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愁人的愁愁     
正小猴愁愁蹲在树梢上有些犯愁。昨天,自己被驱逐出群。以后可怎么办呢?这时,远处飞过来一只金翅雀,边飞边大声喊:"愁愁,山谷外来了四个人,像是朝咱们这边来的。"愁愁一个飞跃,荡向另一棵高树,边荡边说:"山谷来不来人,关我啥事,我得赶紧去找吃的。""我感觉不简单,咱这山谷好久没人进来了,那几个人不会是来祸害咱们的吧。"金翅雀追着愁愁上下翻飞,担忧地说。"我能荡秋千你能飞,山谷来几个人还能  相似文献   

2.
<正>药品和食物一样,都要经过人的消化道,所以,食物有可能改变药品的治疗效果,这是不足为奇的。这里有2个原则必须注意:一是不管你吃没吃饭,在服用药片或药水时都必须用水送下。二是在治病时一般不能用酒来服药。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说呀(唐昕) 西班牙有什么?阳光、海滩、弗拉明戈舞……当然,还有美食.在那里有令人垂涎的海鲜饭、橄榄油、奶酪和点心.西班牙明媚的阳光给万物赋予了生机,包括食物.莎士比亚曾将西班牙的雪莉酒赞美为"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阳光",相信人们在享用那些西班牙美食的时候,也仿佛品尝到了阳光的味道.到西班牙旅行没尝过雪莉酒和生火腿,算不上到过西班牙.踏人塞维拉城里的酒馆之后,雪莉酒配上生火腿的独特魅力,是不可抗拒的.  相似文献   

4.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欧亚新航线,从印度返回途中,160名船员中竟有约100人患坏血病死去。1519年至1522年间,麦哲伦环球航行时因坏血病而死的也有70多人。但是郑和等27000名官兵七下西洋,却从未发生过因败血病而大量死人的事故。现在已经知道,败血病的起因主要是船员在饮食上缺乏某种维生素造成的。这种维生素是:A.维生素AB.B族维生素C.维生素C下列哪些食物可以更好地补充这种维生素?A.粗粮B.酒C.肉类D.蔬菜答:C、D败血病又称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病因是长期吃不到新鲜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出血死亡。据…  相似文献   

5.
文摘     
正"灯红酒绿"是怎么来的?我们常常会遇到"灯红酒绿"这个词,"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会是绿的呢?翻开古人的作品,到处都是"酒绿"或"绿酒"的诗词。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一壶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酒糟没有滤出,所以酒面上浮有一层淡绿色的糟沫,让美酒有了"绿酒"之称。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09,(3):23-23
亚健康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是指处在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灰色状态,医学上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而日本人叫它"不定愁诉综合征"。一个"愁"字,显示出这种症状和患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0,(10):75-75
亲朋好友聚会时经常要喝点酒,推杯换盏之间,总有些人酒刚一下肚脸就红了。有人认为这是不胜酒力,得悠着点喝;还有人说脸红的人"酒量大"、"代谢好",多喝几杯也没事。那么,喝酒"上脸"到底好不好呢?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人喜欢用葡萄或提子自己酿造葡萄酒,认为自酿酒中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更健康、安全。但网络上不乏"喝自酿葡萄酒会引发甲醇中毒"的帖子。甲醇是一种酒类酿制过程中会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危害较大。对于自酿酒中甲醇是否超标,有没有致病菌,很多人都很关注,但很少有人去检测。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酒乡,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古便流传着"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诗"等诸般说法。时至今日,在许多地方甚至已发展到"无酒不成餐"的程度。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长期饮酒者(酒民)接近2亿人,再加上一般的饮酒者,饮酒人数超过5亿。  相似文献   

