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范院校用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中,以碳酸钙作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浓度时,以酸性铬蓝K和萘酚绿B(K-B)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颜色由紫红变为蓝绿。经数届实验教学中发现,其颜色变化敏锐程度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实验不易做成功。为此,根据资料改以铬黑T(EBT)取代K-B指示剂,摸索了实验条件并应用于数届学生实验,终点颜色变化敏锐、稳定,效果良好。在pH10的条件下,铬黑T与Ca~(2+)显色不灵敏,但对Mg~(2+)灵敏。EDTA与Ca~(2+)、Mg~(2+)形成配合物时,其稳定性有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溶解平衡问题经常作为高考化学选择题的压轴题,难度较大。高考常考查两种类型,一是已知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和某离子浓度,根据Q_c与K_sp的关系,计算出难溶物中另一离子沉淀时的最小浓度或溶液的pH。多种难溶物含有同一离子时,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后可比较沉淀的先后顺序。二是沉淀溶解平衡曲线问题,解答时要明确沉淀溶解平,  相似文献   

3.
对镁、铝氢氧化物沉淀反应图像类习题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利用传感技术跟踪镁、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过程的pH变化,并结合溶度积计算和定性实验等对实验结果做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说明逐滴加碱时Mg~(2+)和Al~(3+)不能同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且Mg~(2+)Al~(3+)相互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EDTA络合滴定法,采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作为络合剂,铬黑T作为指示剂,先用氧化锌基准物标定出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再用已知浓度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硫酸锌样品,从而测定出硫酸锌样品中锌离子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少,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二、实验部分1.仪器与试剂1)仪器:滴定管烧杯锥形瓶玻璃棒容量瓶分析天平架盘天平称量瓶量筒干燥器。  相似文献   

5.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运用: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相互结合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体,或者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现将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及部分高考题分析如下:1.离子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而不能共存的有:Ag+与Cl+与Cl-、Br-、Br-、I-、I-、SO_4-、SO_4(2-),Ba(2-),Ba(2+)与SO_4(2+)与SO_4(2-)、CO_3(2-)、CO_3(2+)、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水样硬度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针对铬黑T的显色时间、显色条件及吸收波长的选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pH 11.60的缓冲溶液中,Ca2+、Mg2+与铬黑T形成紫色络合物,于531 nm均有最大吸收,且曲线具有加和性。钙、镁的摩尔吸收系数分别为3.40×104和5.63×104L/(mol.cm)。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水样中Ca2+、Mg2+混合离子的总含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用该方法和滴定分析法分别对同一水样的硬度进行检测,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水总硬度的测定中“返色”现象时有发生。所谓硬水,是指含Ca盐和Mg盐较多的水,测定水的总硬度就是测定水中Ca~(2 ),Mg~(2 )的总量。水总硬度的测定方法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做标准溶液(简称EDTA),用铬黑T(EBT)或K—B作指示剂,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条件下对水中的Ca~(2 ),Mg~(2 )进行配位滴定:  相似文献   

8.
在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过程中,仅从宏观实验的视角让同学去体会离子的变化,学生是较难信服的,而通过电导率的测定,能直观的揭示微观世界变化,让同学直接"看到"难溶物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极少量的离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化解传统实验教学难以直接说清的难溶物饱和溶液中存在离子的微观问题,充分地发挥数字化实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 一、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1.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或微溶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仅从PbI2悬浊液中检验出I-,难以证明难溶物PbI2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不足,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选用适量AgNO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AgSCN白色悬浊液体系。通过平行试验,分别在3个盛有适量AgSCN白色悬浊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等量)Fe(NO3)3溶液,然后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等体积)蒸馏水、AgNO3溶液和KI溶液,振荡试管后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此,既可证明AgSCN悬浊液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也可证明当组成沉淀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后,难溶物AgSCN沉淀溶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氨性缓冲溶液与Mg~(2+)—EDTA盐溶液混合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比用“MgCl_2溶液与EDTA溶液混合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效果好,具有既不影响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又能提高终点变色敏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EDTA溶液中的Fe~(3+)离子准确性,通过提前加入显色剂以及水浴加热代替电炉加热等改进方法。结果表明,含有EDTA溶液中铁离子回收率基本为100%,该改进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EDTA/Fe摩尔比对测定影响很大,当两者比例1.5时,改进方法可以准确的测出铁离子含量,铁离子回收率基本在99%以上;两者比例2时,铁离子回收率低于95%,且呈下降趋势。因此对于高摩尔比的溶液应延长显色时间或考虑采用掩蔽剂,减少过量EDTA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导出了沉淀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溶度积或条件溶度积(K_(sp)或K_(sp)、终点偏离计量点的远近(ΔPB)、被滴物浓度(C_B)以及反应系数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该公式的基础上,定量地得到了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准确滴定的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81):140-141
学习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很难理解不溶物AgCl转化为黄色AgI、黑色Ag_2S沉淀。改用在PbI固液共存的上层清液中滴入酸化H_2O_2(或氯水),加淀粉溶液变蓝色,可直观显示PbI固体中有碘离子溶解。对平衡体系AgSCN(s)Ag+(aq)+SCN-(aq),通过增加或减少Ag+浓度使平衡移动,借助于Fe~(3+)+3SCN-=Fe(SCN)_3血红色深浅变化标示SCN~-浓度变化,把肉眼无法观察到AgSCN沉淀的痕量1溶解和转化予以直观性呈现。  相似文献   

