体的认同感,形成了信访的新样态,导致一轮又一轮上访潮。地方政府基于中央维稳考核的压力下,信访机构数量膨胀,反而让信访反官僚主义功能日益被自身的官僚化所取代,由此形成了信访制度自身强化的悖论,信访现象内卷化的循环。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管理存在组织管理内卷化、利益分配内卷化等现象,利益内卷化加剧了组织内卷化,引起学校管理耗散失能、创新乏力、教育生态恶化等负面效应。走出中小学管理内卷化困境,必须坚持以师为本,深化制度建设;加强校长职业化建设,夯实校长职业伦理和管理能力,提升学校治理效能;优化育人生态,让教师构建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高校间竞争和辅导员自身定位等方面的原因,该队伍存在“管理细而不精,有量无质”“标准职责弱化,忙非所责”“体系程序繁杂,表面繁荣”“职业规划模糊,偏离目标”等“内卷化”现象。要有效破解这些困境,助力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需要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健全良好工作机制,纠正现有考核机制,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的内卷化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在当前城乡二元分治结构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陷入发展的内卷化状况。从其形态看,制度缺陷、内在需求及农民组织化导致其内生型内卷化;城乡壁垒、教育目标复制及雷同、精英阶层的教育寻租导致其外源型内卷化。这两种形态的内卷化均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红利、农村教育目标独立性、增强农民群体在教育决策中的话语权、打破精英阶层的教育寻租等措施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卷化:农村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卷化理论为农村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在功能发挥、目标定位、改革方式及观念文化层面延续着内卷化的机制,这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并使之愈演愈烈的更隐蔽的因素.在推进农村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注意由内卷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内卷化”的逻辑前提是农村教育边际效益递减和农村教育发展路径锁定,造成“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境。然而,农村教育边际效益递减的提法混淆了教育投入的效益下降和效益递减的区别,忽视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市场环节;农村教育发展路径锁定的提法未能理解教育离农是农村教育的内在动力,教育依赖是农村教育的文化底色。以农村教育“内卷化”解释农村教育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在人口流动背景下理解农村教育价值,可能造成教育价值误判;另一方面不利于在城乡一体化中理解乡土文化,可能造成传统文化教育式微。农村教育的困境仍在于发展不充分,需要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继续坚持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教育发展的内卷化,在深层次上关涉教育主体内在观念、情绪情感的内卷化。以“内卷化”为视角,考察教师内在教育视界的情感样态,发现教师教育情感受转型期社会多元文化“价值失序”、教育工具理性思维及人之身心复杂性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教育价值观的困惑、教学实践的机械化处置与路径依赖、自我关怀的弱化与发展停滞的内卷化病征。为此,宏观上需精准把握教师所处的社会-学校-人际文化生态,以文化认同引领教师教育情感生成、深化的价值生态;中观上以制度保障规范师范生的养成教育,以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培育师范生的情感-人格素养;微观上以人文主义方法增强自我关怀与认同的内生力,促进教师教育情感的充盈与升华。  相似文献   

13.
在解释弱势阶层子代如何在学校中完成文化再生产的已有路径中,一种路径认为学校中切合优势阶层的文化霸权对于弱势阶层子代构成了无形排斥,一种路径认为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中的消极与抵制促成了其自我淘汰。本文认为,一方面以绩效为主的学校文化未必完全符合优势群体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弱势阶层子代面对学校时未必全然消极和抵制,更有迎合与努力、依赖与信任。文化再生产的成功既有赖于结构的作用力,也需要身处其中的行动者参与。"内卷化"概念的引入,为考察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过程中更长时段、更加隐匿的文化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不同于"专断-排斥"、"抵制-淘汰"的另一种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教育发展呈现出内卷化.这与转型期教育的文化困惑、教育非理性转型和教育失调有关.而破解教育发展的内卷化,一方面需要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需要跳出教育,从社会、文化转型入手,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时代美好社会建设的视域,厘清“内卷化”概念的原初意义和扩大化内涵。“内卷化”现象生成是因为部分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建构感到焦虑、对人的发展目标发生了“偏离”和现阶段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等。为此,应正确引导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看待美好生活,以美好生活的人本取向追求自我发展,同时,建构良好的制度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出现很多大学生盲目竞争现象,大学生“内卷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认识与把握大学生“内卷化”的实质与表现,深入分析“内卷化”的外部和内部原因,更好地破除“内卷化”不良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借助思政课主渠道,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以“双创”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改革是保障教育公平,坚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构建教育良好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双减”《意见》的落地,教育内卷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仍呈现出“形态变异”“边减边增”“不减反增”的现象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根源,并基于“双减”格局下教育内卷化的哲学基础,提出教育内卷化的破局之道在于去内卷化,而关键在于维护教育公共性、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提升公立学校办学水平,深化教育公共治理变革、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这是开展协同治理,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的当下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教育“内卷化”的制度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石,是巩固个体终身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内卷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基于效率优先下的社会分层作用弱化;基于增长趋势下的教育治理形式化凸显;基于维持状态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固化的现实危机。究其根源,在于多重制度性因素的累积影响严重,其中"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导致了教育治理的形式化;"城市主导"的外控型教研室制度导致了需求表达的闭塞性;精英理念下的教育投入机制导致了资源倾斜的绝对化;市场导向下的生源流动机制导致了教育追求的异变性。如何消解农村基础教育"内卷化"是当务之急,急需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治理理性;构建高效的多元利益表达机制;打破制度渐进变迁的路径依赖;定位基础教育本质的价值排序。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高校在学生招考、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性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综合类或文科类高校存在明显区别。文章以安徽某理工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得出结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执念、群体焦虑、择业困境,及身心分离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非理性竞争、目标手段异化,及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诸多因素的交织缠绕。因此高校需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大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培育大学生理性的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20.
内卷的产生机制与教育内卷的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卷是在有限发展空间内的零和式激烈竞争现象。内卷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空间有限且封闭,竞争规则是排他性的零和游戏,在这样的竞争中,投入增加但社会总量并没有增长,无法形成个人收益和总量增长共赢。内卷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存在于特定的人群和情境中,只要是在有限空间内的激烈零和竞争都会产生内卷现象,破解内卷的途径是打破空间限制和改变竞争方式。当前教育内卷化产生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与中产阶层子女的教育需求不匹配,以高考为代表的具有零和特征的考试竞争及考试内容的封闭造成教育的双重内卷化。解决教育内卷问题应统筹处理好拔尖人才培养、教育公平和教育内卷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可以从增加上升通道和拓宽考试内容2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