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译的顺利进行是语言技巧与认知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国际会议越来越多,所讨论的问题日益复杂,翻译人员的作用日显重要,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就得有个人的天资和禀赋,要求在口译时反应机敏。本文讨论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及口译思维训练。目的是让译员了解如何准确、高效地处理信息以及口译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口译的顺利进行是语言技巧与认知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际会议越来越多,所讨论的问题日益复杂,翻译人员的作用日显重要,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就得有个人的天资和禀赋,要求在口译时反应灵敏.本文将讨论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及口译思维训练.研究的目的是让译员了解如何准确、高效地处理信息以及口译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交传训练还是正式的交替传译现场,笔记都被认为是关键所在,因为即使是记忆力异常出色的译员也无法长时间单纯依靠记忆来记住信息。口译的临场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挑战性,对记忆的考查非常具有挑战性,要求译员在紧张的口译现场既做到同步记忆,又做到同步接收新的语言信息,这就使口译笔记有了用武之地。文章拟通过分析交替传译对记忆的要求,探讨交传笔记的概念特点及如何做笔记,进而得出:译员只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交传训练还是正式的交替传译现场,笔记都被认为是关键所在,因为即使是记忆力异常出色的译员也无法长时间单纯依靠记忆来记住信息.口译的临场性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挑战性,对记忆的考查非常具有挑战性,要求译员在紧张的口译现场既做到同步记忆,又做到同步接收新的语言信息,这就使口译笔记有了用武之地.文章拟通过分析交替传译对记忆的要求,探讨交传笔记的概念特点及如何做笔记,进而得出:译员只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理论回顾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文介绍了Daniel Gile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和口译忠实性研究,指出在保证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必要时应省略次要信息以降低译员总负荷,从而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不能省略原文的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中式英语,阐明了汉英交替传译中贯彻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随后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阐述了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可行性。信息选择策略是交替传译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策略,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导学生在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抓住主要信息,适当省略和压缩次要信息,以降低任务总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口译笔记作为包含听辨、理解、记录的一个认知过程,是译员尤其是交替传译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译员借之储存大量信息,有效弥补大脑短期记忆不足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口译笔记的记录训练成为口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分析了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作用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口译笔记的方法,力求帮助教师完善口译课堂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口译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7.
黄贵燕 《广西教育》2023,(6):141-143+147
本文分析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述英汉交替传译初学者口译笔记教学质量提升策略:重视译前准备,强化专项训练,完善笔记方法,加强实战演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2013-2016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交替传译实例,以释意理论为基础,对"脱壳"假说以及口译过程"三角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新闻发布会的口译过程中信息整合、语义解释、句型重组、文化传递等方面策略,揭示释意理论对其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推动"新闻发布会口译"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倩 《教师》2011,(11):65-65
短时记忆作为口译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在口译记忆中起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口译三种记忆机制的探讨,分析了影响口译短时记忆的因素,提出了培养短时记忆能力的方法,以对交替传译教学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短时记忆作为口译信息处理的关键环节,在口译记忆中起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口译三种记忆机制的探讨,分析了影响口译短时记忆的因素,提出了培养短时记忆能力的方法,以对交替传译教学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口译是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运行模式和内在规律。职业口译的特点决定了口译教学绝非单纯的语言教学,其本质实际是一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译员的记忆负荷能力和信息传译能力,可通过信息“组块”、话语“释意”和语境“顺应”等训练方法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黄珍珍 《学子》2014,(9):93-95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加深,交替传译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成了一个方便的交流工具。“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是指口译员在讲话人讲完部分内容停下来后立刻将其翻译给听众、译完后讲话人再继续讲,译员再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故称交替传译。”(林郁如2006)。交替传译笔记符号在交替传译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口译的根本目的在于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而信息输入是口译的前提,能否及时准确的听辨出关键信息关系到口译的成败。本文运用信息结构理论阐释了信息结构与交替传译中关键信息的关系,提出了利用信息结构理论识别英语单复句中关键信息的方法,指出了英语话语信息传递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则与同声传译一道撑起了口译的半壁江山。本文笔者将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对交替传译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的交替传译中笔记和脑记的协调和平衡,目的在于寻求有效方式攻克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这一口译难点,以此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揣摩和掌握脑记与笔记的协调性,从而不断提升口译质量和译员水准。  相似文献   

15.
视译作为口译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口译的传译机制和训练技巧,对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有基础性作用.但是在我国,由于口译理论体系及教学体制还不够完善,视译训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本文从视译训练模式和技巧分析等方面提出了视译学习和培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靳松 《海外英语》2023,(4):13-14+18
多模态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延伸到口译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训练中将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各类感觉有机结合;而口译的听辨过程是处在口译活动的最前端,根据认知心理学,该文提出了“交替传译听辨多模态动态认知模型”,并且指出,在听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从环境、图像、听觉等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结合数字技术,营造出多模态的口译训练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丹 《海外英语》2022,(9):44-46
无论是日常对话、会议报告还是学术演讲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冗余信息。译员在英汉交替传译中如何得体地处理这些冗余信息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将探讨影响冗余信息在交替传译中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WHO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的报告,以释意理论中口译三角模式[1]为基础提出解决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冗余信息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联合运作的系统。在口译活动中,工作记忆负责对即时性信息的存储与加工。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能力对译员口译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国际通用的阅读广度测试来衡量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并对被试进行英汉交替传译测试,以各种参数衡量被试在信息完整性以及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之后,利用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与英汉交替传译质量在信息完整度、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口译活动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是适应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产物。人们正式采用同声传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1953年“国际会议译员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口译人员社会地位的确立。国内口译研究承袭了国外当前几个主要口译理论学派的研究取向。目前影响较大的口译理论有三派:释意学派(Interpretive Theory)、信息处理学派(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认知学派(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本文通过研究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异同,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它们在商务会议中的不同应用,为读者揭开口译行业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新年讲话分析发现受训译员在汉莫交替传译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特征,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替传译质量的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交替传译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