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的本质     
关于记忆的本质机理,科学家现在也没有弄清楚。在这里我提出一种假设,记忆的产生是因为“信息分子”的产生,当我们的大脑在接收外界环境的信息时,我们的大脑皮层内便会合成这种独一无二的信息物质,于是记忆便产生了。在诞生的初期,“信息分子”是很不稳定的,时间稍长它就会被体内的酶氧化分解,因此如果我们在刚产生记忆后短时间内不进行回忆,则记忆的信息很容易被遗忘,当我们再重复回忆这些信息时,就会使“信息分子”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及时地重复几次,“信息分子”就会很稳定地存在于大脑皮层的海马体上,所记忆的内容也就不容易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2.
科学为什么?     
<正>为什么我们能发现自己被注视?这和我们的神奇大脑有关。我们看到某样东西之后,信号会被传输到视觉皮层,我们就看到了这个东西,同时信号也会被传送到其他脑部区域。大脑其实比我们的意识知觉更加敏感,其他脑部区域也会处理不同信息,甚至在我们没有或者无法有意识地接收信息时,它们也会照常工作。我们注意到别人正在注视自己,或许是我们的无意识视觉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人在走神时,大脑的活动反而比科学家以前想象的更为活跃。这项研究发现,当我们心不在焉的时候,大脑很多区域的活动都有所增强。一些与解决复杂问题有关的大脑区域,在我们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时高度活跃。而科学家之前认为,这些区域在我们走神时处于休眠状态。在研究中,志愿者躺在fMRI扫描仪里面,当数字出现在屏幕上时  相似文献   

4.
惩罚的快感     
我们常常冲动地想要给欺骗自己的人,或者是不守纪律的家伙一点教训,即便看起来这种惩罚行为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违规者施加惩罚至少可以使大脑获得一种愉悦。科学家们找来一些志愿者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当志愿者A对志愿者B施加惩罚的时候,A的大脑里一个与愉悦感或者满足感相关的部位被激活了,这说明实施报复性惩罚的冲动与大脑的愉悦存在联系。当人们决定实施惩罚的时候,他们期望获得满足。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当惩罚真正实施时,惩罚者未必真的感到满足,因此所谓“惩罚的快感”只是一种大脑预期…  相似文献   

5.
晓晖 《百科知识》2015,(5):10-12
<正>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相似文献   

6.
记忆力之谜     
张宁 《百科知识》2021,(23):20-21
我们为何记不住婴儿时期的事情 大部分人记不住3岁以前发生的事情,但这并不是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记忆力.一个3岁的女孩可以详细地叙述去动物园的经历,以及前几天去看望外公的情景,但当她长到5岁时,她会忘掉这些记忆.婴儿期遗忘指的是人们对于出生后头几年记忆的缺失,那么为什么我们会丧失儿时的记忆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脑发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3岁之前,我们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与记忆力有关的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是一对长得像海马的大脑结构,它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人类,猴子、老鼠等其他动物的海马体在出生后也会继续发育,生长出大量新的神经元.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控制老鼠大脑生成新细胞的速度后发现:当放慢老鼠生成新细胞的速度时,老鼠就能形成更牢固、更清晰的记忆;当加快老鼠大脑生成新细胞的速度时,老鼠则更加健忘.这说明:大脑储存新记忆的能力是有限的,新细胞产生后如果没有多余的空间,就不得不覆盖旧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2014,(17):51-51
与人交流时,我们的眼睛通常会自动搜索别人的外形特征,比如眼睛颜色、发型和身高……大脑就会将这些信息建一个文件夹,从而构建对某人的印象和记忆。不过有一个特征我们通常会忽视,而它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人有很大帮助。日本最近一项人格诊断实验得出,指甲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结论在你的身上是否能够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8.
6.你的社交型大脑神经细胞会注意到错误,并具有学习别人的欲望有些神经细胞会嘲笑错误,另一些则会强迫一个人觊觎别人的东西。通过研究这些现象,科学家们要搞清楚的不仅仅是幸灾乐祸和嫉妒到底产生于大脑的哪个部位,他们正在极力研究社交影响是如何蠕动进人类大脑的。  相似文献   

