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媒介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传者中心发展到受者中心。但随着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消解,于是有人提出传受合一的理念。但在当前媒介形势下,传受真的能够合一吗?我们又该怎样去建立和谐的传受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当中,成为一种生存方式。面对技术带来的效率和利益,现代人以技术崇尚作为对技术强力召唤的回应,然而技术恐惧的意识也开始出现。数字出版是技术进步推动下出版产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将数字出版的发展纳入健康的轨道,我们需要在技术崇尚与技术恐惧的张力中,充实利用技术的智慧,担负起技术责任,以达到理解技术、驾驭技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莫梅锋  刘欣 《新闻界》2007,(4):14-16,43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4.
论数字时代的内容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流程中广泛应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界线已经消失,用技术属性定义的数字出版概念难以准确表述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新型出版业态.本文深入探讨数字出版与数字内容出版的区别,分析数字时代内容出版的本质和数字内容产品的主要形态,诠释数字内容出版的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行业内的每个参与者,不应只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考虑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业内寻找一种更平衡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发展的平衡,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厘清各方关系,明确各方在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寻求创新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4,(2):56-58
在这样一个资讯的时代,任何产业都离不开媒介对产业信息的传播,而消费大众往往也通过媒介对获知产品消费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也获得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如何对产业媒介进行相关的认知和理解,2004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出版传媒论坛"无疑是在这方面做了努力,值得高兴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华夏出版社副总编辑王一方、《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解玺璋、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制片人华越等无论是媒介代表还是产业代表,大家都说了一些务实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百度百科PX词条、保定副中心炒作、文章上头条事件为例,研究多媒体平台下,网民的非理性行为,以及媒体核心价值观缺失问题,研究发现网民对科学的轻率、对事实的捏造、对名人隐私的窥探,其实是对知情权的亵渎,是媒介素养不高的表现,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媒体的核心价值观:社会效益至上,充分发挥舆论引导职能,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认识到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  相似文献   

8.
探索和营造和谐的传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大众传播都包含着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包括行的互动和心理的互动。传受关系就是传播者和受众互动的产物。互动形成关系,而关系的性质、状态又会提升或削弱互动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权威的消解与受众的转化:数字出版时代传播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数字时代,一种新型的传播关系正在孕育并改变着我们对出版传播关系的传统认识.它突破了"传者中心"与"受众本位"旧有观念:一方面要求扬弃传统意义上的传者,打破了作者的权威,分化了出版主体;另一方面,"受众"这一传统概念开始被改造,由被动变为主动,群体化的受众开始转变为个性化的受者.这种新型关系要求数字时代的出版应该更为关注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需要,其终极指向应该是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传播关系是大众传媒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大众传播的重要基石。但良好的传播关系并不会自然生成,而需要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特别是传播者一方去营造,为之建立、创造必要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是指使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的一种出版活动,不仅包含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编辑与出版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还包括将传统的印刷出版内容数字化的行为,所以它属于一种以传统以及现代化的数字资源的立体化为依托的一种出版形式,是出版界一场新的革命。本文从什么是文字编辑的基本职能以及在数字出版环境中编辑工作的主要责任,以及需要被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出发,对数字出版环境下文字编辑的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知识文明的数字化传承储备,数字出版产业在近年的信息化浪潮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随着媒介迈向融合互通,数字出版的生存环境及内容需求等外部属性发生了巨大改变,为其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用户的选择和技术的进步也为数字出版业的进一步成长孕育了潜在的发展良机.如何转"危"为"机",实现更加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不得不思考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织网"的Web2..时代,无数普通人成为信息的主动生产者、发布者、传递者和组织者,并以新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这种全新的传播生态中,组织与外部环境(尤其是普通社会公众)是依据怎样的关系进行信息交互和传播活动的呢?与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传者一受者"关系相比,组织与普通社会公众的传播关系是否出现了新变化?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在Web2.0时代,由于普通社会公众在传播过程中地位和力量的上升,在组织面对社会公众进行外部传播活动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正逐渐演变为更为平等的、双向互动的、充满人情味的"对话者"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陈婷婷 《新闻前哨》2021,(8):103-104
信息化高速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出版社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积极寻找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对内容资源进行多元化开发利用,探索知识服务模式,更新运营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出版领域信息化发展较晚以及体制原因,大多数出版社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辅出版行业,专业内容资源、数字技术手段和服务未能...  相似文献   

15.
"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梅锋  刘欣 《新闻界》2007,(4):14-16
本文结合《超级女声》个案实证研究"传受合一"传播模式.试图构建一个既能清楚客观地揭示"传受合一"的内在机制,又具普遍指导意义的"传受合一"传播模式的现实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业界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认识经历了技术中心、内容中心和读者中心3个阶段。技术中心论关注技术引起的传统出版编印发等业务环节以及读者阅读概念的整体重构;内容中心论使出版业回归内容主题,从强调技术体系的自我构建,转为多主体产业发展链,为开放式发展出版业打开了大门;以读者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内容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及出版市场,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及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理念。基于读者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理念,才是更好地发挥技术、内容资源的效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从"宣传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显示了其艺术传播地位的独立,也体现了中国广播电视艺术的本体的自觉;而"传-受"关系的确立则是基于传播文化的本性,并且构成了广播电视艺术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进而,也正是基于"传-受"关系而建构起一个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场;它一方面能够促进并制约着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反馈,另一方面,更能够有效营造生动活泼的广播电视艺术传播的"审美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在近些年呈现出了高速的发展态势,这也就给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兴行业在逐步崛起,为了让传统媒体能够走出困局,需要结合数字媒体对资源做出整合,继而更好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获得跨界整合的效果来谋求共同发展。出版行业也在新的媒体环境当中受到较大的冲击,传统形式的纸质媒体在面对数字媒体的时候,呈现出了更高的不确定性。而正是在这样的媒体市场环境当中,数字新媒体跟纸质媒体之间的关系给行业内部带来了新的思考,怎样才能对二者之间的整合渠道做出更好的构建,成为了每一个媒体人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美术出版在数字出版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扩大其内涵和外延,抓住"读图"这一时代阅读趋势,以图文并茂的内容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然而,美术出版并未能逃脱读者分流、市场份额缩水等数字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文章在分析传统美术出版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数字出版的时代背景,分析机遇和挑战,为传统美术出版的未来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数字出版在内容供给、产品形态、传播渠道以及出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出版“十四五”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出版营销作为数字出版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同样经历着营销体系的全方位变革。为此,文章指出了数字出版营销的变化,归纳了当前阶段数字出版营销的主要方式,由此反思和展望数字出版营销的策略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