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谢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中隐约看到《酉阳杂俎》, 这部研究唐代外来文明的书灿烂、淫靡,书读完了,如夜宴散了,惨淡的白昼降临。 (谁能把一部学术的书写得灿烂、淫靡?) 《酉阳杂俎》散落在《撒马尔罕的金桃》的引文和脚注中,像一根细而长的金丝,在锦缎上闪烁不定。那时,在我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3.
朝鲜古代知识分子非常喜爱中国古典小说。他们一方面努力搜求中国刊行的各种小说作品,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其影响,又将这些作品加以翻刻。但是,小说毕竟不像儒家经典那样得到两国朝野的重视,所以有关中国小说在朝鲜流传的史料却相当稀少①。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作品究竟在何时传入朝鲜,它们在朝鲜是怎样得到传播的,当时的社会反映如何。这是我们研究古代中朝两国小说交流问题的一大障碍。本文根据朝鲜刊刻牺阳杂组州日本古代抄本所提供的资料,试图填补中朝两国小说交流史上的一段空白。(酉阳杂组)是唐代最著名的博物杂记小说。作者段成式…  相似文献   

4.
游仙是道教对于仙境传说的一个传统叙述题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亦包含了不少此类题材的故事。由于是成书于佛道已渐有合流现象时期,加上作者精通佛道的优势,使其游仙故事出现了佛光僧影,在传承前人的叙述模式中,又出现了自己创造性的情节设计。本文通过游入方式与仙境时空描写的变异,兼看仙境与佛教渗入,论述其世俗化的趋势与兼容并蓄的杂性,看出其创作艺术才华,突出《杂俎》文学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汉书》版本很多,由于时代变迁,旧本多不易得,现今使用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新标点本。它征收王先谦《补注》所引诸家旧说,同时吸收杨树达《汉书窥管》等新说,择善而从,析出注文(只收颜注,不收补注),分段标点、校理,对部分古字、异体字进行处理,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被誉为集以前《汉书》各本之大成。这个眉目清楚、阅读便利的新版本,出版至今已超过40年,重印11次,印数达10余万册。它是人们学习和开展《汉书》研究工作最常用和最权威的本子,同时也是人们开展《汉书》考校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后出的各种…  相似文献   

7.
许亮 《兰台世界》2016,(24):29-32
陈兆祦是我国档案教育和档案学科的开创者和拓荒人。他倾注一生心血,在档案管理学领域开展了持续、深入地研究,形成多部教材。以陈兆祦先生《档案管理学基础》教材建设为中心,分析其各阶段的发展,并总结陈兆祦先生对我国档案管理学科构建与建设的贡献,谨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清代经学重视考据,学者致力于先秦两汉经典的研究,其精深广博是今人难以企及的。作为清代考据学的代表人物,江永熟谙经史,长于比勘,其《乡党图考》于先秦典籍中每有疑,辄能多文并举、互见,纠抵牾、辨真伪、见真知。其书起首若干章节以孔子为对象,专以考辨为宗旨,是江永作品中难得的综合经史之作。除《图考》外,江氏还著有《孔子年谱》。本文辑录江永著作中有关孔子研究者,有争议处对照其他研究,通过展示江永的孔子研究成果,管窥江永以经证史的史学研究风格及成就。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立图书馆的馆刊,《学风》刊载了为数众多的研究安徽地方文献的学术论文,在推进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研究直到今天还有着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多次出国考察,寄回大量新闻图片.本文以《良友》为中心,系统考察了第22期至111期相关图像,论述了《良友》对戈公振国外行踪的图片报道,分国际联盟情况、苏俄情况、艺术情况三部分阐述戈先生从国外寄给《良友》的图片,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戈公振国外新闻图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应麟时代,诗坛存在"习近体不习古风,熟唐音不熟汉语"的风习,古体尤其是乐府颇受冷落。为了改变诗坛这一现状,胡应麟"越唐而汉",在唐诗之外,探寻更为本源的诗歌典范——汉诗。胡应麟不仅从理论上寻找诗歌渊薮,为当下的诗歌写作寻找范本,还自觉将诗歌理论运用到他的诗歌实践中。他较为系统地总结古体、近体诗的学诗方法、步骤,主张全面提高诗歌技艺,以期兼善众体,从而为嗣后的学诗者开启学诗门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5):26-34
《良友》是民国初期在上海出版的一份非常畅销的画报,在全球的华人世界中也很有影响。该刊创办于1926年,1941年停刊,在其刊行的15年时间,正是蒋介石逐步走上国民党权力枢纽,最终跻身中国现代政治权力顶峰的重要时期。本文试图从《良友》画报对蒋介石的图像新闻报道入手,管窥该刊如何利用图像、文字及版面编排等技巧来个案刻画与系统建构蒋介石的媒介形象,探讨历史人物形象形成的媒介因素,为历史人物形象研究提供一个非常见的视点。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本《四书集注》点校精良,为30年来学界权威流行之读本,然其中亦有一二疏漏处,实为各家点校本之通病.本文拟以中华点校本为中心,就该书引文句读、行文句读、人名误漏、校勘疏忽、分节不当诸方面提出30余则疑问,以就教于方家.盖诠解《四书》,虽本无定则,然《集注》之点校,实应以忠实朱子原意为准的,故须参照朱子思想及《语类》等相关论述.至于版本校勘,更须参照宋元以来《集注》注释之本,中华本于此二者似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16.
释智旭是明四高僧中最杰出者,由其弟子释成时整理的文集《灵峰宗论》对研究其佛学思想和明末清初佛教史有重要意义。该文集在其弟子释成时编次过程中,曾经删节和改动。本文通过对智旭文集《净信堂初集》和《灵峰宗论》的比对,说明《灵峰宗论》是智旭文集删节本而非足本。就被删节内容分析,牵涉了智旭宗教思想和生平事迹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凯 《出版广角》2018,(5):58-60
《参天台五台山记》在东亚地区环流传播,不同地域的学者站在各自的文化立场上对其进行校正与知识续写,形成了典型的文化圈书籍、知识环流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典籍得到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圈的价值凸显,这对当今东亚出版所面临的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发扬《参天台五台山记》之精神,将文化圈从认识论上升为方法论,成为当今东亚出版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莹 《新闻世界》2011,(8):195-196
金庸在《明报》办报时期,通过社论、专栏等形式发表对祖国大陆,台湾社会,以及香港问题的种种意见,也以记者、报人等身份和政界要人,社会名流进行交往。本文以《明报》时期,金庸的新闻活动为主线,研究其与政治界和文化界的公共交往。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受众市场、传播平台等多方作用下,具有浓厚草根气质的微电影以其巨大的受众市场吸引越发多的精英人士涉猎,微电影广告凭借其独特的发展优势成为促使多方盈利的全新的广告表现手段.本文以近来获得广泛好评的微电影《看球记》为例,旨在通过该作品对当下日益受到各界关注以及众多影视界人士和广告界纷纷涉足的微电影行业进行针对性的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