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内,多少年来一直强调吃透“两头”。一方面,中央的大政方针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对任何地方都具有指导性,作为记者必须要吃透“上头”;另一方面,各地有具体情况和特点,记者也要吃透本地的“下头”。但现在的外部环境变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新闻工作者仅吃透这“两头”是远远不够的,还一定要吃透“外头”,才能在报道中  相似文献   

2.
找准切入点,是搞好典型报道的关键所在所谓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含有示范方法和经验的事件。无论写人物或事件,都要“吃透两头”,找准写作的切入点,才能使典型报道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指导性和可读性。一是要“吃透上头”,深刻领...  相似文献   

3.
牛牧 《新闻采编》2000,(6):25-26
党报驻站记者常年泡在基层,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但如果只停留在“有闻必录”的状态,可能“钓”不到什么“大鱼”,如此,驻站记者的地位也不会很好地显现出来。那么,如何在完成日常稿件的同时,写好重点稿件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吃透两头,有的放矢”。吃透两头是指上情和下情;有的放矢是指抓住一些热点和难点且带有普遍性的话题重点发挥。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抓”出好稿,从而达到充分发挥驻站记者作用的目的。 一、自我调节,把握重点。驻站记者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时间上弹性较大,自由程度高。因此,也极易被一些不痛不痒的事件所  相似文献   

4.
关于批评报道的选题艺术,笔者曾在《新闻知识》1990年第7期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抱西瓜”与“拣芝麻”——谈谈批评报道的选题艺术”。本文要谈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报道选题中的上、下两头的问题。“吃透两头”,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几句行话。那么,上、下两头在批评报道选题中各占什么位置,二者的相互关系又是什么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总结过去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辩证法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许多老记者常说的吃透或抓住“两头”。“上头”,在当前来讲,即是中央精神,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讲话等;“下头”,即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的基层群众的基本情况。 抓住“两头”,“两头结合”,将这一充满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方法用于新闻工作实践,特别是典型的发现、宣传,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认识到中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英明,认识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一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的重要。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十五年来,我逐渐学着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为指导新闻报道,推出了《济南工商银行推行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济南交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山东公安机关实施“禁酒令”》;《秦池酒厂盲目追求广告效应,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法轮功”导演的人间悲剧》等影响较大的报道。在前不久参加的新华社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小分队中,更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新闻规律,调研采写出一批较有思想深度和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再一次收获了遵循这一法则带来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李文同志:   你来信问:“提高上稿率有什么‘窍门’ ?”这封信就和你谈谈“怎样提高上稿率”的问题。我当通讯员 20年了,实践证明: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吃透“上头”,报道有把“尺子”;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吃透“下头”,写稿就有“点子”;针对媒体报道的具体要求,射箭对准“靶子”。吃透“两头”,有的放矢,上稿率就会不断提高。   作为基层通讯员,要搞好新闻报道,首先要吃透“上头”的精神,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报道的指南,这样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基层通讯员在这方面,由于眼界不宽,消息不灵,往往显得“先天不足”,缺乏…  相似文献   

7.
怎么抓问题呢?我认为首先是要“知上知下”。所谓“知上”,指吃透上头精神;“知下”,便是深入到干部战士中去,了解基层活生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并不是党政官员的专用名词,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事先都需要调查研究,只有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第一手材料,否则在工作中就难免出现盲目性,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对于报社的总编辑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我们经常讲搞新闻工作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上级的工作意图;另一头就是下面的实际情况。对于报社领导来讲,经常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经常接触有关文件,吃透“上头”是不成问题的。但由于日常陷入编务工作,往往很难腾出时间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工作的进展情况,难以掌…  相似文献   

9.
快中求准,是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基本功。正确处理好“快”和“准”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新闻敏感,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如何在快中求准呢?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吃透“两头”,找准宣传的结合点。由于一些政治工作报道有时要求又快又急,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宣传方向上的偏差,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又快又准,就必须吃透“两头”,找准结合点。去年,中央下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通知后,我们通过深入学习,把握住了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要围绕十五大主题深入学习,二是要在端正学风上下功夫。这…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月26日,四川省偏远山区珙县举行的人工商品林采伐启动仪式,看似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我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写了一篇《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在珙县启动》的消息,荣获当年度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这里谈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我们地方党报进一步搞好新闻报道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时政报道记者,我关注着这场大战略的实施进程,在做好案头工作的同时,注意吃透“两头”——一头是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一头是地方实际工作的推动成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四川省…  相似文献   