10.
正发生在2020年10月的黑龙江鸡西一家人聚餐食用酸汤子后全部死亡的悲剧,给大家带来了值得深思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各种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到底是保鲜还是慢慢变成毒药?食物放冰箱真的安全吗?如今,虽然家家户户都在用冰箱,但是真正懂冰箱的人并不多。冰箱虽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低温,但是由于冰箱属于一个封闭的环境,放在里面的食物一旦腐败,细菌便会大量滋生。或许有些人会问,如此寒冷的环境,细菌有那么"坚强"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些细菌远比我们人类"坚强"得多,它们不仅不"畏惧"冰箱里的寒冷,还能在冰箱里"自得其乐",组建"家庭",迅速生长繁衍出更多的细菌。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4,(7):62-63
<正>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舌尖"上的美食让人欲罢不能,甚至有些电商网站已经开始了"舌尖"系列美食的邮购活动。其实,在这些美食的背后暗藏了不少健康陷阱,专家提醒,人们在享受美食同时,千万别享了口福,丢了健康。"陷阱"1:腌制食物代表美食:腌鱼、臭鳜鱼、辣白菜、腌笃鲜、泡酸缸豆、刀板香等点评:这些食物都采用高盐及长时间的腌制或泡制工艺。该类食物最大的优点是增添了食物的美味,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微  相似文献   

12.
过年了,少不了要饮酒。"桌上有酒,越喝越有",即便平时不喝酒的人家,过年时也会拿出酒来,多少喝上一点。过年时喝的酒又叫"分岁酒",喝什么酒,怎么个喝法,在过去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据东汉人崔寔的《四民月令》,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  相似文献   

13.
正"舌尖上的癌症图谱"的来历自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来,"舌尖上的"文化热透神州,不断有人做舌尖上的文章。近期,一份名为"舌尖上的癌症图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番茄、水果、大葱、大蒜,以及膳食纤维、肉、酒等这些人们常吃的食物,被"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依据美国方面的研究数据,列入到一个图谱之中,通过图谱的显示,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食物可能引发癌症的风险。扫视图谱,一目了然,各种食物的  相似文献   

1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关于"死亡岛""、死亡洞"等恐怖地带的传闻充满悬念,还有一些天然录音的事件也让人惊奇。这里有一些是已知的磁场、毒气等因素在作怪,也有一些仍然是人  相似文献   

15.
雨点 《科学生活》2008,(6):64-65
国人饮酒历史真是悠久,不说曹操对酒当歌,不谈李白斗酒诗百篇,平头布衣凡逢红白之事,都要有酒相陪。你是酒中仙,还是老酒鬼?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红酒"知己"。葡萄酒的功能1.镇静葡萄酒和大多数食物不一样,不经过预先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在合理饮用范围内,葡萄酒能直接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从而提高肌肉的紧张度。葡萄酒也可对神经运动中枢起作用,给人以舒适、快慰的感觉。这种精神平衡状态,使人们的思维更为敏捷,判断更为准确,使  相似文献   

16.
<正>流言:吃负能量食物不仅不会给人体增加能量储备,反而会消耗能量,使人越吃越瘦。甚至某科学杂志的网站上最新专题也在介绍"负能量食物",包括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真相:"负能量食物"的概念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的能量的食物。  相似文献   

17.
康纳 《金秋科苑》2011,(22):155-155
梨的口感比较粗糙,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或者婴幼儿不方便食用。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一杯纯梨汁,口感好,也更方便。梨或梨汁,都有加速排出体内致癌物质的功能。吸烟的人和热衷于吃煎烤食物、快餐类食物的人,饭后吃梨或喝梨汁可保健康。以下是喝梨汁的九大好处——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则"人一生能吃9吨左右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的微博爆红网络,网友纷纷议论"一生只能吃九吨食物"是否靠谱,甚至有人调侃说"如果自己从今以后不吃东西,不就能长生不老了。"但也有专家表示,如果按照70岁寿命计算,人一生大概要吃掉50吨食物。网帖: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往往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但广州华师附中的学生们却提前为自己"策划"了一个葬礼。该校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一道作业题: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在你的葬礼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如何回忆你?学生们交来的作业让老师感到惊讶。死亡教育,从本质上讲也是生命教育。一个人只有对死亡有了认识而非恐惧,他才  相似文献   

20.
独领风骚的中国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不仅是一种香味浓郁的食物饮料,而且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用品。饮酒不仅是一种饮食行为,而且是一种文化活动。在人类文明史上,酒文化是各民族不同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了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也包括了酒的各种社会文化功能以及酒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现象。 中国是世界三大酒系发源地之一,中国的曲蘖酿酒技术和中华酒文化的历史发展,曾经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着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