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顾广圻(1765——1835),字千里,号涧萍,又作涧频、(金监)平,又号思适居士,一云散人,无闷子。元和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校仇家。史籍上称他“精于考订校仇,上自经史下讫碑板稗官小说无不研究,以尽古义”。张之洞《书目答问》云:“诸家校刻书,并是善本,是正文字,皆可依据。戴、卢、丁、顾为最。”  相似文献   

3.
刘向,在历史上以校勘群书而享誉千载,沛人,传附见《汉书·楚元王传》。字子政,原名更生,四十八岁时,即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病死,成帝即位,闲置不用十余年的刘向终于再次被启用,此时始更名"向"。他是汉帝宗室,汉高祖刘邦同父少弟楚元  相似文献   

4.
顾之逵是乾嘉时代的著名藏书家,其广收善本,约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到嘉庆二年(1797)之间.因为对学术的虔诚谨慎,以及对宋元善本的珍爱宝重,加上英年早逝,顾氏生前虽收藏宋元善本至少数十种,却未及编纂藏书志.其所批校题跋之书,均为明清本,所藏宋元善本,不肯轻施丹黄.顾氏刻书,有《列女传》与《艺苑捃华》四十八种.  相似文献   

5.
傅荣贤 《图书馆》2012,(2):44-48
以《别录》佚文为主要史料,考察了刘向"校中秘书"的相关问题。认为"中"是一个泛称概念,是若干具体藏书机构的总称。刘向校书广涉"中外",但"中"书是刘向校雠的基本动机也是主要对象,因而《汉书》等正史将其工作概括为"校中秘书"。最后分析了刘向校书的学术影响,重点指出刘向"校中秘书"并没有源自政权庇佑的绝对权威性,导致其所定"新书"及其"条其篇目,撮其旨意"的叙录都只是一家之言,并不完全为后世学者所取则。  相似文献   

6.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到了现代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一些学者、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在文献整理编纂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熔为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西汉刘向《列士传》,或作《烈士传》,原书已佚,其佚文见诸南北朝以来书籍征引。清章宗源于《隋书经籍志考证》卷十三曾对《列士传》佚文做过考证,不过,他只列出徵引之书的书名篇目和引文所记之人物,兹引如下:  相似文献   

8.
校书如扫尘     
编辑是将刊物送给读的“第一责任人”,编校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刊物的质量。因此,消灭差错,编辑和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本名更生,字子政。宣帝时拜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以参奏外戚、宦官专权获罪罢免。成帝时更名向,拜中郎,迁光禄大夫,受昭领校中秘藏书,自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合诸本校勘,“凡经书皆以中古文校今文,其篇数多寡不同,则两本并存,不删除重复”。“凡诸子传记,皆以各本相校,删除重复,著为定本”(《古书通例》)。“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名为“叙录”。又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西夏重要文化活动的刻书事业,在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重点分析了西夏刻书活动的沿革与装帧上的特色,并着重就西夏刻书装帧的研究价值、给现代装帧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曰校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书坊万卷楼的主人,亦有仁寿堂、继志堂主人之说。祖籍江西金溪,与当时著名医生龚信、龚廷贤有姻亲。周曰校万卷楼现存的最早刻本为万历四年刊刻的《新刊古今医鉴》,最晚有确切年份的刻本为万历四十三年刻印的《新镌删补易经直解》。此后,万卷楼为其子侄辈周如泉所继承。由周亮工及其后人所记谱录推知,周曰校可能与周文炜为同辈近亲。现存周曰校万卷楼刻印的书籍达53种,其中刊行小说书籍7种,且书多插图。  相似文献   

13.
14.
《香草校书》是晚清训诂名家于鬯的代表作。中华书局1984年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印本刊行了单行本。该单行本尚有较多字词讹误,需进一步订正。  相似文献   

15.
《刘向文献编纂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刘向于西汉成帝时期开展的皇家文献整理活动重新审视,全面探讨其从事文献编纂活动的全过程.全书以刘向文献编纂活动、编纂思想、学术贡献及文化传承角度为切入点,提出其在整理官方藏书时采用的"校雠+编纂"模式;回望历史,以西汉政治史和学术史为背景,重新审视刘向在文献编纂工作中表露的儒学思想和济世情怀;系统总结了刘向在开启"定本时代"与构建古文献学科方面的贡献,彰显刘向在中国古代图书制度史、学科史方面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简论刘向的编辑活动陈松柏【永州】杜甫在《秋兴》之三中唱然长叹:"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厌,五陵衣马自轻肥。"借秋遣兴,强烈地抒发了自身遭际的不平,流露出仕途的落寞与失意。白首回顾,他虽也曾如匡衡似的上疏,却没...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4):F0002-F0002
1、湖南大学图书馆:4月初,湖南大学图书馆启动“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以“互动、参与”为要点,在4-5月,相继推出系列活动,包括:书签设计大赛、图书漂流活动、千人签名共享读书快乐、头脑风暴之采购建议、“好书中的好书”展览推介等等。其中,通过读者投票与校长推荐,产生2014年精读“一校一书”为《自由在高处》(校长推荐)、《邓小平时代》(学生投票)。  相似文献   

18.
西汉编辑家刘向刘向(约前77~前6)是西汉的编辑家。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皇族后裔。成帝河平三年(前26),他与任宏、尹咸、李柱国等专家奉命整理编校皇家图书馆藏书。据载,他编校古籍的做法是:广收众本,相互补充,修别篇章,校雠讹文脱简,决定书名。...  相似文献   

19.
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皇帝下诏征集天下藏书,后又接受朱筠建议从《永乐大典》中搜辑遗书,最终发展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天下藏书辐辏于翰林院与武英殿,许多埋没已久的遗籍展现于学者面前。尽管《四库》纂修工程巨大,日程紧迫,但在公务之馀,馆臣中的一些嗜古绩学之士乘职务之便,纷纷私下据馆书录副、校勘,乃至利用馆书私为撰著,乾嘉学风之养成及兴盛,于此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20.
杨波 《新闻爱好者》2011,(1):116-117
隐语在古代既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修辞手法。两者之间,无论从形式、特点还是作用,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有时很难分清。本文以刘向著述中大量含有隐语的篇章为例,辨析隐语作为文体和修辞手法的异同,梳理隐语从文体概念向修辞概念转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