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制麦与啤酒酿造技术方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迄今为止,针对国产大麦如何提高麦芽质量,仍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课题。然而,麦芽的理化检验工作未必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为了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必须有熟练的技术、正确的方法和精密的仪器。由于麦芽的许多常规指标如“糖化时间”、“过滤速度”、“色度”、“a-氨基氮”  相似文献   

2.
1谷类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深加工技术谷类食品深加工技术包括麦类、大米、玉米、杂粮深加工、各种谷类混合深加工技术等。这类深加工在青海省尚属空白。国内成功的谷类食品技术有近300种,如富硒麦芽的生产,新型食疗粥,用于食品的高膳食纤维强化添加面粉的制备工艺等等。青海省可以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开发麦类嫩茎叶生产麦绿素系列绿色食品。具体作法是:选取肥沃土壤种植、禁用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生长高度在15~30cm的新鲜麦叶,去除沙石、杂草及枯萎叶苗,用水漂洗后,经2.5%浓度H2O2溶液浸泡或在流动液中冲洗、消毒…  相似文献   

3.
啤酒大麦育种早代品质微量快速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煜峰  曹欣 《科技通报》1995,11(5):297-301
报道了对啤酒大麦品质微量、快速检测技术的一系列研究结果;从微型制麦芽设备的研制和微型制麦芽技术的研究着手,配套提出一系列能适用于微量麦芽品质快速检测的方法,最后提出大麦品种制啤品质微量简易的综合评分公式,采用本文所介绍的设备和技术,只需15g大麦籽粒就可快速评价其制啤品质,适用于啤酒大麦育种早世代的品质筛选。  相似文献   

4.
啤酒糖化中酶活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芽汁的制备是啤酒生产的开始,其制备技术决定着麦芽汁的质量和麦芽汁的收得率,进而影响啤酒的质量和啤酒的产量。就糖化过程中对酶活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粉碎度、温度、PH值、糖化醪浓度)进行阐述,并给出了生产过程中具体的数值及范围,旨在为提高浸出率、缩短糖化时间、提高麦芽汁质量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唐联坤 《青海科技》1995,2(2):40-44
本文介绍了利用洋芋、玉米淀粉制取麦芽糊精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一般特性和应用情况,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一种焦香型饮料——开胃茶的设计和制配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利用山楂、麦芽、神曲、等天然原料,参照传统中药“三仙汤”的原理,加工成一种焦香味浓郁、口感清新、具有开胃作用的新型饮品,在国内尚属首次上市。  相似文献   

7.
2007年-2008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场,以LB1768为对照,研究了川麦107、川麦44、川麦36、川农培、SN14951等6个小麦育种材料的穗数,小穗数、千柱重等相关的产量因子,旨在通过比较这三个产量因子,得出该材料的产量构成,从而可作为合适的育种亲本,应用到育种中去。其结果如下:川粳18穗数最多;川麦44小穗数最多,川麦36千粒重最高;产量评比结果是川麦44为最优,这为我们在育种时,根据产量构成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推广早优5号、中优早81、嘉育948等80多个新品种。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熟,重点推广米质优于汕优63的晚稻品种。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力争优质水稻占全国水稻面积的40%以上。小麦。推广豫麦3447,皖麦38、济南17等72个新品种,以优质、抗逆的中筋麦为主,发展专用麦生产。玉米。推广农大108、中原单32、高油115等71个新品种,重点是高产优质蛋白新品种,兼顾高油、高淀粉以及甜、糯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9.
广西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253-254
表皮生长因子(二个国家一类新药)资本重组及市场开发,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异麦芽酮糖醇,注射用降纤酶,  相似文献   

