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制度既是专制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又是专制政治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幼年时期 ,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专制制度的形成时期 ,具体特征表现为少数人对文化的垄断 ,即垄断型的文化制度。这不仅与当时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低水平发展有关 ,而且是“学在官府”的知识垄断局面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巢湖流域文化历史悠久,巢湖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容,形成了颇具湖区特色的文化形态。先秦时期巢湖流域文化呈现延续性,独特性和交融性,开创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思想,着重阐述了诸子百家在音乐思想方面具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性问题,并对各家音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早在原始社会,淮河流域已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及文化交汇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地位独特;夏商周时期,淮河流域是中央王朝青铜及铜原料等战略物资中转的重要地区,该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先秦是中国200万年悠久史中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明的幼年时期。猿人呈现出由江南向江北发展的趋势,古人、新人则呈现出江北比江南较为进步的发展趋势。新石器时代的"六大文化区"中,黄河中游、下游(广义的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地区的文化,呈现出比"四夷"地区先进的景象。夏、商、周王朝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均在中原地区。华夏与四夷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为秦国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论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关系。从狭义的华夏文化(中原文化)来看,东夷族曾创造出比中原华夏文化先进的史前文化,并积极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形成;商朝以后,中原文化在吸收了东夷文化以及其它文化发达起来以后,开始反转过来给东夷文化以巨大的影响;西周时期,东夷人的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逐渐被融合到齐鲁文化中去。从广义的华夏文化来看,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并列,属于组成华夏文化的一个子文化。  相似文献   

7.
因为地理环境的制约,嘉陵江流域并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而是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由于地缘的优势,它们各自受到周边地区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并在不同时期演变为不同的文化空间,而最终成为大的区系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广东地区的民族变迁和考古文化与中原以及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均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认为,形成广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既与中原有联系,又有差别且具有地方色彩;夏至战国末,广东地区的民族(含部族)在社会制度和民俗方面比之中原及岭北先进的民族或国家相比是比较落后,但其经济、文化还是缓慢而逐步地向前发展着,华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文章还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文化进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海地区人类活动虽然较晚,但其原始文学、三代文学却基本上与甘肃地区同步,从对东周以前和春秋战国时期青海的民族文化发展情况的考察来看,都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否,除自然地理原因外,自身的进取和接受统一国家的管理起着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并有人类起源之地的说法。考古中发现较丰富的先秦时期云南地区古化资料,为研究该地区氏族、部族、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依据,研究证明云南民族与华夏诸民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与融合,并对我国经济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考古材料揭示了先秦古井的开凿技术与管理水平。井是人们日常饮食生活所必需,井水用于饮用,用于农业灌溉。古井用于“市井”之称,用于地名或人名之称,用于军事生活。不仅如此,古井还用于精神生活,或是理想生活的寄托,或被赋予悲凉与神秘色彩,赋予宗教祭祀色彩,发挥着特定的比喻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透过先秦典籍、出土文物、活着的民歌和立体的民俗,可以窥视先秦时期信阳民歌在其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的文化形态。信阳民歌巫风交错的意象和率真无羁的性情得到了顽强固守。  相似文献   

13.
钱国旗:今天我们交流讨论的主题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 文化政策是统治阶级实施文化管理和意识形态统治所采取的规章制度、原则要求、战略策略的总称,直接表现了统治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自觉、文化意志与政治利益。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政策正是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先秦法治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封建地主经济的崛起 ,为法治思想的萌芽和生长提供了植根的土壤 ;诸侯争霸、群雄割据 ,为法治思想的推行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言论开放 ,学术自由 ,为法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并有人类起源之地的说法.考古中发现较丰富的先秦时期云南地区古文化资料,为研究该地区氏族、部族、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依据,研究证明云南民族与华夏诸民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与融合,并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敬老尊贤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良传统,并且已经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统治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养老思想和制度。主要针对先秦时期的敬老养老思想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智辉 《教师》2012,(5):123-124
先秦时期既是中国寓言发展的开端,也是其第一个辉煌的高峰。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除了文学自身因素外,更是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和学术争鸣的展开在文学领域中的投射和反映。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两床的文化专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宋代最高统治从未钦定任何思想体系为官方思想,更未以暴力手段保证某种思想在思想界的优势地位,实行着一种貌似开明的化政策。但在实际上,他们以科举考试为枢纽、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确保儒 学在学术界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优惠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类书的编纂加强对士人的控制,从而使士人宗崇儒学,依赖皇权。这是一种典型的诱导型化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据史料栽,我国的丝织业起源于新石器晚期。到战国时期。丝织工艺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了我国早期丝织文化起源早、分布广、用途多、品种丰、技艺精等诸多特色,为我国成为“丝国”及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世界纺织技术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元,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先秦时期的岭南文化包括独立发展期和百越文化期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多元化经济格局,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开始萌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几何印纹陶开始出现。在后一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多元化经济格局进一步发展,几何印纹陶从鼎盛走向衰落。同时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岭南民俗。此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