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许多小说都与知识分子有关,其中不乏深刻展示知识分子、庸众和当权者关系的作品.在其格式最为特别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鲁迅通过时历史神话故事现代化解读,亦很好的表达了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怀.本文即通过对其中一篇--<起死>的叙事学解读,来讨论在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启蒙意识与命运.  相似文献   

2.
士,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直是阶级统治的承担者,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连接者。士的产生与结束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士大夫精神在指导着士子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甚至是在当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对国家公务员依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的来源与处理则是以新媒体为基础进行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泛地、深刻地对"爱马士"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爱马士"大学生是具有较高层次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青年,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建设者和领袖接班人。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新媒体对"爱马士"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牺牲”意识是鲁迅写作中一个贯穿性的主题意念.其由鲁迅生命早期所经历的民俗经验而来,后又为他独特的生命遭遇所生发,为他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深化和丰富,交织了他于启蒙者和启蒙对象生存现状的复杂思考.于诸般不同的意绪所矛盾交织的张力建构之中,读者不仅可见现实对于鲁迅个体精神形成所施与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清晰显见长期的精神奴役之下中国民众的生存世相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图像,体会到鲁迅精神的丰富与深刻并及文学表现过程之中其作为一位优秀写作者对于现实民俗文化材料进行审美内化的成功和独到.  相似文献   

5.
袁怡 《职大学报》2011,(2):25-28
贵族士人向职业士人的转化,是我国古代士阶层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转化中,中国士人逐渐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为中国古代历史书写着华美的乐章。孔子家族的兴衰以及孔子的生平,是春秋末贵族士向职业士转化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儒家推崇"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价值目标、素质修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后期,艺术革新、思想解放的呼声已经从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迸发了出来,部分引领着时代精神的知识分子追求着自由独创与个性解放,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彰显与肯定。在美学方面,陈旧的教条主义、复古主义思想遭到巨大冲击,求真求变的批判精神启迪着"人"的发现。富于时代个性的民族精灵们率先呐喊,显现出对古典美学叛逆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了对后世有着深远而又多面影响的启蒙美学思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追求,始终伴随着知识分子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着鲁迅"立人"思想的延续。这一世纪性的文学主题,体现着中华民族在追求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民族自省精神与民族忧患意识,也是激发民族自新、自强的巨大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9.
"立人"启蒙是鲁迅文化思想的核心,它在鲁迅留日期间确立,经过五四运动和大革命前后革命斗争的洗礼,纠正了早期的某些局限与偏颇,日臻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就春秋战国时期迅速崛起的“士”阶层对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士”阶层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已经具备了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自由身份、平等意识、尚武精神。但中国古代的竞技体育并没有像古希腊那样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与“士”阶层的“工具化”和“精英品格的丧失”有关。从秦汉君主专制以来,“士”阶层逐渐消失在政府官僚之中,社会氛围和条件越来越不适合竞技体育的发展,古代竞技体育只能停留在贵族官僚们的娱乐游戏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对手如狼的环境中,鲁迅不得不保持“野性”,成了一只荒原野狼。鲁迅又是一只特别容易受伤的狼,许多的时候,只能面对无边的旷野,发出自己的愤怒与悲呜。鲁迅还是一只勇于解剖自我的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狼。鲁迅小说中的狼具有多种意象,既指吃人的封建礼教,愚昧麻木的国民,孤独彷徨的知识分子,还象征勇猛善战的“复仇者”。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以新时期为界,戴厚英经历了与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走过的历程,即从"革命"改造型知识分子到"启蒙"反思型知识分子。新时期的戴厚英也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一个身份重构的过程。但是,戴厚英又是独特的。她并不局限于倾诉知识分子所受到的伤害,而是反思知识分子的局限与困境,并寻求突破的可能性。戴厚英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知识分子的矛盾与困境,不仅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所共同要面对的,而且是整个现代性历程本身的矛盾与困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为人生"的创作宏旨下,高晓声在农民题材以及深入探讨"国民性"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作品,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也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逃避是祥林嫂走向死亡的一个动力. 鲁迅在<祝福>中安排了一个"我"与祥林嫂的一次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面临的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的文化危机。反观鲁迅20世纪初"终结历史惯性"的文化意识启蒙,会给当代学者以历史的借鉴和理论资源。鲁迅专注文化无意识,改造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构建清醒的文化自我意识,是实现"致人性于全"和中华民族走向思想的自由与自发,民族的自觉与自信的最大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北村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中,道德、经验理性和艺术诗性都无法回答知识分子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北村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展开,实际上隐藏着他对知识理性如何导向信仰的知识分子式的思考。然而北村对此问题的简化实际上却削弱了知识分子启蒙的主体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为了应对并解决前此出现的文艺新潮中的诸多问题而召开的。这场影响深远的延安文艺新潮,是在"皖南事变"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因"鲁迅"而启动,又以"鲁迅"的名义获得其合法性的。从表面看来,这股文艺新潮表现的是以丁玲为代表的"文抗"与以周扬为代表的"鲁艺"的宗派之争,但实际上,它的内含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价值观念与革命的意识形态之间根本性的冲突。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阻遏并逆转了这股以"五四"启蒙主义为旨归的文艺新潮,从而使其成为历史的一次回光返照而为后人所记忆。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分子精神"视角思考高校诚信教育,为研究高校诚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通过界定"知识分子"的概念,提出"知识分子精神";在"知识分子精神"视野下思考诚信、诚信观以及诚信教育;通过培养社会公共精神、社会契约精神、主体性道德精神唤起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精神,实现高校诚信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小说,以一出在"无爱的人间死灭"的爱情悲剧,探索妇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路.<伤逝>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社会和追求三个层面:以一个梦醒者的反思,忠告个性主义不能使青年驶达幸福的彼岸;对封建传统势力毁灭五四青年自由幸福的罪行进行了严峻的批判,揭示悲剧意义的根源;奋斗者"向着新的生路跨出",寄托着鲁迅的希冀.  相似文献   

20.
王统照深受鲁迅的影响,他与鲁迅有许多直接的亲切交往,但更主要的是"神交".他对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天然的敏感期待;对鲁迅的人格有天然的敬仰热爱;对鲁迅的爱情婚姻观有天然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家庭生活背景和文学创作道路;他们都是忧国忧民的现代知识分子;又都具有余英时所说的传统的"宗教承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