9.
杨晨 《百科知识》2011,(14):20-20
当我们欣赏美妙的画作或动听的音乐时,大脑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快感。欣赏艺术不但对我们的健康有益,更对一个民族的幸福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鲸鱼之爱     
《科学与文化》2007,(2):12-12
人们知道,鲸会唱歌,当它们一大家子在浩瀚的海洋中游弋时,会不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当它们之中有逝去时,它们会被悲伤所笼罩。现在科学家又发现,借助于一些微小的细胞,这些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也能够体验到爱和依恋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1、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每当人们回忆一件事时,大脑都会通过整合多种信息对记忆重新进行加工——有可能是你当下的情绪、活动、身处的环境、吃的食物等等。2、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学者发现,当人们试图回想一件事时,也会对记忆造成伤害。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为志愿者提供了一集电视连续剧,剧中有一段描述犯罪分子用针做武器实施恐怖袭击的剧情。而后,一部分志愿者被要求在心中回忆恐怖袭击的武器,另一部分志愿者则什么都不需要做。  相似文献   

12.
肖震宇 《今日科苑》2007,(9):100-100
我们从小就知道,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随便打断,是非常粗俗无礼的表现。尽管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还是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很热衷交谈,当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喜欢打断别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受到惊吓时,面部常常会出现恐怖的扭曲表情:面部肌肉紧张,眼睛睁大,鼻孔扩大。人们长期以为,人们的恐怖表情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为了传递给别人危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蜗牛经常被当作"慢"的典型,也经常被当作励志的榜样,除此之外,蜗牛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特点。最近,一项新的发现让人觉得蜗牛还挺"牛"的。当我们人类在做出复杂的行为决定,并且实施这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然后才能协调身体来完成。但是科学家对蜗牛大脑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蜗牛的大脑中只有两个细胞在分别承担控制和激励的任务,它们通过彼此的反馈来帮助蜗牛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0,(13):11-11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正在研发一种芯片,它只有一厘米宽,当人类想要做出某个动作时芯片上的电极会迅速接收神经冲动信号,通过数据处理技术来分析大脑神经运动,破译人们的想法,最终无线发射器会将信息从大脑里传出,发送给与芯片匹配的假肢。  相似文献   

16.
腾月 《科学与文化》2005,(10):53-53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长得脑满肠肥、大腹便便,但他们的食欲还是非常旺盛,难道是他们肚子里的馋虫比别人多么?英国剑桥医学研究院的斯提芬·奥拉西里在新近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最初可能是因为他们嘴巴馋,可是他们没想到嘴馋可能改变基因,结果导致了肥胖症,这样他们想少吃也不可能了。科学家认为,人的行动是受大脑支配的,如果大脑中控制食欲的那个部位出了问题,人会食欲大开,并导致严重的肥胖症。人体中有一种蛋白质,它们会向大脑传递“我吃饱了”的信息。如果控制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突变,那么你的肚子就会好像永远都填不…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当动物在发情和抵御外来攻击时,便会自然发出用于联络同类的信息素.人类也一直认为,自己也是用这种方法来交流本能欲望的.例如,住在一起的女人经常会发现,她们的月经周期也变得相同了,这就是腋下腺分泌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这种气息是无味的.但至今科学家们仍无法解释人体是如何发出气息,又是如何获取它的,这些信息又是怎样传送到大脑中去的.……  相似文献   

18.
蜜蜂的秘密     
识别人脸本领强在人的眼中,蜜蜂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但在蜜蜂的眼中,人却不尽相同。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蜜蜂可以识别并记忆不同的人脸。辨识不同面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此前研究发现,当我们注视另外一个人的脸时,大脑中一个特殊的区域——锤状回,会变得活跃。但对于不具备这种专门结构的动物来说,它们能辨识不同面孔吗?人们知道蜜蜂分辨不同花朵的本领超强,英国剑桥大学视觉科学家阿德里安·戴尔就设想,蜜蜂这种辨识天分会不会也适用于其他目标。于是他和同事们设计实验,将4张不同人的大头照钉在木板上,以蔗糖溶液为诱饵,不断…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认为“开车时接电话比酒后驾车更危险”,许多地方更是把禁止在开车时接听电话写进了交通法规。现在,这一观点得到了理论支持——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很难同时处理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13,(11):14-14
一项最新研究称,一种能帮助动物记录它们所处位置的大脑细胞首次在人类大脑中发现。这些神经细胞被称作定位细胞,就像一个内置的GPS系统,当参与大脑研究的志愿者探索。个虚拟环境时,这些细胞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