15.
佛尔哈德法即以铁铵矾 NH_4Fe(SO_4)_2·12H_2O 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终点的到达是以稍过量的滴定剂SCN~-与铁铵巩中的 Fe~(3+)反应生成的红色络合物来指示的。对于所生成的络合物,有的教材认为是 Fe(SCN)_3,有的则认为是络离子 FeSCN_(2+),因为这两种物质都是红色的。但是由于它们的配位数和稳定性不同,所以对指示剂用量及滴定误差的估算有很大的影响。如按生成 FeSCN~(2+)计算,指示剂的理论用量为 Fe~(3+)浓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6.
1986年化学高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NH_4~+、K~+、Na~+、MgO~(2+)、Ba~(2+)、Al~(3+)、Fe~(3+)、SO_4~(2-)、CO_3~(2-)、NO_3~-Cl~-和 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用 pH 试纸试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_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摇荡后 CCl_4层呈紫红色;……。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确定: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  相似文献   

17.
在亚硫酸盐溶液中,加入含 Ba2~(2+)离子的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即生成了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钡沉淀。如果在该体系中再加入盐酸,沉淀会消失;如果改为加硝酸,则沉淀就不会消失。学生对此现象误认为是亚硫酸钡沉淀“不溶解”于硝酸。为此,教师在解释这实验现象时,有必要向学生指出,亚硫酸钡沉淀在溶解于硝酸的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成丁硫酸根离子,正因为能溶于酸的亚硫酸钡转化成了不溶解于硝酸的硫酸钡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反应物参加反应,会得到不同的生成物,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在中专的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出现不同学生用同样的反应物参加反应,却得到不同的化学现象,常使学生感到迷惑,甚至有些同学还错误的认为化学现象是人为所制,在化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呢?我们知道化学实验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制约,两种反应物的反应,由于某些“微不足道”的条件变化,某些“无关紧要”的实验程序,某些“或多或少”量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实验结果的改变.例如:Fe~(3 )与(NH_4)_2S或Na_2S作用时,生成Fe_2S_3的黑色沉淀,其反应为:2Fe~3 3S~(2-)=Fe_2S_3↓(黑色)如将Fe~(3 )溶液酸化过度再与(NH_4)_2S作用,得到的是浅黄色硫的沉淀,而不是Fe_2S_3的黑色沉淀.这是由于Fe_2S_3沉淀溶于酸,产生了H_2S,而H_2S具有还原性,Fe~(3 )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H_2S还原Fe~(3 )为Fe~(2 ).本身被氧化为S.同时,又由于溶液为酸性,故Fe~(2 )不是以FeS析出,而是从Fe~(2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可见,Fe~(3 )与Fe~(2 )作用的产物取决于溶液的酸碱性,强酸性条件下得不到硫化物的沉淀,而是以Fe~(2 )和单质硫形式存在,只有在酸度适当的条件下,才能生成硫化铁沉淀.因此,为使学生能达到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实验3-3提及“向盛有Mg(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戴峰 《高中数理化》2013,(19):52-54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不同版本的教材和江苏省高考考试(选修科目)说明中均位于“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版块,江苏省2008年以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该知识点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具体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