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拂去历史的尘埃,沉浸在《茶馆》的艺术世界中,再一次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世态人情的谙熟,对中国传统文化洞察的敏锐。小小茶馆、三个时代50年历史、数十个人物的命运沉浮,这是一个多么庞大、复杂、充满变数的题材。但老舍细观密察,剥茧抽丝,硬是从中拽出一条主线——即人物灵魂深处的文化积淀以及它对人物命运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鲁讯化方向是在本世纪民族发展过程中反复被证明的命题。其在新时代的内涵为:破“恶声”论,创新求变,是中国现代化革新的精神路向;强调“立人”思想,为中国现代化生成变革的基本立足点,人格魅力和化品格,是新时代民族化的前进方向与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巴蜀文化给予过强烈关注,将《蜀碧》视为“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并直接体现在对国民性的思考中。又在邹容《革命军》关于国民奴隶劣根性的批判中,找到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他对“五四”青年时期巴蜀作家群给予了充分地评说,并且大量编选巴蜀青年作家的作品。对巴金、沙汀、艾芜、周文等巴蜀现代作家给予过热情扶持。现代巴蜀作家沾泽于鲁迅甚多,他们对“鲁学”的建立,也贡献颇大。吴虞、郭沫若、敬隐渔等对“鲁迅学”的建构,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黎 《海外英语》2014,(5):138-139,150
布尔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式: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体制形态的文化资本。该文主要运用前两种形式的文化资本对鲁迅硬译的形塑以及硬译对文化资本的生成做出解释。硬译与体制形态的文化资本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鲁迅文化方向是在本世纪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反复被证明过的命题。其在新时代的内涵为:破“恶声”论,创新求变,是中国现代文化革新的精神路向;强调“立人”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化生成变革的基本立足点;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是新时代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与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翻译研究无疑应该置于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之下。本文以文化层次结构和文化进化论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并吸收Popper的哲学思想,试图给翻译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里,翻译被看作是一个由浅而深,由表层到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是由文化表层翻译、文化中层翻译、文化深层翻译以及零翻译所构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提出了五个翻译模式,尝试性地对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进行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翻译研究无疑应该置王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之下.本文以文化层次结构和文化进化论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并吸收Popper的哲学思想,试图给翻译研究提供个理论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里,翻译被看作是个由浅而深,由表层到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是由文化表层翻译、文化中层翻译、文化深层翻译以及零翻译所构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提出了五个翻译模式,尝试性地对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进行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来探讨客家山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指出文化翻译观对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指导作用及解释性,为客家山歌的传播做贡献。因为文化负载词种类的特殊性、复杂性,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站在中国语言改革的高度,从改造整个中国语言体系的角度,提出“硬译”和“欧化”的翻译主张,目的是在汉语中输入新的内容和输入新的表现法,从而改进中文的文法和句法。鲁迅的这个翻译主张在中国近代译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可是竞遭到了强烈的攻击甚至漫骂。鲁迅“硬化”和“欧化”的主张对汉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英语的发展史充分证明鲁迅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死魂灵》作为鲁迅晚期翻译实践的代表作品,其译笔的语言风格表现出强烈的"鲁迅风","硬译"色彩则有所淡化。本文即试图通过几个译本的比较,探讨鲁迅的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并揭示鲁迅是如何在翻译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将翻译在语言形式上的革新诉求与具有政治功利性的社会改造行为相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运用文化翻译现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鲁迅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翻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自己的关于翻译的独特看法。从鲁迅翻译活动开始的原因,到所采取的翻译方法、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目的,多方面探讨鲁迅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家族社会结构,派生出伦理差序关系,影响波及后世熟人文化、人情文化和平均分配理念,造成对社会法律公正持怀疑态度。因为传统儒学文化具有显明的现世思想,社会缺乏神性宗教和神性敬畏,实用主义色彩浸染了民众心理。朝代不断地更替,国家心理被动。依赖文化传统,我国延续了悠久的历史文明,形成了民族多元化和思想包融性。认识历史文化对国民性影响之深远,有利于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理解当今社会存在问题的历史根源、国民性之改变和未来社会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16.
陈琦 《中学生英语》2013,(Z5):104-106
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层面上的解读,更要深入了解源语言和译入语间的文化差异性。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已经引进了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本文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英文电影名翻译的特点出发,对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语言层面和文化因素的问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分析了鲁迅的翻译观所包含的五大方面"目的"观、"词句"观、"硬译"观、"重译、复译"观、"批评"观.通过分析鲁迅自己以及其他学者的论述,较系统地阐明了这些观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分析鲁迅翻译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动因,研究表明:鲁迅主张直译与硬译策略,在后期硬译策略更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特殊时代背景、翻译目的以及读者的期待等客观历史事实的规约所致,且译者及其所代表群体的共同价值认同心理将在其践行翻译思想的过程中予以反映与折射。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苏珊·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的分析和解读,旨在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该翻译思想。同时,也思考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多元化文化语境中,如何解释和实践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两种文化之系统之间的冲撞与磨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翻译时所处的文化背景受到更多关注。从译者选材到译作的出版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甚至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身处这一时期的鲁迅翻译在选材不断变化,体现着主体文化的要求,具有密切服务于现实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