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这一年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都到了八十八岁,冯先生题联一付,贺金先生寿,这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论高白马道超青牛”。“米”字可分解为八十八,故八十八岁有称为“米寿”的。“茶”字可分解为廿和八十八,故一百○八岁称为“茶寿”。上联表示祝贺,并以茶寿相期;下联是指金先生的学问。公孙龙著有《白马论》,“论高白马”是说金先生逻辑分析的水平高于公孙龙。青牛指老子,金先生有《论道》一书,这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一部著名形上学著作,“道超青牛”是推称金先生此书可与《老子》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金隄先生印象郑铁生金先生在天津外院离休后,便去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我没和他见过面,但早闻其名。去年《尤利西斯》金译本与肖乾、文洁若的译本几乎同时推出,一是英语文学的资深教授,另一是著名的翻译大家,立即轰动了翻译界,把一部艰涩难懂的西方名著...  相似文献   

3.
郭齊勇 《中国文化》2023,(1):310-313
<正>2023年元月12日,馮先生辭世,享年八十有一。之前獲悉馮先生病情轉好,我與朋友們暗自慶幸他已闖過這一關,還想再聚一次。聽到馮先生離去的噩耗,我很悲痛。次日到珞珈山上我校傳統文化硏究中心設置的靈堂吊唁先生,我的心情難以言表……馮先生對我而言,亦師亦友。可以說,他是我的良師益友,也是一位好兄長。我們相知、相交、共事幾十年,相互間有着深度的默契,可謂“半生人間半生緣”。  相似文献   

4.
这里选辑的王国维书信手稿,为中华书局1984年版《王国维全集》(书信卷)所未收者,台湾的《王国维先生全集》也未收录,首次在这里发表。这批信件写于1921年。其时,王国维先生在上海。他的长子王濳明在天津任职。王濳明与罗振玉的女儿结婚,一起在天津生活。信中提及的罗君楚为罗振玉之子。这些信件是理解王国维先生和他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与周围人物之间关系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对研究王国维先生为人很有意义。发表这些信件,承王国维先生的公子王登明先生的同意。王国维先生女公子王东明女士,后台湾回北京扫墓时,也对此事给予了支持。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给予了帮助,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5.
在从十年动乱的噩梦中醒过来后,约1978年冬或翌年春,我开始与闻名而不曾谋面的袁珂先生通信,几近20年未曾中断。通信内容“神话”二字而已。1983年1月我收到了他的第一本赠书,他的著作《神话论文集》序言第一句是:“从开始研究神话到现在,光阴如驶,匆匆...  相似文献   

6.
人文化成的社会──论唐君毅先生的教育观霍韬晦一、引言提起唐君毅先生,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哲学家、理想主义者、当代儒学宗师。当评价他的成就时,亦较着重他所建构的观念和体系.如道德理性、心灵九境等。这些理解并不错,但不免轻忽他的生命体验,人道实践。有些人对唐...  相似文献   

7.
张大于先生什派破墨,翘楚画坛,系公认的艺术大师,海峡均出部为他建有纪念馆。有缘有幸,找曾计四川;内江张人于纪念馆首任馆K,自然了解冗牛的生命旅程。先生生了内江,游踪几乎遍及业、欧。北美,晚年牛命之舟泊于台湾,那是他生命驿站中的最后一站。这一站,充满神秘和诱惑,就象一轮美丽而辉煌的落l,I。拜谒台湾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敦使海峡两岸两馆亲情通艺的夙愿,常常叩人着我的。卜扉,台湾《小央日报》邀请参加“百年来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我终}有丁烊谒它的机缘!台湾张大于先生纪念馆位十台北市外双溪至开路一:段342苍2…  相似文献   

8.
读罢《名匾沉浮录》一,不禁感慨万千。二十五年前,我在连城与谢桂犀先生相识,那时,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只因爱好学,常向谢先生请教。谢先生读的书多,有识有见,字造诣也很高。最重要的是,他性情谦和,温尔雅,待人坦诚而热忱。对我这个毛头少年,亦礼数有加,  相似文献   

9.
邓少琴先生是我国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毕生述甚丰。对学术的贡献甚大。巴蜀书社于2001年出版了他的论选集《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收集了邓先生的主要学术论,大体分为四个部份,即巴蜀古代史、考古与物、民族史志和近现代史。由于其研究重点在西南的民族和史地方面,故集以此命名。  相似文献   

