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忆巍山     
郭美芬 《大理文化》2012,(10):63-64
古城写意 樱花浪漫 玉兰素洁 一树燃烧的火把花 将在炎炎夏日 引爆狂欢的激情  相似文献   

2.
记忆下关     
正随着岁月的流逝,能忆起往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下关仿佛已是一座与历史无关的城市。在外地人眼中,甚至绝大部分的本地人都这样认为,下关是仅仅一座风的城市。离开了风,下关似乎就剩下了一副和无数个地方一样的火柴盒一般的骨架,空空如也,毫无特点,看了直让人犯困,也就提不起一点好奇心。在我的记忆里,60年前只有1平方多公里的  相似文献   

3.
4.
舍利 《大理文化》2001,(1):26-27
一 1999年7月4日,在昆明世博园听到禾雨生病住院的消息,我立即赶到昆医附二院内科病房看望.进病房,见他鼻插氧气管,坐靠在床头.一见我来,他要拔氧气管下床,我马上前去劝止,他说没事,患肺心病,有点喘,但经医院精心治疗,好多了.看他脸面、嘴唇有点发紫,但目光一样炯炯有神,笑容可掬,言谈侃侃,自信不久就可以出院.我为他早日康复默祷!  相似文献   

5.
白桦 《大理文化》2004,(1):31-33
我第一次访问滇西北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虽然,后来的滇西北之行使我十分忧伤,我的许多年轻朋友都老了,有些我所熟悉的森林、湖泊和古迹消失了.但,今生今世,香格里拉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第一次去滇西北,除了带回了美好的友情、沉重的思念,我还带回了许多诗篇,出版了一部四千行的长诗<鹰群>,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藏民骑兵队>,八十年代去滇西北,带回了一部长篇小说.滇西北给了我延续终生的、饱满的诗情.  相似文献   

6.
柿红滇西北     
金秋时节,在滇西北大理至丽江丰饶的坝子和苍翠的山峦间,无论车行何处,随处可见累累硕果压弯了枝桠的红彤彤的柿子树!那奔放闪光的橘红、含蓄深沉的鲜红,给人以美仑美奂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忆母亲     
程永嘉 《大理文化》2011,(11):44-46
2002年10月30日21时,是我们全家一个悲痛万分的日子。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3岁的母亲,走过了一个农村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在母亲很小的时候,我的段氏祖母就去世了。祖父领着她和父亲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母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就陪伴着祖父一路从艰难困苦中走来。也许是命运多舛,母亲一辈子都过得异常艰辛。  相似文献   

8.
忆实事求是     
一九五九年冬,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左”的影响,加上有的征了过头粮、办公共食堂和取消自由市场等错误做法,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缺粮、水肿病人激增的被动局面。中共玉溪地委、玉溪县委,实事求是,深入第一线,了解民情,并立即向缺粮队返销粮食,及时遏止了水肿病的蔓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安康。  相似文献   

9.
江尾之忆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离那一次真正的江尾之行已经数年,时令也已经过了立夏.好在记忆中反复铺排展现的江尾,也恰是立夏前后时节.我因此痴痴然认定,江尾是属于夏天的,除此,她不会有别的季节.  相似文献   

10.
闫建斌 《大理文化》2013,(10):65-65
这是坐落在滇西北其中的一座小城 不是唯一的 需要你用一个严肃的眼光审视 需要你用缜密的思想加以想象  相似文献   

11.
开初见到帕斯捷尔纳克的时候,我觉得他长相很丑:大长脸,粗颧骨,宽鼻子,嗓音低沉,说起话来拖腔扯调,就像哼曲儿似的。他的说话方式令人不易适应,他飞快地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有时就像自问自答。然而,他朗诵起诗来,简直换了副神情!1944年元旦,我是在帕斯捷尔纳克的朋友阿斯穆斯夫妇家迎来的。那天除我和斯坦尼斯拉夫之外,再没有别的年轻人,而且统共才四位成年人  相似文献   

12.
记忆下关     
  相似文献   

13.
故人旧忆     
章太炎(1869.1.12—1936.6.14)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  相似文献   

14.
故人旧忆     
张中行 《世界文化》2013,(10):31-33
马一浮马一浮(1883—1967),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对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我同马一浮先生只见过一面,不能深知,严格说没有资格谈他。可是想到另一种情况:马先生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比鲁迅先生小一岁,他们都是绍兴人,并且一同应过县试,马先生名列案首(榜上第一),鲁迅先生屈居二百  相似文献   

15.
故人旧忆     
张中行 《世界文化》2013,(12):29-31
邓之诚(1887—1960年),字文如,号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中国历史学家。幼年入私塾,酷爱读书,随父赴云南任所,习六代史。曾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文科、云南两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滇报社编辑。先后兼任过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和燕京大学史学教授。邓之诚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教育家,曾培养了一大批文史考古学者,门人弟子号称三千,当中有许多成就斐然者。  相似文献   

16.
日本忆屑     
蓬生 《世界文化》2009,(2):38-39
应日本朋友之邀,我访问了这个早欲亲眼一睹,与我们曾经有着许多恩怨的,却又永难割断相互缘分的十分特殊的国家。说实在话,此行我有一个想法,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并没有什么新意,那就是能实地感受一下在文化上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或者说源远流长的联系。这自然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7.
总站琐忆     
彭怀仁 《大理文化》2014,(12):87-94
正退休的生活,相对安逸,时间也充裕了,静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下关总站61年的岁月,我对它,真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能写的人和事很多。只要闭上眼睛,脑海里,便会弹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媒体演变1952年6月1日,"国营西南运输公司下关保养场"在下关成立。1954年9月更名为"云南省交通厅下关汽车运输总站"。之后,总站逐年发展壮大。但是,那时职工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母校琐忆     
一九八一年九月,我带着父母的厚望、乡亲的重托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大理师范学校.从那时起,在大理师范读书两年,在师范附小教书十八年,又回到师范教书至今,一转眼二十三年过去了.二十三年来,我的命运与大理师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真可谓歌于斯、哭于斯、忧于斯、乐于斯.如今母校已届百年华诞,倦倦学子,能不感慨于心,往昔平常小事,此刻却如璞玉新磨,发出清芬润泽的光来.  相似文献   

19.
点滴忆双亲     
周启乾 《中国文化》2014,(1):159-161
家母邓懿和家父周一良相继於2000年~U2001年辞世,他们的同事、学生已有一些回忆文章刊行,从中可见老人的学术贡献。在父母百年冥诞之际,我愿从个人接触所及,作点滴回忆。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断忆     
蓬生 《世界文化》2007,(2):35-37
我曾常驻伦敦,因为公事,爱尔兰去过多次。从伦敦到爱尔兰非常方便,每天飞往都柏林的航班多得很。仅仅50分钟的航程,而且作为国内航班处理,不要签证,不填表格,不需办理任何海关手续,顺当极了。尽管是两个国家,但感觉上好像没有出国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