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梦圆  高菲 《东南传播》2021,(6):104-106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在新时代稳步发展,在艺术创作中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融合数字媒体后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发展现状、创新表现以及5G时代中的发展方向,依此总结新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发展特点,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的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2.
涂波  涂芳 《出版广角》2014,(11):74-76
Web2.0是面向大众、利用集体智慧交互发布信息和内容的开放动态的互联网模式。作为典型的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产物,Web2.0模式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播媒介、传播速度、传播者身份等诸多方面展现特点。  相似文献   

3.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在纪实影像中有着众多的拓展应用,在纪实影像的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均有应用,全方位的应用使纪实影像传播的价值更加丰富、具体,如:艺术价值、商业价值、文献价值等。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对纪实影像有着深远的影响,纪实影像通过数字科技的支持,可以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促进了纪实影像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将对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在纪实影像中的作品内容、作品形式、作品传播方式的拓展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数字媒体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受到信息全球化与网络一体化的影响,促使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地发生变革与优化,以期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数字传播技术的有效结合,即利用媒体信息综合处理的方式,提高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字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其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拓展了图书馆的信息容纳空间,已成为当代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强势媒体。文章阐述了数字媒体的概念和传播特点,探讨了数字媒体对图书馆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对于提升图书馆信息传播活动的质量、推动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蒲亚南 《新闻窗》2015,(3):43-44
一、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是一种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的创新形态媒体。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依靠科技发展,以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体形态,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有线网络等渠道,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终端,向观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其他信息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不受空间影响等特点.新媒体传播方式有: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等.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媒体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增加了国内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点,指出国内高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最后,综合上述内容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点,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创意内容在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下不断加强,数字化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下的主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进行研究,对当前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到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动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近现代艺术的摇篮,在近代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美国借技术的东风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随着经济日渐发展,也飞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使中国的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虽然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已有较多发展,但公众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充分,学界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采用案例法和对比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发展速度快但发展质量不高的现状,以及国内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水平;然后详细论述了美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理论缘起,并以瓦尔帕索大学为例探讨美国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接着将视角转回国内,挖掘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在最近30年内的发展,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总结当前国内数字媒体人才发展情况;最后笔者通过对比中美数字媒体观念和人才培养上的不同,对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新传媒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等三大传统信息系统领域的融合,新媒体附加的"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传媒时代,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广告传播已经不囿于传统载体概念,在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催生下,向各个艺术延展.图式艺术活动中,审美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对图式设计文化和审美文化充分实现其目的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样也充实了图式艺术设计自身的信息,使图式艺术信息更具有传播性和影响力,引导了大众的流行时尚、语言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大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在影视动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数字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以及特征做出概括,并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离不开的,是一种建立在数字科技与现代传媒相互结合的基础上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伊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化吸引力和艺术张力。本文首先了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其次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构建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实现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离不开的,是一种建立在数字科技与现代传媒相互结合的基础上的新兴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伊始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化吸引力和艺术张力.本文首先了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其次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构建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实现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潘晶 《青年记者》2016,(20):84-85
在电视文艺节目中使用的数字媒体艺术,在视频剪辑、画面造型及视角变换等方面,试图冲破现实世界的影响和约束,在数字影像中构建新的表现方式.对数字影像艺术独特的审美和潜在规律进行研究,探寻电视文艺节目与数字媒体艺术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出来的各种创新手段,既可以为数字媒体艺术的繁荣和应用做出努力,又可以为以后的相关创作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学科交叉培养成为研究性大学发挥学科群优势进行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成为当前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更重要的是,交叉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郝凤霞等人研究发现,20世纪466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41.63%的具有学科交叉背景,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当前信息社会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催生了数字媒体、触摸媒体等新的媒体形式,对于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来说,尤其需要进行交叉培养.与综合类院校不同,理工科院校的理工科背景,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本文将各种基于数字技术,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消解了传统信息中介的媒体系统统称“共有媒体”,介绍了共有媒体的种类以及每一类媒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深入,新的信息技术与数字新媒体密不可分,为未来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媒体和信息艺术在各种信息媒体上广泛传播,包括电子书、电影、动画、互联网、相机等。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视频内容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文化融合产业。数字多媒体动画作为现代动画设计过程中的辅助驱动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本质上讲,促进了动画设计更紧密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新哲学》是汉森思考数字时代身体的代表作。面对数字化发展对人类具身存在的瓦解以及媒体理论家对数字时代人类感知的质疑和担忧,汉森在书中从信息与意义的关联中挖掘身体的位置,于“框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艺术实践阐释身体“过滤”、选择信息以及跨空间虚拟综合的能力,以此论证身体与知觉、人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基于受众主体地位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开展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且开始在新闻议题、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互动过程中,受众开始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对信息传播产生了影响,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互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