10.
访台归来话《红楼》吴新雷台湾中央大学在1993年10月主办"癸酉金秋两岸红学交流会",邀请了大陆的五位学者,有上海作家协会魏绍昌,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戴敦邦,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孙逊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孙菊园先生。对方认知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又知我在南大...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在台湾去世的张大千先生,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国画大师.他在艺苑里辛勤劳作了一生,以其精湛的画艺与艺术成果,为祖国赢得了世界声誉.张大千先生的大量遗作,是我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先生,早在30年代就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师生俩多年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一起.他们相敬相爱,感情至深.尤其在海峡两岸多年隔绝情况下,他们仍坚持交往与艺术上的交流.早在何海霞青少年时期,四川的张大千先生已是名震神州的大画家.酷爱艺术的何海霞对张大千这位名画家的作品及为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英文     
鲁迅与英文周作人在北京的报上见到侯外庐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很长,一共有26个字,现在不便摘录,总之是论鲁迅的,里边所说的话我也别无意见,只是其中有一句我觉得不确实,所以提出来一说。侯先生说,阿Q这名字取意之所在,由他猜测,以为鲁迅先生大概是取英文“问...  相似文献   

13.
这篇字是根据1995年12月笔在台北参加一项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录音,增订而成。当时一位听众要求笔对于李泽厚先生的“西体中用”论与牟宗三先生的“儒学开出民主”说,表示意见。由于特定时空的影响,我的发言,显得有些急切与严竣。假若换一个环境与心情,发言的口气是可以缓和一点的。盼望读不要以辞害义——不要因为我发言的口气而影响到对于中所提出的论式(arguments)的理解。即使用缓和一点的口气发言,我仍然是要提出相同的论式的。  相似文献   

14.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14,(2):214-214
我与之往来比较多的师友,很多都在北大。而在这些师友中,汤一介先生和乐黛云先生,又自不同。我和他们相识、订交,快四十年了。他们对我而言,亦师亦友,经常能从他们那裹受到教益。而且有情感的牵挂,做梦也会梦到他们。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向下超越——《反抗绝望》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晖 《中国文化》2008,(1):144-150
整整二十年前,我以此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我至今记得由唐弢先生、杨占升先生、严家炎先生、樊骏先生、刘再复先生、何西来先生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向我提问时的情形。答辩之后,钱理群先生代表“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向我约稿,他们那时正准备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学术丛书。钱先生年长我二十岁,从1983年经王得后先生介绍相识之后,他一直支持我在鲁迅研究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郑晓江 《寻根》2013,(2):81-87
2012年,在微风送爽的金秋十月,我再一次踏上了赴祖国宝岛台湾访学的旅程,而且是率领四位博士老师共同前往。这一次主要是接受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心主任孙效智先生之邀,参加由该中心、静宜大学、台湾生命教育学会于10月18日到22日主办的第八届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其主题是"自主灵性与大学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学者之间的相互交往中,我们有幸结识了台湾著名学者林庆彰教授。林先生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研究员并兼任东吴大学教授。他致力于中国经学史、思想史及文献学研究已长达二十余年,尤以对中国经济学史特别是清代的经学研究引人注目,享誉海内外学界。笔者亦侧身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之列,与他的研究方向相近,作为学术研究上的同行与同道,曾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18.
一卢作孚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一手创建的民生公司的成就,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有所耳闻。当时,雅礼中学由长沙迁至湘西沅陵,我是雅礼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抗战胜利后,我转学到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同班同学卢国纶是卢作孚先生的三儿子,我们都是寄宿生,住在金陵中学的“口字楼”三楼,卢国纶就在我隔壁的房间里,朝夕相处,时间长达两年半,直到高中毕业。从他那里,我对卢作孚先生的持家、为人、尤其是创业精神,又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高中毕业迄今整整五十年,不久前卢国纶来京与我相晤,我们都老了。 卢作孚先生的长子卢国维的长女卢晓蓉…  相似文献   

19.
“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是“文革”期间最著名的用语。当然,当时的枪杆子是林彪,笔杆子是中央文革。但我以为,笔杆子到底是什么,少有人研究;因为,大家更迷信枪杆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最高指示”。音乐学家田青先生在台湾讲学,有学生问他:“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田青先生幽默地回答:“共产党有好歌。”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6,(5)
正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将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日据时期,仍有不少福建民众东渡台湾,但这批东渡台湾的民众,却是以一技之长在台湾谋生为主,为台湾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日据时期台湾保留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以日据时期东渡台湾的先生与匠师为考察对象,对其在台湾所留下的痕迹和影响作一阐述。本文所说的先生,指以教书为业,在台湾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余,也参与诗社等活动,留下了不少相关诗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