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实际行动。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今日新疆》作为自治区党委的机关刊,"关注民生"应当也必须成为着力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刊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多次强调"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今年"修宪"时写入宪法,更是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理念,标志着中国社会更快地与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价值观念接轨.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对新闻传媒尤其是电视传媒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大政方针中处处折射民生亮点,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三个方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不仅把"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单独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其他两个方面也都与民生息息相关;从八个方面安排布置今年的工作,不仅单独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其他各项也多与民生丝丝相连.  相似文献   

4.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更加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更是我们在档案工作中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健 《新闻窗》2009,(2):31-32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由此可见,民生是指民众的生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形成,使得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相似文献   

7.
马旭光 《大观周刊》2012,(51):49-50,200
腐败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反腐实践.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反腐败,制度建设是根本途径。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尽快确立反腐败新思路的客观需要,也是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健全涉及权力制约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国家公务人员财产状况的法律法规制度、注重法律法规制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党执政的核心理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地方、企业发展的本质,它决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对发展实践将产生根本影响.在今天,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日渐成为社会共识.运用人本思维去开展各项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所谓人本思维就是以"以人为本"的思维来考察和研究各种社会问题,高度地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以至将人上升到世界之本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的升华,它不仅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也是指导档案部门服务工作健康发展的战略思想.档案部门的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服务理念,创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环境,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刘义 《新闻知识》2012,(7):23-24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形成,国家大政方针更加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时代特质必然驱动新闻工作者对"民生题材"倾注更大的热情,民生新闻已经占据了各类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有机统一而构成的一种新闻报道模式。当前我国媒体民生新闻的民间立场、民众视角、民本取向是对党的大政方针和新闻政策的积极呼应。同时更应该看到,民生新闻也为党的新闻事业开辟了新的空间。因此,民生新闻对于党报而言,绝不应被动的反映,而应主动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现代组织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图书馆作为担负着社会文献信息知识服务责任的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但是提升自身服务效能的需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也是当前我国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党报作为主流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有责任弘扬"以人为本"的主流价值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办报指导思想,抑制官场文化影响.改善主流文化的传播,把握主流文化传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以民生新闻服务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我国的民生问题也得到很大的解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下社会,运用政府新闻实施社会管理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执政过程遭遇的直接挑战,是政府新闻的非均衡传播所导致并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知沟",这种"知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结构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权力和知识"鸿沟".社会分层的四个指标--财富、权力、职业声望和教育程度分别导致不同程度的政府新闻"知沟"效应,其中以财富指标导致的"知沟"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谈到科技发展时强调,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转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技发展以人为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科技发展为了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负担问题,不仅表…  相似文献   

16.
赵曙光 《传媒》2004,(10):56-57
"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新升华,是贯穿于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中的一条主线,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图书馆法出台以前,各馆都依照现有的规章制度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缺乏法律依据.图书馆如何使其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切实保障读者权益、有效保护集体财产、更加合法有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高校图书馆制度问题主要涉及罚款权、索赔权、借阅权限、借阅期限与超期使用、惩罚性措施等方面,而且"消费读者"这一观点也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在人际交流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为了充分满足人们在社交网络空间表达情感的需要,"点赞"按钮应运而生.用户使用赞的心理动机不尽相同,基于不同动机的点赞行为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不仅促进社会互动,便于表达情感,还蕴藏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它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应理性对待"点赞"这一网络文化现象,规避因"点赞"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之为个人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多个重要场合,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执政理念。其执政理念有着丰富的内容,最为主要的是:(1)深刻认识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2)以“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3)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述执政理念,体现出以法治国的意识、回应现实的意识、横向借鉴的意识、科学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的特点。它必然对党的新闻工作指导思想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不变的方向);其次,在新闻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再次,从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推动新闻改革;复次,较之以往更加强调讲真话、报实情:最后,按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要求改进对新闻事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客观看待"十一五"成就"十一五"是一个比较艰辛的历程.作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十一五"首次以"规划"取代此前沿用了半个世纪的"计划"二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主线,凸显出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