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课文注释功能简说黑龙江/李健海课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文注释的作用,可增长百科知识,掌握足够的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一、题目注释它的注释内容有:指明课文出处,解释题目中有关词语,说明编辑对原文是否有所删...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了千锤百炼;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现有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但是,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共同的义务.这里对新编初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入选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语文教师从事教学起到了很好作用,是教师备课、教学必须参考的重要材料。应该肯定,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文言文注释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多数注释是可靠的。但是,毋庸讳言,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尽管不断修订,远未臻致完善的程度。只要备课用心钻研,时时可以发现一些败笔、疏漏。对此,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予以纠正、补充,切不可盲目依从,尽信其注,甚至奉之为金科玉律,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五种类型。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每种类型但举一例说明之。第一,由于入选课文…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后面都给了一些词语注释。这些注释,的确能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进而揣摩文意的作用。对于这些已给注释的词语,教师固然不必再一一讲出,然而仔细研究一下,仍有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即: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实际能力,分清主次,把关键的词语挑选出来,指给学生,并把它讲清讲透。例如,《风景谈》一文十分贴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成语。这些成语,课文大都给了注释,但有的仍嫌简约。根据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新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出于有些是校对上的原因,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本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总之,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  相似文献   

6.
对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几例注释的匡正迟秀云随着中学语文教研的不数断深化,中学语文课本(人教社版)的注释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能发现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现试举几例,谈一点个人看法,以供编者参考。一、词义、词性注释不准1.《孔雀东南飞》中有一...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撰《新版中学语文课本古文注释发疑》一文(载《宁波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5期复印),对新版单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若干注释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是该文的续补,主要是对新版双册课本文言文若干注释加以辨正以及对当注未注的几个疑难词语加以补释,少数几条是单册课本的。失当之处,敬请指正。惜不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初二册245页注:“惜不得,就是‘惜之而不得’,舍不得(它),(却也)没办法。惜,舍不得。得,能够。”按,课本注解不确。惜本是爱惜、吝惜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经过考验的传统篇目,其注释也经历过千锤百炼。目前新教材中选入的一些篇目,编者在进行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便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中仍有一些疏漏和失误。课文中的注音错误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由于被注音字在古代是多音多义字,但演变到现代已不是多音字,或即使是多音字但古今词义已发生变化,今人却以现代义理解之,结果读音也因此错误。例一、“吾尝而望之,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课本注:(qì),提起脚后跟。按:当“提起脚后跟”义讲时,注音应为qǐ…  相似文献   

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几十年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且它的断句和注释都从没发生过什么变化(基本上是沿袭了宋代朱熹的集注),按理说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似乎是不应该有什么疑义的。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对于教材的传统理解提出了两点疑义,现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注释总的精神和原则是正确的,诠注一般准确简明,宜于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还发现尚有若干应该指出、需要订正的问题。准确,这是注释的第一要义。从这方面看,课本的注释还不是无懈可击的。如:“离桓之罪”(《叔向贺贫》)注:“离,同‘(?)’,遭到”。这条注文中的“(?)”显然是“罹”之误。(?)(音luǒ)是“懡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是指课本分析。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既包括全套语文课本的分析,又包括一册课本的分析,还包括一篇课文的分析。这里谈一篇课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四年制课本第四册《核舟记》中"其船背稍夷"课文注释是:船顶很平.背,脊背.这里指船顶.与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核舟记》赏析(隋树森《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其船背稍夷"也作了分析,"船背"一词,现语文课本加了注释.有的旧语文课本把它注为"船底".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的许多篇目都涉及到古地名及地域区划 ,对它们的准确把握往往是理解课文的难点。如果教师不注意准确讲清这些地名的古今变迁以及这些地域区划的方位 ,学生就会如坠五里云中 ,满头雾水。虽然课文对有些地名及地域区划作了注释 ,但学生往往没有认真读这些注释 ,或者读了注释也还是不很明了。突破这个难点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那就是教师为学生勾画出相应的历史地图 ,它的直观性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最需要的是一张《战国形势图》。高中语文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有文言文百篇左右,近两百个古代职官和其它称呼,有的注释较详,易于理解,有的注释过于简略或未加解释,给教学增加困难。现对我国古代职官作一简要介绍,并对课文出现的有关名称作必要的补注,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职官的起源 我国官制,由来已久。奴隶社会出现阶级,建立政权,逐渐构成一套职官制。《周礼》记载:“体国经野,设官分职”。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已有一套职官制。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注释部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也是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从课文注释的内容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2.词语注音、解释。3.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知识,对提高深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高级中学课本《英语》第三册是高中最后一学年的用书。本册课本是以《高级中学三年级暂用课本英语(全一册)》为基础,根据《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考各地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订而成的。它的编排体系与高级中学课本《英语》第一、二册基本一样。每课都由课文、单词和习惯用语、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四个项目组成。本册没有安排语法项目,少数未学过的语法现象,在注释中说明。书后附有总词汇表和9篇补充读物。 现就各项内容的安排和编写意图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本中都有题解、注释和练习,它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服务的。教者如何充分利用它,这个问题值得一谈。下面结合我省新编中学语文课本谈点个人的看法。先谈题解。新课本四册书中,鲁迅作品和古代作品各有七篇,都有题解。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说明作品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意义等。一般内容较多,文字较长。教者应该分层次、有步骤地讲,也可启发学生读讲分析。重要的地方可叫学生在书上划线,或教者作必要的板书,加深他们的印象。认真讲好题解,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课文中的注释存在着不妥当的地方,影响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里面《劝学(节选)》一文就有两处注释值得商榷。利用训诂学知识方法分析这两处注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探讨中学文言文注释存在的两个弊病。  相似文献   

19.
“长烟一空”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对这句话的注释,历来颇有分歧。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是“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沈啸寰对此说持有导议,他认为是“万缕炊烟,长长地布满了天空。”(见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学》1957年2月号:《对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一些意见》)。于在春在《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中,则认为应是“那一派烟雾完全消散了。”以上三种说法,熟是熟非?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注释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材注释的难点和重点。课文注释是中学生阅读文言文必不可少的辅助资料。因此,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然而2003年秋季发行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文言文中文意注释方面却存在着砂谬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