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文章以现代历史地理学之学科体系为基本框架,对百余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做系统归纳,并对其中存在之弊病做了简要评说,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北朝时期河淮地区是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亦是诗歌创作最兴盛的区域之一。现可知60余位文士在此创作百余首诗。该地区包括中原和齐鲁两个文化区,中原地区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该时期大部分时段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文士云集,故该地区是河淮地区最主要的诗歌创作地,占河淮地区诗歌的约九成。北朝中原诗以应诏、咏怀、联句等为多,还出现了北朝时对七言隔句押韵诗的初步尝试。齐鲁地区诗歌创作拓展至胶东半岛,首次出现对黄海、渤海交界处海域的描写。对于北朝河淮诗的考索分析,亦能为该时期诗歌史、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馆系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文化馆所的统称。各馆文士因所从事职务的不同,社会角色内涵和规定性也彼此相异。文馆文士或在朝或在野,朝野之间的迁转促使文人地域空间流动。因此,从社会角色这个特定角度来考察文馆文士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文士群体共相,二是文士角色流动。通过对文士社会角色的研究,以期引起对唐代文士群体性和流动性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
北朝本土作家群研究历来为研究者所忽视。以作家群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细致的梳理,辑录北朝本土作家共有312人。这庞大的作家群在分布上呈现出了不均衡性和向东拓展的地域走向两方面的特点。该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从整体来看和当时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以及文人的心理价值取向密切联系,细究各文学区域自身地域分布特点的形成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的地理界定和历史地位入手,着重结合冀州地区人口流动的由外徙内和由内迁出两种类型的史料,分析人口流动的特点.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中南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且在精神层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学体现出大融合、大学科的特点,这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和理念不谋而合。文章试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诠释历史地理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民族融合、经济开发和政治制度三方面作具体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使古老的中国文明得到了新的发展,为更加恢宏昌盛的隋唐时代的中国文明作了准备,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唐代史学之所以获得长足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若干历史事实的具体考察和分析,较深入细致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史学在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和史官制度等方面对唐代史学的重大影响。从而较为明晰地勾勒出我国史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地记以州郡记为最多,而州郡记中近半者,是作者记载自己的家乡,且作者多为文化士族;这种状况既是当时门阀士族重郡望的表现之一,也是本土地域意识发展的结果。地域意识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心理认同,是人与地的一种自然情感。各地都有其地域性,或起因于自然条件,或因历史传统、社会条件而产生,亦源于其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者。魏晋南北朝各地地记发展的不平衡,既反映了诸州地位与传统的不同,也反映出各地士人地位和心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作为民族历史与传统的既存形态,与之保持高度同步,展示了整体性。因此,各历史时期由时代特征所制约,既存的文化形态必然与之相协同,诸如观念结构、政治模式、人才与教育模式、情感等,无不如此。魏晋南北朝文化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充分反映了作为历史与传统转折期的时代特征。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和传统一样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其生成始便保持着发展与生命力,从未被其他具体文化所取代。对于中国文化的这一特殊性状,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历史阶段,儒学衰落.玄学兴起,士人们从庙堂政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走向历史的前台.在大起大落、盛衰荣枯频繁交替的时代里,士人们在或超脱、或悲痛、或忧愁、或歌、或哭之中凌空高蹈、张扬个性,演绎了时代人与文的丰富主题,呈现丰富多样的审美形态;文士们骋才使气,扬葩振藻,为我们展示出一幅独特的文坛画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地理学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不断扩大和深化,传统的历史学和地理学研究方法凸现出局限性。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应在科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的指导下,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历史地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15.
北朝是佛教寺院经济发展扩张时期,寺院在经济资源的配置方面显示了其积极自主的特点.在经济制度规则的约束下,无论是对于劳动力、土地以及资财等资源的获取,抑或是资源财富的经营活动,都表现出寺院经济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方式.王权社会的国家暴力,依然对寺院经济有着强大的干预能力.研究北朝寺院经济的资源配置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北朝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乱,隐逸思想流行,文士们创作了许多隐逸赋。魏和西晋时期表现的主题是避世远害、弘扬自我;东晋以后则多出于山水之恋。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民族史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史观发生突出变化的历史阶段。这种变化从它的历史形式来说,体现在民族观与民族政策等方面;从史学形式来说,则在史家的主体认识、史书的编撰思想中得到了更为具体、深入的体现;在民族理论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理论总结,成为历史形式与史学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并勾勒出这一时期民族史观演进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18.
华东师大历史系刘精诚先生的两部魏晋南北朝史著作——《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已在不久前分别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 刘精诚先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和教学已有30余年。从1964年在《历史教学》上发表《拓跋族的兵制与土地关系的变化》一文至今,他已发表了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论文20余篇。近年来,他致力于对北魏孝文帝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及各种学报上的专题论文已近10篇。此外,还发表了关于北魏末年人民起义等专题的系列论文多篇。《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这两部著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地主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玄学兴起,对这个时期史学有一定影响,但从根本 上影响这个时期历史撰述的还是名教。名教观念与这个时期史学相互作用,以不同的形式,把门阀意识浸入史学 之中,从而使宣扬名教和正厉风俗成为这个时期历史撰述的重要旨趣之一,而且正史中开始以孝立传。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研究有了整体性的新变,学界的研究主要从庄子、玄学、诗学、美学、山水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态人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意义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在专题研究、解读研究对象、开辟研究领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深度透视和整合把握的理论性突破,从哲学思辨的理性分析中,找到了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山水文化对庄子思想的接受这一文化现象中的一些基本思路,即庄子哲学思想、诗性精神、艺术原则、人格心理等和山水文学的关系,钩沉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文化现象的历史纵向传播与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