11.
一、吃透上情和掌握内情的关系 这里的“上情”是指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的工作中心,“内情”是记者要去采写的部门、事件和话题。写好经济报道,应吃透“上情”掌握“内情”,两者应有机结合。“上情”是“内情”的精神和指导,“内情”是“上情”的展开和体现。目前的经济报道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问题:一是未吃透“两情”就仓促上阵,草率下笔,使文章内容空泛,不知所云,有时还会帮倒忙。二是对“两情”虽有了解,但不深入“结合”困难,“内情”未充分地体现“上情”,文章缺乏政策的高度和时代性。三是“两情”虽有结合但内情不典型,选材失当,劳而无功,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人员不多,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总编的每日碰到的问题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精力应往哪里集中?我认为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吃透两头”。在一定意义说,“吃透两头”也是总编辑的必修课。党报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  相似文献   

13.
人民音乐出版社通过深入研究音乐图书市场的规律、趋势与特点,在实施精品战略上不断创新,以抓“两头”带“中间”为宗旨。 据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祖振声介绍说,所谓抓“两头”带“中间”,即“两头”指音乐学术著作和普及性音乐图书“中间”指的是面向音乐院校、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上海市委党刊编辑部全体记者从五月下旬以来,认真地学习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叶世涛同志的采写经验。党刊编辑部领导干部也参加了这次学习。他们学习的办法是:首先逐段议论叶世涛同志写的《吃透两头是记者工作的基础》一文之后,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叶世涛同志的经验有哪几个主要环节,再和自己的工作一一对比;然后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总结出几条比较适合党刊记者工作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5.
浅谈编辑含量漓江出版社张谦现代意义上的编辑工作涵盖面很广。提倡编辑成为“杂家”、“通才”,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要求无论对大环境、大政策、大态势,还是对市场、读者,要两头吃透,心中有数。相应地,编辑含量也就泛化了,不单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找...  相似文献   

16.
魏艳 《青年记者》2010,(7):36-36
报道两会,每个记者都有不同的采访视角和关注重点,如何让自己的报道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准备环节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上会的“新兵”而言,准备工作越详尽,采访就底气更足些。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们羊城晚报有关广东抗洪救灾、107国道上的“追猪”、广州市南北水果批发市场“果霸”、广州“卖花女”现象等新闻报道,在广大读者和新闻界同行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如果要问这些报道取得成功有什么奥秘的话,我看最大的奥秘是报社有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24小时记者”队伍,否则就打不出如此漂亮的仗来。 所谓“24小时记者”,其含义是指记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能做到思想上全神贯注投入工作,时刻注视新闻事件的发生,而且在行动上做到不论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就立即奔向哪里,把新闻抢在前面,发在前面。由此可见,能称得上“24小时记者”的,都是一些素质好,责任  相似文献   

19.
博览     
‘吃透两头’的缺陷‘吃透两头’,即‘吃透’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上头’,又‘吃透’本地区实际的‘下头’。这是六十年代出现的十分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提法。但是,近几年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这个提法有一个缺陷,就是它排除了对各种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排除了对国外、地区外的情况和经验,也就是横向信息的了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吃透两头’这个提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闭关锁国,轻视知识,忽视商品交换,以及管理体制中过分强调纵向联系,忽视横向联系的反映。现在,我们不应再使用这个提法。《摘自北京日报》读者来信——取之不尽的信息源吉林《新闻研究》第二期刊登张希圣的‘读者来信——取之不尽的信息源’,文章说:读者来信是‘政治气候的晴雨表’,是一个取之不尽、  相似文献   

20.
爬了四年的“格子”,最深的体会就是善于研究报纸。记得刚搞报道时,写的稿不是文不对路,就是不合当前宣传形势,后来,在一些老报道员们的指点下,我学会了研究报纸。报上每刊发会议消息、社论、评论员文章,我都要细细地阅读,为得是吃透上级精神,在上级精神与部队工作的“结合点”上找出条新闻线索。这样一来,效果果然明显,中稿率明显提高。一次,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中央号召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报道,当时我就想,这可能是近段时间里的一个报道方向,所以在以后的下连采访中,我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事。果然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