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感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情感体验与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于感受与解读音乐中的情感是最重要且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歌曲来表达感情,引发听众内心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情感体验是身心共同悦动感悟的过程,而审美能力则影响了这种悦动感悟的深度。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意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情感体验。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美的实践中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姜丽南 《新课程研究》2009,(10):121-122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关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境禧 《新疆教育》2012,(23):105-105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活动的价值和情感的升华。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欣赏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让他们在欣赏中发现美,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培养出良好的情操。这是音乐欣赏的核心目的和必然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生动精彩的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或多或少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摸索,也总结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钢琴教学对于激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标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做到以美育人、以情感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侧重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点,本文对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任何音乐艺术中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小学音乐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使身心和谐愉悦。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刻体验音乐之美,更深入、自然地领悟音乐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宝琳 《快乐阅读》2011,(16):143-145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用心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笔者从多年教学体会中感觉到学前教育学生应当学会把握体验情感的途径,再从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欣赏音乐,这是欣赏音乐的前题和基础,也是将来从事教学基本功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张庆庆 《甘肃教育》2013,(22):90-90
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趣味性.让音乐教学与快乐同行。  相似文献   

1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  相似文献   

11.
少年强则中国强,14-18岁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然而,高中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比较沉闷。高中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愉悦心理、激发斗志,从音乐欣赏中获得修养与智慧,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高中音乐教育对于向高校输送音乐人才来说,音乐基础、音乐专业技能、音乐鉴赏素质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音乐基础、音乐素质、音乐欣赏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因此,高中音乐课要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要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健康成才,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音乐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功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要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基础。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课堂教育的改革,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将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教育,要以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通过欣赏和理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了解浅显的音乐语言,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从而完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欣赏者正确、高雅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陈缨 《甘肃高师学报》2004,9(1):116-118
音乐学习是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音乐学习理论来源于音乐学习同时又指导音乐学习。因而对音乐学习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对音乐学习的心理因素及规律进行探索。音乐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的演唱和演奏 ;学生懂得了音乐学习心理问题 ,才可以使自己更为积极地运用心理规律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校音乐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资源,是对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的审美提升与功能整合,其宗旨只能是以人为本及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思想值得借鉴,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理念及途径有益于当代且启示未来。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其音乐情感、启发其音乐理解,不仅是课程得以成功的保证,而且是落实音乐教育宗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科技的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培养音乐教育人才是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是未来音乐教育的需要。我们应以传统音乐教学所为基石 ,提倡使用高科技的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乐理是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是所有音乐专业学习的必修科目。高职学校生源音乐基础差、底子薄,而且学生在音乐理论课的时候往往不用心,不努力,课堂内外不能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则喜欢照本宣科,没有吸引力。因此,如何加强基本乐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方面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音乐知识体系没有整体概念。在有限的课时中,极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可以从清晰的感性认识上帮助音乐理论知识学习,欣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音乐大师的作品,培养和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多学科知识引入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9.
当代音乐教育呼唤文化自觉,乡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乡土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西方音乐体系下的乡土音乐欣赏,而应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乡土音乐表演、中西音乐比较以及乡土音乐民族志研究三个手段,培养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和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从而弥补单纯西方音乐体系教学所带来的民族与文化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视唱练耳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严格的音乐技巧训练,以达到能够及时、准确地读懂和理解乐谱实质意义的目的,通过视唱练耳所养成的训练有素的内心听觉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同时,通过视唱练耳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