10.
选择格尔木市河西农场7连农田开展为期1年的藜麦种植试验,以期研究藜麦在格尔木地区的适宜性状况。通过观测获得5个播种期各阶段发育期、产量因素及最终产量,并利用同期2017年格尔木地区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风速、日照、日降水量等,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藜麦生长阶段各要素指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和影响时段,并探讨藜麦的产量影响指标,得出格尔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藜麦种植,能够获得"两高一优"的藜麦产品,可为当地政府和农户开展藜麦农业生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治气象灾害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台湾科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科麦”)于1991年在我国台湾地区成立。2000年4月8日,台湾科麦股份有限公司将其享有的“科麦及图”作品的著作权转让给上海科麦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科麦”)。2007年3月7日,上海科麦的员工秦女士将“科麦及图”的作品稍作添加后,将其申请为注册商标,并在注册成功后将该商标转让给了第三人。至此,因秦女士的抢注商标行为而引发的一场涉及到商标专用权、商标转让合同、著作权侵权等知识产权系列纠纷就此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原料中添加小麦芽酿制金啤的工艺,以及金啤的风味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发明的可可啤酒由麦芽、去脂可可粉、啤酒花、大米、白糖和水制成。一般去脂可可粉中还残留一定量的可可脂,在加热和煮沸过程中可可脂都悬浮在麦芽汁中,但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温度只有11~12℃,这样的温度使可可脂凝固成颗粒,在麦芽汁中逐渐下沉,随其它沉淀物一起被过滤掉了。所以,本发明的可可啤酒酒液中没有沉淀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不同藜麦资源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针对8种西藏藜麦,对其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灰分、矿物质的含量(Na、Ca、Fe、Zn)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8个藜麦资源的水分、灰分、淀粉、脂肪含量差异不大,其中贡扎系列(贡扎4号、贡扎5号、贡扎8号、贡扎12号)的藜麦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其它品种的藜麦,同时Fe、Zn以及Ca含量较高,Na含量低,是一种能满足人们每日对矿物质的需要并且低钠的谷物。该研究意在为西藏地区不同品种的藜麦进行大规模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深入开发藜麦产品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聚糖又名寡糖,是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功能性生物糖源,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生物酶的作用而得,是一种绿色食品的新型功能性配料,是糖类的换代产品。低聚糖又分麦芽低聚糖和异麦芽低聚精。90年代初,欧、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处高原高寒干燥地区,其农作物生产加工较内地仍为匮乏,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环节仍较为薄弱。为拓宽生产渠道,扩大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藜麦、青稞的社会、经济和市场效益,为藜麦青稞作物再加工和青海酸乳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本研究以开发高品质藜麦-青稞酸奶工艺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藜麦-青稞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藜麦复合酸奶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藜麦复合型酸乳,通过正交分析方法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的增加或升高,在一定条件下,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适添加量藜麦15%、青稞5%,最适发酵温度40℃,最适发酵时间6h;结合正交试验最后得出该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量藜麦10%、青稞5%,接种量3%,发酵时间6h,发酵温度40℃下制备的酸奶具有藜麦酸乳特有的风味,白色或微带浅黄色、光滑细腻、组织状态、滋味俱佳。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要去新西兰旅游,可能会有朋友让你捎一些麦卢卡蜂蜜。麦卢卡蜂蜜也被称为新西兰的国宝,价格昂贵,但国内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这种蜂蜜为何受到如此推崇?麦卢卡蜂蜜到底对健康有什么好处?麦卢卡蜂蜜的来历麦卢卡蜂蜜是以其蜜源植物命名的,这种名为麦卢卡的植物是一种桃金娘科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麦卢卡树曾被澳大利亚的毛利人用作草药,麦卢卡  相似文献   

18.
麦秸秆过去,麦秸秆多是当柴烧。据介绍,如若纺织成凉扇、凉帽等手工艺品,是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为此,农民朋友在夏收时要搞好采集,通过技术培训,组织妇女劳力进行编织,定能收到良好效益。玉米棒皮玉米棒皮是编织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研究黑龙江东部地区不同肥密对主栽的大麦品种垦啤麦7号和垦啤麦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棱大麦垦啤麦9号的产量显著高于二棱大麦垦啤麦7号的产量,但品质方面二棱大麦好于多棱大麦。播种密度方面,垦啤麦7号每亩最佳播量在20-25万株,垦啤麦9号每亩最佳播量在25-30万株。每亩施肥量14-18kg是垦啤麦7号适宜的施肥量,亩施肥18kg是垦啤麦9号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饴糖是用碎米或杂粮和大麦芽制成的,所以又叫做麦芽糖。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利用甘蔗制造蔗糖以前,已经知道应用科学的发酵方法,用麦芽里的酵素来分解谷类中的淀粉,制造饴糖。饴糖的制造方法,是将清理干净的大麦一份放到箩筐内,根据大麦的干湿程度,每天洒冷水一、二次,并加盖稻草,不受太阳的照射。空气的温度最好能维持在摄氏五到十度之间。等到麦芽长到二分左右,体积比原来胀大了许多,这时候必须翻动一次,经过十五到二十天左右,便长成为互相连结在一起的二寸左右的嫩黄色的麦芽饼,就可以备用了。用的时候先将麦芽切碎,放到石磨里磨细,然後和二十份蒸熟的碎米混和在一起,加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