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是以人为本,人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变成了主体性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人自身的活动构成了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由逐步走向自由的过程,人本身的自由程度是发展的标识。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他一方面认为"经济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并积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利己是"经济人"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经济人"也必须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社会将会崩溃。利他是"道德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追求幸福是每个个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追求财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船山"人"论     
对人的关注,是船山学的主旨所在。船山学的人文精神立足的是人,关注的是人,提升的是人。船山对“人”的关注与论述,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与人的价值,突显了中国人文传统的主题,闪烁着人文启蒙之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6.
说"感动人"     
如果要问最好的文章是怎样的?那么,我十分明确地回答:是能够感动人的文章。文章写到能感动人,也就到顶了,没有更好的了。当然,如果细加区分,感动人本身也有等次:比较动人的,非常动人的,震撼心灵的,等等。但总的说来,都叫感动人。  相似文献   

7.
说到“自我”必然涉及到“我”。“自我”即人本身 ,“我”即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 ,每一个人都是由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他的自身这两部分组成的。明确“自我”与“我”的含义 ,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对于理解“自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性。人的行为是有两元性的 ,即由“独立行为”和“角色行为”这两部分组成。倘若我们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每一个社会 ,每一种文化 ,对各种社会角色都规范了一整套角色期待和行为准则 ,教师该做什么 ?学生要怎样做 ?家…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我所在的跨国公司的共同工作语言。除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外,公司的每位成员都用自己特有的风格书写英语。英国女王用简练树立了英语标准,而其他国家的人书写英语时却反映出其特有的民族背景:如法国人着重细节,德国人喜欢直爽,西班牙人爱好夸张,荷兰人表现倔强,日本人乐于重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塞利说:“就像我们渴望获得承认一样,我们害怕受到谴责。”然而,批评伴随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作为社会的人,人们需要彼此了解,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对自我行为与能力的评判。来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善自我。因此,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一生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批评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重要的管理和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命题,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间,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人在生命的早晨还是孩子,用手脚爬行,到了迟暮老年,他柱着拐杖,作为三只脚.所谓得意,仅就谜语所包含的人的形体而言罢了,与我们探讨的命题究竟无大深意.但是,斯芬克斯之谜和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倒是补足某种思想"忘却"的警策之辞.  相似文献   

11.
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教师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教师则是一个个“社会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作为“社会人”,教师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必然要与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各色人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尤其是置身于当今这样一个社会关系相对丰富、复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课题。他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来,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丰富多采,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康德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道德教育是使人能够称之为人的途径之一。我们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构建"立体式"道德教育。它既吸收各种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因素,又具有普遍性意义,其简约性和可操作性十分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前言]人物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每个人的个性都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思想品质,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描写一个人,就要写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只有写出了这个人的个性特征,人物才有生命力,文章才有可读性。下面两篇文章,语言清新。  相似文献   

15.
“四合院”与中国人“亲人天伦”融为—体,与中国人儿女恋情化成一片,与中国人心目中最深最重的情愫不可分割,是最动人、牵情的“诗意”性建筑空间,也是中国入世与自然和谐共存并导向入世深醇友情的最具“诗意”的建筑空间。“四合院”中保藏着每个人奋斗的遗痕,是励志的空间设置,又是守志的预留空间。当代中国实施“四合院原则”也有利于“中国式养老”。  相似文献   

16.
"忠",不但是对人的道德评价,而且表现了人的思想修为。研究韩愈之"忠"的特点,是为了弘扬民族的文化精神,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名字叫张鲁嘉。从名字你一定能猜出我是哪里人了吧?对了,我是山东人!严格地说,我爸爸是山东人。爸爸常跟我说,山东是出好汉的地方。《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多出在山东。著名的孔夫子,也是正宗的山东人。所以父母给我起了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值得称道的山东人。  相似文献   

18.
李菲 《湖北教育》2010,(7):22-23
关于“人中人”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8年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知道民国中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就没有人下人。”在陶先生看来,所谓“人上人”是指那些作威作福、盛气凌人的人;“人下人”则是指那些奴性十足、盲目奉迎、失去自尊的人;而“人中人”则是陶先生心目中理想的育人标准,会学习、爱学习、懂生活、感情丰富、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敢于承担、快乐幸福等则是“人中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使学生掌握语、修、逻、文等有关的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使学生在掌握语、修、逻、文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获得写作技能。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人不一定写作能力就强,这有个经常运用、熟能生巧的问题。现只就如何使人"巧"谈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职业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生命发展的需要。但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社会需要、社会标准却遮蔽了这种本原性的需要,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功能异化为开发人的职业技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狭隘的功能定位下,职业教育不再是“育人”的教育,而是“制器”的教育。正如西方学者达拉里(M,Dallaire)所言:“教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